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炭药历史
炭药由天然产物炮制形成。据推测世界很多民族有使用炭药的历史,甚至有些动物也会使用炭药。人类开始使用炭药可能与原始信仰与本能。蒙医使用炭药的起源可能与萨满教使用灰剂保佑信徒“太平无事”和“驱鬼避邪”的巫术有关。目前在《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有3种炭药,蒜炭、黑冰片、雕粪炭。蒜炭功能为平赫依,清协日,杀黏,主治赫依病,虫病,解毒;黑冰片为平协日,杀黏,消食,主治消化病,协日病黏病;雕粪炭温中消食,破痞消肿,主治消化病,铁垢巴达干。3种炭药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
中医汉代有血余炭的记载,《金匮要略方论》中收载7种炭药;晋《肘后备急方》、唐《千金方》、宋《太平圣惠方》、元‘十药神书》、清《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较多的记载;现《中国药典》有23种炭药沿用。例如,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石榴皮炭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便血;地榆炭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疮毒;血余炭止血化瘀,用于各类出血;灯心炭清心火,用于尿少涩痛,口舌生疮;鸡冠花炭收涩止血,用于便血崩漏,久痢不止;侧柏炭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各类出血,脱发早白;荆芥炭、荆芥穗收涩止血,用于便血崩漏;茜草炭止血祛瘀,用于外伤出血,衄血;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鼻衄,尿血崩漏;莲房炭化瘀止血,用于尿血崩漏,痔疮出血;荷叶炭收涩化瘀,用于各种出血症;黄柏炭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用于下痢热淋,疮病毒肿;蒲黄炭止血通淋,用于各种出血;槐花炭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头晕目眩,各类出血;藕节炭止血消瘀,用于各种出血。可见,中医在出血病方面大量应用,其依据为“血见黑止”、“炒炭存性”、“血余炭”等论述。炭药的使用历来有不同认识,如熟地、枸杞炭“非徒无益,而有害之矣”;栀子炭“炒黑力微,图有其名”;蔓荆子炒炭欠妥、杜仲炒炭不符合传统炮制原意、益母草炒炭人药不合理。蒙医认为植物药炭化后作用消失并可能有毒。
2炭药的药理研究
蒙医炭药主要用于肠胃病。黑冰片为野猪的干燥粪便。采后晒干,煅炭。本品性温,味辛、苦,无毒。内服有祛寒健胃,消痞化积作用,研究表明,黑冰片混悬液可以加快动物胃排空速度,增加肠推进速度,促进慢性胃炎的愈合作用,对寒冷型应激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促进结肠炎愈合,黑冰片对肠道平滑肌作用与胆碱能M受体、组织胺受体介导有关,而与肾上腺素Ⅱ和B受体无关。生槐米炭、艾叶炭、栀子炭、侧柏炭、金银花炭、地榆炭、姜炭、小蓟炭止血作用比生品强;荆芥水提液无止血作用,荆芥炭混悬液成分有明显止血作用,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途径实现。也有不同的结论,蒲黄生品与炭品均有止血作用,炮制品作用未见增强;栀子用于血热性出血宜用生品,栀子比炒炭后的止血作用强;地榆生品止血作用更强;卷柏炭作用减弱。
3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20种药材炒炭前后的鞣质含量测定,多数药材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槐茜草、丹皮、茅根、卷柏、地榆、侧柏、藕节等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2-14倍。地榆炭鞣质最高,由生品的6%提高到12.4%。荆芥、大黄、黄芩、金银花等炒炭后,鞣质含量下降。对钙离子和微量元素测定表明,小蓟、茜草、黄柏、艾叶、棕榈、荆芥6味药材钙离子较生品升高;大蓟、侧柏、黄芩、当归、乌梅、大黄炭药中略有上升,其余茅根、地榆等8味炭药下降。对于钙离子在炭药止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亦有人提出质疑。蒙药黑冰片含铁、锌,但未测定炭药前药材含量。微量元素在炭药止血过程中的意义也有待研究。黄酮类成分在炒炭后含量下降。槐米炭、侧柏炭、小蓟炭黄酮大部被破坏;卷柏炭黄酮的含量的较生品低;大黄炭中结合型蒽酮含量仅为生品的1/9,而游离型葸醌则较生品增加1.8倍。栀子中栀子苷、黄柏中小檗碱、益母草中生物碱、白芍中白芍苷等炒炭后大部分被分解破坏。
炭药在制备过程中,一些成分分解或形成新的成分。槐花炭芦丁、异鼠李黄素含量降低,槲皮素增加;小蓟炭黄酮类被破坏,咖啡酸、绿原酸升高;荆芥炭挥发油中产生9个新成分;HPl.C法测定棕榈炭前后成分变化,生品19个峰值,炭品26个峰值,对止血有效成分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醛、儿茶索、没食子酸的测定表明,儿茶素在生品中未检出,炭品为0.63%。金银花中绿原酸,经炮制后下降,抑菌作用未见下降,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血余炭的提取物有止血作用,止血作用与制炭过程中产生新的成分有关。
4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
炭药炮制历来强调“炒炭存性”,“太过”或“不及”均不能达到增强或产生药效作用。由于药材的质地、炮制火候和个人掌握“存性”程度不同,炭药的质量也就难以统一。利用理化指标控制炭药的炮制工艺“存性”程度可提高炭药质量。以止血作用为指标,用正交法优选几种炭药的炮制工艺,认为蒲黄炭l4&C烘4min20s即可;小蓟炭以210℃烘5rain;栀子炭210℃烘lomin;棕榈炭300℃扣锅煅20rain为宜;血余炭3000C扣锅煅20rain最好;荆芥炭l800C烘5miin最佳;藕节以炒重炭为宜;槐米炭应用文火140~1500C3—4min,表焦,内部深褐色的中炭为宜。炭药的制备主要有炒、煅、砂烫、烘烤等法。比较炒炭、煅炭、和砂烫炭棕榈TIE、水浸出物、鞣质含量以及I-IPIE、药理与临床疗效等研究认为,砂烫品好;地榆炭、血余炭的研究认为,烘法优于传统的炒法和煅法。采用药材微机程控炒制机炒制槐米炭,效果良好;转炉炒药机取代传统的清炒和砂烫,具有药材受热均匀、炭化程度一致的优点。
5讨论
历代的炭药品种、用途、制作方法有很大的变化。金元之前,炭药应用是多方面的,止血作用是一部分。后期受中医“血见黑止”论述影响,炭药品种不断增加,用途向止血作用集中。据报道,相同药材的研究而作者不同,研究结果相互矛盾。如炒炭后鞣质增加,止血作用增强,而有的报道结果相反。根据研究推测,炭品中鞣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止血作用增强。温度超过一定范围,鞣质含量反而降低,止血作用减弱。炭药炮制工艺,由于采用的炮制方法与测试指标不同,选出的最佳工艺也各有差别,其实际指导意义不大。炭药制备过程中,随着炮制温度升高,挥发成分流失殆尽,不稳定成分分解,有些相互缩合成为新的成分;药材所含无机元素决定炭药无机元素含量,炭药中无机元素不因炮制工艺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炮制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和时间,有机成分大部分成分将化为乌有。由于炭药成分复杂,其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确切疗效如何,还须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蒙医药炭药品种较少,主要集中治疗消化病,在相当数量治疗肠胃病的蒙药方剂中都含有蒙药炭药,说明蒙药炭药在治疗肠胃病的特殊作用。利用现代技术研究蒙药炭药的炮制、作用及机理也是近几年的事情。结合中药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蒙药炭药制备应该把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效作用结合起来作深入的研究,才能阐明炭药炮制的原理,确定科学的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高炭药临床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