•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草药治疗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实验研究进展

  •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作者:刘 弘 时间:2009-12-24 15:30:00
  • 核心提示:  我国的相关统计显示,在女性不孕症原因中,输卵管因素占20.0%~32.8%,且大多与输卵管阻塞有关。输卵管阻塞表现为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粘连等非常复杂的病理改变.或伴有上皮丢失及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可由急性盆腔感染转变而

      我国的相关统计显示,在女性不孕症原因中,输卵管因素占20.0%~32.8%,且大多与输卵管阻塞有关。输卵管阻塞表现为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粘连等非常复杂的病理改变.或伴有上皮丢失及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可由急性盆腔感染转变而来.但更多的是慢性发病,并无急性过程。淋病双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经过下生殖道持续、反复感染造成上行性感染可导致输卵管的损伤,但具体的损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免疫病理损伤。对于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古代医籍中尚无明确的阐述.其症状可散见于“妇人腹痛”、“无子”、“断绪”、“带下”、“瘕瘕”、“小腹痛”、“月经不调”等篇章中。清代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提到:“任督之间,倘有疝瘕之证,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说明中医理论已经认识到生殖系统管道发生病理性阻塞。可致受精障碍。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较多,具有一定疗效,并体现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合疗法占主导等特点。

      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初期围绕中药的药理研究进行。如抗炎、抗粘连、镇痛、改善血流变指标等。随着现代医学在该病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医药也进入动物实验及免疫机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因盆腔炎性疾病包含子宫内膜炎、子宫体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等,也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部分实验研究夹杂在盆腔炎研究之中。

      1血流变学及病理形态学相关研究

      张秀荣采用化瘀疏肝种子汤内服(当归、皂刺、三棱、香附、川楝子、桂枝各10g,丹参、鸡血藤、薏苡仁、路路通、败酱草、连翘、桑寄生、菟丝子各15g,合欢皮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配合灌肠(药物组成同内服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80例。以输卵管通液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疗前疗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中药能够改善该类患者血液循环状况。

      欧阳紫婷等采用活血通络颗粒剂(丹参、香附、芍药、莪术、穿山甲、丹皮、王不留行、路路通等8味药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制成颗粒剂)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90例,血府逐瘀胶囊作为对照组,治疗1~3个月,观察症状、输卵管通畅程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活血通络颗粒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是明显的。可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高燕鲁探讨炎痛克贴剂(由乳香、没药、大黄、当归、赤芍、天南星、黄连、冰片、薄荷脑等组成,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法)对输卵管炎症阻塞大鼠的对抗作用。以苯酚糊剂造成实验性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分为凡士林组、炎痛克组、妇乐冲剂组3组,观察光镜下输卵管各层的病理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炎性阻塞模型能明显减轻病变,并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

      徐瑜玲等用苯酚糊造模.制造输卵管炎性大鼠,分为治疗组大、小剂量组、对照组(妇科千金片)、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7天后处死大鼠,取出输卵管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所用治疗药物为院内制剂丹桂妇宁胶囊(主要由丹参、牡丹皮、赤芍、桂枝、茯苓、元胡及败酱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理气通滞之功)。结果显示大剂量的丹桂妇宁胶囊与妇科千金片能够减轻模型大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差异有显著性。

      赵广兴等用混合菌接种法(以大肠杆菌、金葡菌、链球菌按2:1:1比例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配成浓度约为30亿个/mL的混合菌)制作大鼠慢性炎症动物模型,以不同剂量的通络助孕方(主要由穿山甲、路路通、鹿角霜、当归、白芍、香附等组成,具有行气化瘀通络作用)和对照药妇炎康治疗后,观察用药前后光镜和电镜下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并追踪大鼠受孕情况。结果显示通络助孕方和对照药能不同程度恢复模型大鼠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提高了受孕率。

      王清等采用苯酚糊制成新西兰雌兔输卵管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药饲组、灌肠组、药饲加灌肠组4组。药饲组用中药通络煎(由柴胡、赤芍、甘草、路路通等药组成).灌肠组用通络灌肠煎(由透骨草、桂枝、赤芍、蒲公英等药组成)。观察了用药前后流变学指标、病理切片和输卵管通畅程度的改善,结果显示药饲加灌肠组对上述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

      陈木开等通过阴道内接种建立沙眼衣原体输卵管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早期给丹参组和晚期给丹参组。进行病理学观察和胶原增生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沙眼衣原体感染后3d给予阿奇霉素清除病原治疗,但部分感染小鼠仍继续慢性输卵管炎过程;丹参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有明显效果,且早期给丹参和晚期给丹参组比较,输卵管阻塞、积水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提示丹参在沙眼衣原体性慢性输卵管炎的抗纤维化和抗炎的作用。2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的相关动物实验研究

      刘丽等采用大鼠混合菌造模法制成输卵管炎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妇乐冲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所用药物为中药冲剂,主要由黄芩、柴胡、双花、赤芍、地榆、薏苡仁、香附、延胡索、穿山龙等组成.解毒除湿、化瘀止痛。观测指标为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变化(颈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中药冲剂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Ot,可能为中药冲剂治疗该病的机制之一。该作者的另一项研究中造模、分组与所用中药基本同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输卵管细胞黏附因子1(1—CAM-1)蛋白,结果显示中药能明显降低局部组织ICAM-1蛋白含量。ICAM-1属免疫球蛋白家族之成员,又名CD54.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因子,参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陈莹等亦采用大鼠混合菌造模法,观察妇炎宁颗粒作用的免疫机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妇科千金胶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所用治疗药妇炎宁颗粒由黄芪、白术、茯苓、巴戟天、鱼腥草、红藤、五灵脂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之功。结果显示中药能够提高模型大鼠血清IL-2、IL-、6水平,增强大鼠免疫功能。

      孙忻等亦采用大鼠混合菌造模法,研究了中药的抗炎疗效和机制。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妍婷灌胃组、妍婷灌肠组4组,造模后20d开始给药,疗程为30d,分别于给药15d、30d取样检测。进行大鼠输卵管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及电镜下的特点,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输卵管TNF蛋白表达,ELISA法观测大鼠血清TNF含量。所用中药妍婷主要由赤芍、元胡、丹参、三棱、莪术、红藤、败酱草、皂刺、川楝子等9味药组成。诸药合用,共同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结果显示妍婷可以降低输卵管炎性大鼠TNF-Ot蛋白表达和血清中TNF—Ot水平,从而对大鼠输卵管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杨新鸣等亦用上述模型及分组法,观察妍婷颗粒对大鼠ICAM-1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电镜下看,中药灌胃组与灌肠组对输卵管病变均有不用程度改善;妍婷颗粒能够抑制大鼠ICAM-1蛋白表达和血清中ICAM-1水平,从而对大鼠炎性不孕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李桂等采用苯酚糊剂制成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复方丹参片)、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所用治疗中药为桃红通管胶囊,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黄柏、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路路通、王不留行、荔枝核、柴胡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观察该药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输卵管通畅情况、血液流变学、及血液、输卵管组织中IL-6、TN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桃红通管胶囊能有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症,与其降低血液及输卵管组织中炎性介质的表达,促进炎症吸收有关。   

      3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共同特点为选用临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的验方,来进行中药作用机制的探讨。而且部分中药制剂已形成系列研究,从临床观察到药理实验、动物实验,从病理光镜、透射电镜到分子水平。但是所用草药各不相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而动物模型是单一的疾病模型,如何在动物模型中反映出不同证型是难点之一。另外所选用指标只是零散的免疫指标,未能完全阐明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中药对此种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学上亦存在阳性对照药的设置不合规范、论文报告方法不标准等问题,使结论可信度下降。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应来源于临床实践,其研究结果更应指导、服务于临床实践,促进临床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