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IUD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作者:谢雅贞 时间:2009-09-25 08:02:00
  • 核心提示: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避孕效果好、安全、简便、经济、取器后不影响生育等特点,在国内已证明是行之有效并最为广泛应用的避孕方法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宫内节育器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球采用IUD避孕的妇女已超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避孕效果好、安全、简便、经济、取器后不影响生育等特点,在国内已证明是行之有效并最为广泛应用的避孕方法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宫内节育器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球采用IUD避孕的妇女已超过l亿人,中国约占总数的80%。放置IUD的妇女约有52%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等子宫异常出血是放置IUD后常见的副反应,是影响IUD使用率的主要因素,常发生于放置IUD后1年内,尤其是3个月内。据国内文献报道IUD放置后月经血量比放置前增加65.8%,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增加20%。在现代中医文献中尚无确定的名称,临床多根据其症状,将其分别按“崩漏”、“经期延长”、“赤带”或“月经量多”等病证来讨论其病机并予以辨证治疗。近年来,医务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治疗IUD导致月经量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 IUD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

      潘莲香认为,此种出血病机系金刃异物损伤胞宫脉络,瘀血阻滞,致使血瘀、血热、气虚互为因果;瘀血是其核心,而素体气虚及血热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有人认为,“金刃异物”损伤胞宫脉络,经脉瘀阻,冲任不固,经血妄行是宫环出血的关键性病机∞』。郭氏认为,IUD为异物损伤胞脉,瘀血内阻,瘀久化热或感受外邪,郁而化热,造成郁热内阻之势,日久致气阴两亏。吴氏认为,置环后月经失调是由于环卧胞宫,损伤胞络,感染邪毒,以致邪毒蕴结,日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导致月经过多、淋漓不净,这种血溢脉外的离经之血为瘀血,热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医家对IUD导致月经量多病因病机的论述,突出一个“瘀”字,瘀血内阻,干扰胞宫的生理功能是IUD导致月经量多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瘀血”是病变症结所在,并贯穿始终。多数学者认为:放置IUD后,胞中血络为金刃所伤,血溢脉外成瘀,瘀久化热,瘀热内扰,冲任失固,经血妄行。在临床上瘀热证患者较常见。其病机转归多责之于瘀、热、虚,瘀血阻滞贯穿疾病的始终。同时认为本病的发企、发展又具有阶段性:初期为金刃所伤,瘀阻胞络,或淤热互结,血不循经而出血,以实证居多;后期由实转虚,出血既久,或气血俱损,或久病耗阴,或耗伤肾气,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居多,常累及肝、脾、肾三脏。

      2 IUD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治疗

      2.1辨证论治

      钱氏认为,IUD导致月经量多的病理关键为瘀热,自拟清热凉血、祛瘀止血之安环止血汤(茜草、黄芩、侧柏叶、炒蒲黄、地榆、阿胶、生地黄、炮姜、甘草)治疗本病75例,总有效率达65.3%。黄氏以驴胶补血冲剂(阿胶、当归、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治疗置IUD致月经异常98例,每次1包,每日2次口服,月经过多者于经前2天开始服,经期延长者于经期第3天开始复服,均连续服用15天,以3个月经周期为l个疗程,停药1个周期评定疗效,其中月经过多者,总有效率为92.31%;经期延长者46例,总有效率93.48%。朱颖等选取6g例因放置IUD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安环止血汤(当归、生地黄、赤芍、桃仁、红花各10g,红藤、黄芪各209,败酱草、益母草、仙鹤草各30g,党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自月经第1天起连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对照组23例口服6-氨基己酸片,每次100mg,每日3次,维生素K 8mg,每日3次,自月经第1天起连服3个疗程。两组均停药后连续随访2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l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药治疗本病较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戴氏将放置IUD后经期延长分为血热、血瘀及脾气虚弱3型,血热型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固冲,主方为:生地黄、白芍、仙鹤草各15g,牡丹皮、生黄柏、生蒲黄、茜草、生地黄、大蓟、小蓟各10g,槐花末6g;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调经固冲,主方用:桃仁、赤芍、茜草、当归、蒲黄各10g,红花12g,丹参、益母草各15g;脾气虚弱型以益气健脾、补血止血为治则,主方为:黄芪30g,党参、白芍、仙鹤草各159,茜草炭、艾叶各l59,炮姜5g,阿胶10g,柴胡、升麻各5g。三型各随症加减,总有效率为88.33%。

      2.2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对于IUD导致月经量显著增多、经期延长,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求迅速减少血量,改善临床症状,标本兼顾。朱氏根据IUD所致的宫环出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与西医治疗结合,以中药组加西药组为结合组,每于经期第3—5 d使用中药,连服7 d为1个疗程,于经期来潮第1d开始口服广谱抗生素,5~7 d为1个疗程,同时于经期3~5 d开始口服止血药烟酸片至出血停止(1个疗程不超过7d),结合组总有效率96%,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李红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UD致阴道淋漓出血患者136例,西药采用:消炎痛,每次25m9,每日4次;维生素B,每次100m9,每日3次。中药用五灵脂、当归、赤芍、炒蒲黄、香附、刘寄奴、茜草各109,血竭39,血止后停服。显效103例,好转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35%。程荔榕等采用上环后止血方:茜草、仙鹤草、白芍、地榆炭、侧柏炭、乌贼骨、生地黄、党参、黄芪、血竭、黄芩、败酱草。联合西药维生素E100 m9·d~,维生素C 200 mS/次,3次/d。连服5—7d,共服6个周期,治疗上环后出血170例。总有效率93.4%。孙惠兰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内节育器致经期延长50例,中药组拟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全当归、桃仁、赤芍、炮姜、益母草、蒲黄炭、五灵脂、忍冬藤炭、地榆炭、潞沙参、升麻炭、炙甘草等,日1剂,西药组于经期开始口服广谱抗生素,5—7 d为1个疗程,同时于经期3—5 d口服止血芳酸片至出血停止(1个疗程不超过7 d);结合组将上两组的治法联合使用,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及结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4%、96%,结合组优于其他两组。

      2.3针灸治疗

      辨证选穴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治疗的原则,按针灸治疗的特点,临床上多采用局部配远端的取穴方法。董建萍等针灸治疗35例,针刺以子宫、关元、三阴交、次白、百会为主穴,随证加穴,脾虚型加补足三里、中极、气海、脾俞、隐白可配合加灸;肾虚型加补阳关,偏阴虚加补血海、太溪,偏阳虚者加补气海、肾俞,血瘀型加泻血海、肝俞、太冲。针刺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针刺时间为月经来潮前3~7天,1日1次,月经血止后停针,为l1.6%。张鸥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20例,总有效率为97.5%。具体方法如下: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型、血热型、血瘀型。止血取穴以郄穴为主,取地机、中都,另加三阴交。气虚型以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经穴为主,用补法。血热型中实热者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用泻法,血热型中虚热者,取足三阴经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气滞血瘀型以肝脾经穴为主,用泻法。

      2.4周期疗法

      现代中医运用较多的是辨证治疗,并根据不同的兼证灵活加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由于月经具有周期性变化,在治疗上有的医家主张按月经周期特点进行分段治疗。高氏根据此病发病缓急不同,出血新久各异,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出血期间,服用环宁I号方,药用: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黄芩、阿胶、女贞子、旱莲草、仙鹤草、乌贼骨、贯众炭、茜草炭;血止后用环宁Il号方,药用: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阿胶、茺蔚子、月季花、当归、女贞子、旱莲草、乌贼骨、白术、淮山药。以上两方均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8.30%。

      2.5专方治疗IUD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机制探讨

      王燕芬针对“瘀”和“热”的主要病机,采用血竭安宫汤治疗本病,以此达靴瘀清热、凉血止血的目的。基本方为:血竭5g,生地黄12g,当归、牡丹皮、茜草、蒲黄(包)、香附、大黄炭、地稀炭各10g,益母草15g,败酱草20g,炒荆芥6g,总有效率为88.2%。钟雪梅用固环胶囊(生地黄、蒲黄、黄芩炭等)治疗IUD致出血副反应43例,每粒0.359,每次4粒,经期第1天开始服药或就诊当日服,7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月经周期,停用3个月经周期后判定疗效,痊愈15例,占34.9%;显效20例,占46.5%;有效6例,占14%;总有效率95.3%。

      2.6 IUD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防治

      黄学惠等将200例上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放置IUD完毕后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139),2粒/次,每日3次,连服5天。以后每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连服5天,共服3个周期。对照组上环后不服药。3个月后治疗组月经异常例数为8例,对照组为4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方面有独特优势,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环卧胞宫,金刃所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局部气血失和,脉络瘀阻,血不归经。不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多责之于瘀、热、虚三个方面。由于西药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故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置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方面具有药物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等优势,中西结合治疗也显示出较单纯西药、中药疗效好,是治疗置器后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较好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药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从而使研究资料存在较大差异,以至于难以对治疗方法和水平进行科学评估;②对证的客观化指标研究不多;③缺乏病证模型的研究,因为它的构建是筛选和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④基础研究较薄弱,还需从分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研究中药的治疗机理;⑤缺乏中药拆方对本病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