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医胃病、证模型研究进展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5-22 15:31:00
  • 核心提示:  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动物实验研究日趋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动物模型的复制又是实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功模拟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确保实验研究结果与中医临证相符的关键所在。诸多研究已从传统病理造模(手

      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动物实验研究日趋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动物模型的复制又是实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功模拟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确保实验研究结果与中医临证相符的关键所在。诸多研究已从传统病理造模(手术、注药)逐渐移位于病因造模,尤其是病因、病理结合造模倍受关注。

      1、 胃病模型复制(病理模型)

         王氏等对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比较。大鼠术前禁食不禁水24h,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40mg·kg-1内注射麻醉,于剑突下0.5cm处纵向切开腹壁约2cm,自肝后找到胃,轻轻移出腹腔,各组用微量注射器在胃前壁胃窦部浆膜下近肌层处注入相应剂量的冰乙酸,滤纸片贴敷组用直径为5mm的滤纸片浸渍冰乙酸,在胃窦部浆膜面贴敷30s×2次,操作完毕后覆盖网膜,间断缝合腹膜、腹壁各层组织、皮肤。结果提示:冰乙酸0.03mL组使大鼠胃窦前壁粘膜面产生明显溃疡结构,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形成与注射剂量有关。李氏等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实验时,各组动物均提前2h口服给药1次,给药2h后,用乙醚麻醉,固定。自剑突沿腹中线切开腹壁,切口约2~3cm长。在左侧肋缘部位,用手指轻轻往上推,使胃暴露于切口,在幽门下穿线将幽门结扎。结果显示:吴茱萸汤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 SOD活性明显升高。金氏等采用氨水自由饮用与Co照射结合的方法造成大鼠CAG模型。0.04%的氨水自由饮用,隔日换1次氨水,连续30d,期间印Co(γ-射线)照射1次,该方法简单易行。陶氏等等用HpyloriSSl感染C57BL/6小鼠及Balb/c小鼠,建立稳定的Hpylori感染的小鼠实验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的方式用HpyloriSSl菌株感染二级C57BL/6小鼠和 Balb/c小鼠,灌胃后4、12及24周分3次处死动物,用胃粘膜匀浆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尿素酶试验、胃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抗体检测试验。结果,实验组动物胃窦部及胃体部均出现了轻至中度慢性活动性胃炎变化,说明成功地建立了Hpylori感染的小鼠实验动物模型。1997年澳大利亚学者Buck FJ等成功地分离了-株HP(悉尼株SSl),对小鼠有很高的感染率,能特异地粘附于胃粘膜上皮细胞,且病理变化类似于人,建立了-个标准的HP动物模型,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

      传统胃病模型即采取手术,或用药物干预等方法模拟临床疾病的病理学特点而制作的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呈现疾病的病理状态,并能通过-系列的生化指标反映出来,但该模型仅仅模拟了疾病发病时的病理状态,与中医临证实际之间尚存在诸多不相应之处,故基于此类模型的研究,并不能客观反映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

      2 、胃证模型复制(病因病机模型)

         陈氏等对大鼠长期热证造模的胃粘膜进行了病理观察。热证造模以熟附子、肉桂、干姜、女贞子煎剂灌喂,造模26周。观察血浆内分泌和胃粘膜组织病理和酶组化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热证组动物胃小凹显著加深,增殖部核分裂相频度显著增加,粘膜肌和粘膜肌增生层增厚,胃粘膜间质脂肪细胞增多,固有层厚度二组间无显著差别,说明热证组动物胃粘膜有明显损伤、萎缩和增殖改变。刘氏将大鼠分笼饲养于环境潮湿的房间内,单日饮食不予限量,双日禁食(自由饮水),自第5天起每日每只大鼠给予20%蜂蜜饮料50mL,不再给其它饮水。第5、7、9天,每只大鼠给予猪脂20g,造模10天。光镜下观察到模型组大鼠胃粘膜炎性改变,且病变较重,范围较广。此模型的制作涉及了饥饱失常、过食肥甘及居处环境潮湿等病因要素。陈氏等人分别采用无水乙醇或辣椒+乙醇给大鼠灌胃造成胃热I。和胃热Ⅱ。模型;采用NaOH或冰水+NaOH造成胃寒I。和胃寒Ⅱ。模型。多次试验结果证实,造模大鼠的-般状况、胃粘膜的病理组织形态、微观指标变化等均符合临床相应证候的表现;应用于相应的药物试验也进-步证明了模型的寒热区别。说明建立的寒、热型胃粘膜损伤病证结合模型从理论和方法学上可行,可用于评价相应中药和方剂的药效。邹氏等观察比较大鼠长期(26周)脾虚和热证造模动物胃粘膜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组、热证组。对照组正常饲养26周;脾虚组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造模26周;热证组灌喂熟附子、肉桂、干姜、女贞子煎剂26周。研究结果发现,热证组和脾虚组动物胃粘膜主细胞超微结构均有变化,以脾虚组更为严重。

      中医证候模型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模拟临床疾病的病因病机复制而成。此类模型确能反映中医 I临床实际的某些特征,较为符合中医药现代研究之要素,但证候模型复制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及病证相分离等问题,尤其是模型复制能否客观地反映I临床实际,仍是此类研究急待解决的关键环节。

      3 、胃病证结合模型复制(病因+病理模型)

         邹氏等对大鼠胃炎证病结合模型进行了舌象组织病理观察。CAG造模:取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隔周交替代饮水至实验结束。并取同批大鼠胃粘膜组织生理盐水溶液(30%),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充分乳化后,足跖部皮内注射,在实验第10、24和48d作免疫注射,造模时间45周。脾虚造模:实验第6周开始,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取川厚朴、枳实、大黄煎剂隔日灌胃,3mE/只,同时隔日喂饲,喂饲日不限量,造模时间40周。同时观察大鼠舌象的变化。黎氏等对胃溃疡胃实寒、实热证模型大鼠经穴辐射热、PH值、氧分压进行了检测研究,采用醋酸法造成大鼠胃溃疡,施加寒、热病因刺激,造成实寒、实热证胃溃疡大鼠模型。胃实寒证组灌饲冰水;实热证组灌饲辣椒汁、白酒混合液。结果提示:溃疡大鼠相关穴区信息均有异常改变,与肺经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变化规律具有与寒热病性相关的特点。张氏等探索脾虚胃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过食酸味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灌胃2-乙基亚硝胺120d。结果,成功建立了脾虚胃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脾虚胃癌小鼠在脾虚状态、胃癌表现等方面与单纯胃癌小鼠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采用本方法可复制出稳定的病证结合脾虚胃癌动物模型,从实验学角度证明T睥虚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证结合模型即遵循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又引入了西医疾病造模的方法,为二者的结合体。该模型汇集了现代医学方法和中医证候要素,可病证同塑,因而为中药及方剂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有助于揭示中医药疗效的科学内涵。该类模型的研究倍受学者瞩目,但尚存在诸多不甚成熟之处。

      4、 小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胃病模型复制的方法已日趋完善和成熟,然有关胃证及病证结合模型复制的方法尚与中医临床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探寻符合中医学理论自身特点的证候模型,并使其与现代医学疾病模型有机的结合已成为此类研究的关键所在。目前所开展的动物实验研究多以现代医学疾病造模为主,如在胃溃疡的实验研究中,造模方法多集中在醋酸涂抹、幽门结扎及药物干预等方面,其结果只能反映受试方药对“病”的影响,却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有关中药及复方的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若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冀希于建立与中医临床实际相吻合的模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