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散性肝脏损害,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消臌软坚丸是我院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制剂,临床研究显示对腹水具有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本实验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观察消臌软坚丸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以揭示其延缓肝硬化进程,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理。
1、 材料
1.1实验 动物健康SD大鼠60只,体重(180±20)g,雌雄各半,由河南安阳华兴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鄂)2004—0007。
1.2实验用药 消臌软坚丸由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制剂室制备(该院自拟方,由黄芪30g,车前子30g,葶苈子15g,沉香6g,鳖甲30g等组成,课题组监制)。实验时用蒸馏水将其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对照组采用阳性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鳖甲软肝片由内蒙古福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2005)z一71号],实验时用蒸馏水将其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1.3主要试剂 大鼠BFGF定量ELISA试剂盒(批号:3R041),由美国RB公司生产。
1.4 主要仪器 酶标仪及洗板机,芬兰雷勃公司生产。
2 、方法
2.1模型制备 60只大鼠均适应性喂养l周,随机分为造模组48只和正常组12只。48只造模组大鼠首次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O.5mL/100g体重,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0.3mlMl00g,共9周。造模开始前2周均以20%猪油、O.5%胆固醇、79.5%玉米面混合饲料(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加工)喂养,第3~9周以0.5%胆固醇和99.5%玉米面混合饲料(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加工)喂养。整个造模期间以30%乙醇作为饮料让大鼠自由饮用。正常组则以正常饲料和纯净水喂养。实验9周末确认造模成功后予以分组治疗。
2.2分组与治疗 正常组随机抽取9只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随机抽取9只。给药情况:1)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体重,每日1次;2)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0mlMKg体重,每日1次;3)消臌软坚丸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7.5倍):每日用药剂量为1.6g/Kg体重,每日1次灌胃;4)消臌软坚丸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5倍):每日用药剂量为3.2g/Kg体重,每日1次灌胃;5)阳性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混悬液灌胃。用药剂量为0.6g/Kg体重(药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5倍),每日1次灌胃,每次用药体积均按1mL/100g体重计算,共4周。
2.3标本制备 治疗4周末,用10%水合氯醛(O.2mfVkg)将大鼠麻醉,腹部正中切口,取肝组织,称重后移入玻璃匀浆管中,加入4倍体积的预冷生理盐水,冰盘上匀浆,充分研碎,使组织匀浆化。制备好的20%匀浆3500r/min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待测。
2.4指标检测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用抗大鼠BFGF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与样品中的BFGF与单抗结合,加人生物素化的抗大鼠BFGF,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 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入酶底物OPD,出现黄色,加终止液硫酸,颜色变深,在492nm处测OD值,’ BFGF浓度与OD值成正比,通过酶标仪软件直接求出标本中的BFGF浓度,并用蛋白含量校正。
2.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_)±s)表示,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用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检验。
3 、 结果
3.1 各组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正常组大鼠肝脏柔软,红润,被膜光滑。肝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排列规则成索状,在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分布。肝血窦结构清晰,无异常改变。肝细胞呈多边形,胞浆均匀,细胞核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有所增大,质地变硬,色暗红,切面可见多个小结节。肝小叶正常结构消失,间质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局部肝细胞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可见到再生的肝细胞(双核)。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将正常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肝脏体积、质地、色泽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组。肝小叶结构受损,少数肝细胞气泡样变性但仅偶见坏死细胞,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形成间隔。
3.2 各组大鼠肝组织BFGF含量变化见表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肝组织BFGF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
表1 各组大鼠肝组织BFGF含量变化(pg/mg, x±s)
组别 n BFGF
正常组 9 0.463±0.056△△
模型组 9 0.645±0.070
对照组 9 0.559±O.116△
高剂量组 9 O.492±O
堡型量组 9 0.554±0.074 △
注:与模型组比较,△P<O.05,△△P<0。Ol。
4、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证。中医认为多由感受湿热疫毒或酒毒虫蛊引发,复因酒食不节,情志失畅,而致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水液停聚,其中尤以脾虚血瘀,水湿内停为要,故消臌软坚丸突出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方中鳖甲咸寒入肝脾血分,软坚散结,穿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二者合用共为通络软坚、消症化积之主药,丹参“专人血分”,泽兰芳香悦脾、疏利悦肝,黄芪益气健脾,“脾健则积自消”,配白术培固中州以制水之中源,葶苈子为肺家气药,宣肺利水,以开水之上源,沉香性温气香,降气平逆,兼纳肾气以理下焦,厚朴苦能下气,辛能散结,温能燥湿,兼理中下焦之气滞,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佐以大剂甘淡渗利之品如茯苓皮、车前子、泽泻等以引湿邪外走。
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学基础。BF- GF是促纤维增生的主要细胞因子,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是一种肝素结合蛋白,在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及组织再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对多种中胚层及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的作用,并能促进胶原的生成及纤溶酶原的激活。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硬化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FGF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随着纤维化进程的加重,大鼠BFGF含量逐渐增强,这表明BFGF与纤维化的发展是一致的,是促纤维化因子。
本研究表明,经治疗后,BFGF含量明显下降,说明消臌软坚丸可明显降低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组织BF- GF含量,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生成、纤维组织增生,阻止肝硬化进展,对腹水的产生与消退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