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HBV感染引起的病程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的具有慢性肝炎组织学改变特征的病理过程。目前对慢乙肝的治疗,西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采用抗病毒疗法,但存在耐药、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就近5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改善症状体征
罗改云等以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示改善乏力、腹胀满、便溏、纳差、胁痛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1.7%、93.3%、96.4%、98.3%、96.7%;肝区痛、叩痛、肝肿大、脾肿大等体征在治疗后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100%、80.0%、70.0%。封银曼等采用具有清热化湿、健脾养肝、化瘀解毒功效的病毒消治疗慢乙肝60例,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苗祥东l31以中药复方当归愈肝散治疗慢乙肝患者60例,疗程3个月,治疗组的各种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对乏力、胁痛、纳差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胡玉焰以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疗程2个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明显,其中乏力、纳差、腹胀改善最为明显。钟志越用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慢乙肝,对乏力、纳差、腹胀及肝区痛4项主要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74.5%、85.4%、81.1%、76.5%。郝明霞等以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慢乙肝患者100例,3个月后胁痛、腹胀、纳差、乏力、恶心、便溏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19<0.01)。黄象安等以生黄芪、黄精、仙灵脾等组成的扶正健肝口服液治疗32例慢乙肝患者,疗程3个月,对改善疲乏、腹胀、肝区痛、恶心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6.3%、88.9%、10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恢复肝功能
唐正运等自拟白叶柴虎汤治疗慢乙肝,ALT复常率为80.o%。封银曼等以清热化湿、健脾养肝、化瘀解毒功效的病毒消治疗慢乙肝患者60例,治疗前后SB、ALST、A、G有显著性差异(P<0.05)。罗改云等以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乙肝患者60例疗程3个月,显示治疗前后肝功能中TBIL、ALT、AST、MG好转例数明显优于西医保肝综合疗法。胡玉焰等以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慢乙肝患者32例,疗程2个月,ALT、TBIL的复常率分别达90.6%和80.O%。胡泰洪等以自拟方归芍复肝煎治疗慢乙肝患者30例疗程24周,血清ALT复常率为93%。郭兴林等以中成药肝泰丸治疗102例慢乙肝患者6个月,所有患者ALT和AST均降至正常范围。焦建中等采用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慢乙肝患者85例,4周后,ALT及AST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80%。金义君等用芪苓柴虎汤C由黄芪、茯苓、柴胡、虎杖及其他中药组成)治疗慢乙肝,ATL复常率为82.5%。赵淑芳等以苦参素联合川芎嗪治疗慢乙肝患者50例,经4周治疗后ALT、TBIL的复常率分别达92%和96%。
3抑制或清除I-IBV
唐正运等自拟白叶柴虎汤治疗慢乙肝,HbeA9、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7.0%、43.1%。封银曼等以中成药病毒消治疗慢性乙肝60例,其中HBsA9转阴8例,抗-HBs转阳9例,HBeAg转阴14例,抗一HBe转阳8例,抗一HBc无变化。苗祥东等以中药复方当归愈肝散治疗慢乙肝患者60例3个月,HbsA9、HbeA9、抗Hbc—IgM、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1.67%、28.57%、21.67%、23.03%。阳钊㈣等采用疏肝理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3个月,HBsA9转阴7例,HbeA9转阴12例,HBV—DNA转阴l0例。汪红卫等采用由柴胡、白术、枳壳、茯苓等药组成的慢肝汤治疗ALT持续异常的慢乙肝患者27例,结果显示2咧HbeA9阳性者中,12例HbeA9、HBV—DNA均转阴。黄象安以扶正健肝口服液治疗32例患者,HbsA9转阴9例,占30.0%(9/30)。边文归等以扶正祛邪调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Hb—sA9转阴率为30.0%。李筠等以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乙肝患者60例,HbeA9、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3.33%、44.83%.HbeA9-抗Hbe的血清转换率为38.46%。李永贵用自拟肝康散治疗慢乙肝患者210例,HbeA9阴转率46.54%,HBV—DNA阴转率50.0%。胡泰洪等以自拟方归芍复肝煎治疗慢乙肝患者30例24周,血清HbeA9阴转率为20%,HBV—DNA阴转率为23%。余建设以解毒利胆汤治疗慢乙肝患者120例,HbsAg转阴率为43.75%,HBV—DNA转阴率44.17%。
4修复肝脏病理损伤。防治纤维化
邱梅l201等选择湿热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症治疗、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肝安等)和治疗组(力日用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的中药),发现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能够改善慢乙肝炎症活动度。梁铁军等随机给予抗纤保肝汤及一般保肝药物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GFBl,TNF指标显著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肝纤维组织减少,证实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陈义等观察珠子肝泰(以珠子草为主要成分,配以虫草菌丝、黄芪等多味中药)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治疗6个月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明显变化,11例(52.4%)患者的肝组织炎性改变消失,6例(28.5%)患者炎症活动度减轻,45.4%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张玲刚等对8例患者予苦参注射液治疗90天后,2例炎症活动度由G3降为G2,1例由G3降为G1-2,1例由G2降为Gl,1例由G3—4降为G3。治疗后总改善率为50%,小叶内炎症、中央静脉窦周纤维化明显减轻。林寿宁等将8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非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壮肝逐瘀煎,对照组使用强力宁、甘利欣、复合维生素8、维生素c等,3个月总有效率、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阴转率及血清纤维化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5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陈锦芳等自拟茵芍散,在清热祛湿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茵芍散(茵陈、赤芍、白芍、白术、丹参、厚朴、黄芩、栀子、白花蛇舌草组成)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l个月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清补体C3、C4明显升高,提示茵芍散具有改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发现,IFN-y含量明显升高,含量明显降低,较对照组疗效更好,提示茵芍散具有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况。龚玉清等观察了海珠益肝胶囊对慢乙肝患者TNF及sIL一2R的影响,结果显示海珠益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TNF及slL-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干扰素组比较,治疗后TNF一仪及sIL一2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毕青等观察到复方仙灵脾冲剂可使慢乙肝患者血清sIL一2R明显下降,并可改善T细胞亚群,使CD4/CD8值上升。涂燕云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疗肝3号(黄芪、紫河车、天星草等)治疗40例慢乙肝患者,结果显示外周血CD4亚群水平上调,CD4/CD8比值趋于正常,停药6个月后仍持续保持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O5)。
6思考与展望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以核苷类似物为代表的化学药物存在耐药、停药后复发率高、对HbeA9作用不明显的缺点;而以干扰素为代表的生物类药物治疗HBV则存在复发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作为传统医学,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疗效,最大的优势是中药能够发挥多重调控作用,把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和清除病毒、提高机体免疫、修复肝脏病理损伤融于一体,提高了患者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少有效的药物,辨证分型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中医的辨证分型需要有量化标准,使中医的辨证分型和西医的检测指标能相互参照;严格进行科研设计,制定疗效标准,筛选出疗效更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慢乙肝的治疗问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