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5-22 15:16:00
  • 核心提示: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是治疗感冒、头痛、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是治疗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前人研究表明,防风中所含有的色原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防风提取物及色原酮类单体成分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的报道。

      1、 化学成分

      1.1挥发性成分

      防风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出2-甲基-3-丁烯-2-醇、戊醛、0-蒎烯、己醛、戊醇、己醇、辛醛、壬醛、辛醇、乙酰苯、人参醇、β-姜黄烯、乙酸、l-辛烯-3-醇、α-花柏烯、β-没药烯、十-碳烯、花侧柏烯、萘、β-桉叶醇、十-烷酸、2-十九烷酮、2-壬酮、2-壬烯醛、棕榈酸等成分。从防风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出9-甲基-十-碳烯、2-十-碳烯酸、β-没药烯、十六烷酸、人参醇、亚油酸丁酯、9-十八碳烯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等成分。防风果实挥发油中主要含有正庚烷、正辛烷、正己醛、l-甲基丙基-环己烷、2-庚酮、正壬烷、正庚醛、α-侧柏烯、α-蒎烯、莰烯、2-辛酮、苯甲醛、香松烯、β-蒎烯、月桂烯、辛醛、冰片烯等成分。

      1.2色原酮成分

      国内外学者对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研究比较深入,从防风中分离鉴定出升麻素(cimifugin)、升麻素苷(prim—o—glucosylcimifugin)、亥茅酚(hamaud01)、亥茅酚苷(sec—o-glucosylhamaudol)、3′-O-乙酰亥茅酚(3′-O-acetylhamaud01)、5-O-甲基维斯阿米醇(5-O—methylvisammin01)、3′-O-当归酰亥茅(3′-O-angeloyhamaud01)、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4′-O--D—glucosyl-5-O—methylvisammin01)、Undula— tosideA、Ledebouriellol、汉黄芩素(wogonin)、Divaricatol等色原酮类成分。

      1.3香豆素类成分

      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补骨脂素(psoralen),香柑内酯(bergapten),欧前胡素(imperation),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ion),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异紫花前胡苷(marmes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东莨菪素(scopoletin),川白芷内酯(anomalin),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n),石防风素(dehoin),(3’S)-羟基-石防风素[(3’S)-Hydroxydehoin],秦皮啶(fraxidin),异秦皮啶(isofraxidin)等成分。

      1.4多糖类成分

      防风中酸性杂多糖类成分XC—l、XC-2,平均分子量为,13100和73500,XC-1的组成成分及摩尔比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糖(10.0:7.26:0.25:2。13:0.52:3.23:7.20:2.97);XC-2的组成成分及摩尔比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糖(1.05:7.0l:O.16:0.79:10.0:4.69)。日本学者从防风中分得三种均-多糖SaponikovanA、B、 c。其分子量分别为54000、280000、132000。组成单糖为A:D-半乳糖、L-阿拉伯糖、D-半乳糖醛酸,其摩尔比为6:15:10;B:D-半乳糖醛酸、L-阿拉伯糖、D-甘露糖、acetylandmethoxylgroups,其摩尔比为27:3:4:17;C:D-半乳糖醛酸、L-鼠李糖、L-阿拉伯糖、D-半乳糖,其摩尔比为27:7:8:8。

      1.5有机酸类成分

      从防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出有机酸类成分的甲酯化衍生物,如2-(E)-壬烯二酸甲酯、10-十-碳烯甲酯、十四烷酸甲酯、十五烷酸甲酯、7-十六烷酸甲酯、9-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9(Z)和12(z)-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等。

      1.6其他类

      甘油酯类如glycerolmonolinoleate,glycerolmonool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01),胡萝卜苷(dau- coster01),D-甘露醇,木腊酸,丁酸二烯,腺苷(adeno- sine)及微量元素se、Mo等。

      2、 药理作用

      2.1 解热作用

      防风95%乙醇提取物大鼠腹腔注射给药,能显著降低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大鼠体温,防风水煎液对酵母、蛋白冻及伤寒、副伤寒甲菌苗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致热大鼠有解热作用。对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致热家兔腹腔注射防风水煎液,在l~2h内解热作用明显。防风中的升麻素,苷和5—0-甲基维斯防风色原酮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研究表明,阿米醇苷对酵母致热大鼠有-定退热作用,肌肉注射给药后,升麻素苷0.5h开始起效,退热作用可持续3~4h,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也有-.定的退热作用。

      2.2镇痛作用

      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鼠尾温浴法镇痛试验中,防风提取物对于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小鼠均有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值,防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在对防风镇痛机理的研究中,发现纳洛酮能够拮抗防风的镇痛作用,表明防风的镇!痛部位在中枢。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腹膜化学刺激及温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Divari- catol、Ledebouriellol、亥茅酚苷及甘油酯类均可抑制小鼠扭体,亥茅酚苷在小鼠压尾实验和炎症致痛实验中有提高痛阈值作用,其镇痛作用能被纳洛酮拮、抗。   

      2.3镇静作用   

      防风水煎液具有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可以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镇静作用。防风的甲醇提取物可以延长戊巴比妥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  

       2.4抗炎作用

      在巴豆油涂耳致炎实验中,防风水煎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风与荆芥合提挥发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炎症、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去肾上腺小鼠都很明显,且能降低炎症模型中PGE2的含量,表明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而与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防风水煎液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抗炎作用。升麻素苷和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皮肤肿胀,降低炎症反应。

      2.5抗肿瘤作用

      防风多糖体内应用能明显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抑瘤率为52.92%,提高S180瘤免疫小鼠腹腔Mφ与S180瘤细胞混合接种时的抗肿瘤活性,用硅胶阻断 Mφ机能后,抗肿瘤作用大大下降,表明防风的抗肿瘤作用与Mφ密切相关。防风多糖有效部位JBO-6对体外肿瘤细胞无抑制作用,而对体内作用较强,且量效关系明显,表明其抑瘤作用不是直接杀死瘤细胞,而是通过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功能而实现的。

      2.6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防风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防风多糖有效部位JBO-6可以增加脾脏重量,随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对胸腺重量影响不明显,但可以提高胸腺细胞对ConA的增殖能力,还可提高Mφ的吞噬能力。防风多糖能提高 NK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IL-2对NK细胞的激活,提高NK细胞活性,在-定范围内显著增加IL-2诱导的LA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脾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2.7抗过敏作用

      防风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以及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卵白蛋白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定的保护作用。荆防挥发油对大鼠弗式完全佐剂所致的关节炎肿胀、小鼠被动异种皮肤过敏反应抑制作用明显。防风对药物所致小鼠皮肤瘙痒、组胺所致豚鼠局部瘙痒、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二甲基亚砜所致豚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2.8抗菌、抗病毒作用

      防风及其复方的水煎液具有-定的抑制流感病毒 A3的作用。在平板法体外抑菌实验中,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两种酶菌(产黄青酶、杂色曲酶)等均有抑制作用。

      2.9抗凝血作用   

      防风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提示防风可以抑制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球压积以及全血还原粘度,而对血沉方程K值最大聚集率以及1min聚集率均无影响,说明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可能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功能来发挥活血化瘀作用。防风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抑制颈-静脉旁路中血栓的形成,也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减轻。升麻素苷和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ADP诱导单位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血液凝固时间具有延长作用。

      2.10止血作用

      防风超临界CO2萃取物可以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激酶时间,可能具有促凝血的作用;具有延长大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趋势,可能具有降低纤溶活性的作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显示其具有促血小板聚集的趋势。补骨脂素用于I临床各种出血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2.1l抗惊厥作用

      在对小鼠皮下注射戊四唑或士的宁致惊厥实验中,防风不能降低惊厥的发生率,只能使惊厥发生潜伏期延长、生存时间延长。

      3 、讨论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对防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有了-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防风中主要含有挥发性、色原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有机酸类、聚乙炔类、甘油酯类等成分;防风主要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菌、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抗凝血等药理作用。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因此人们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定的进展。从中药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筛选出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的成功例子也不少,然而,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界,成分众多,且大多配伍在复方中才能发挥药效,发挥药效的物质大多不是其中的某-个成分,而可能是某-类或某几类成分的协同作用。针对中药的某-确切药效,采用现代的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分析等化学手段与技术,并结合药效学的筛选,研究单位药或复方中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掌握其中所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性质、含量及其对应的药效作用,可以真正揭示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