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化纤胶囊对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Ⅲ、IV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5-22 14:58:00
  • 核心提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种病因未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病变局限于肺部,其它器官不受累。病理改变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并伴有炎症和损伤所致的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 IPF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种病因未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病变局限于肺部,其它器官不受累。病理改变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并伴有炎症和损伤所致的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 IPF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少见病发展为目前的常见病。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透明质酸是肺组织内ECM的重要成分。本课题通过测定患者血清Ⅲ-C、Ⅳ-C、HA的含量及观察化纤胶囊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Ⅲ-C、Ⅳ- C、HA水平的影响,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提供-个新途径。

      1、 临床资料

      40例病例来源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门诊及第-附属医院内科门诊。诊断均符合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ATS/ERS)提出的IPF(UIP)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胆、肾疾病者,精神病者及不配合治烟者。选择经确诊的合格病人共40例为观察对象,随俎分为两组。中药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7.6岁;西药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8.1岁。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非吸烟健康对照组20例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6.4岁,无吸烟史,无慢性心、肺、肝、肾及结缔组织疾患,且胸部x线检查正常。

      2、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化纤胶囊治疗,9g·d-1分3次口服(全实验期间),药物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同时加用小剂量强的松,5 mg·d-1,晨起顿服。西药组以强的松30mg·d-1口服,3个月后停止观察。观察期间除病情突然恶化、死亡停止观察外,不得随意更改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对结果造成影响的治疗手段。所有标本均于入院时或次日晨6时空腹采集静脉血5rnl,离心后取血清置于-20~C冰箱保存待测。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3个月后再次取样,处理同上。血清Ⅲ-C、IV—C及HA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药盒购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面±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 、实验结果

      中药组于进入观察后5周,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肺感染合并呼吸循环衰竭,西药组于进入观察后8周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因病情恶化退出1例,其余病人均坚持全疗程。两组病人死亡率比较,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Ⅲ-C、Ⅳ-C、HA的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血清Ⅲ-cIV—cHA含量(ng·ml-1)比较(x(_)±s)

    组别                         例数              Ⅲ-C              Ⅳ-C

               治疗前    20    88.24±20.4l    122.46±30.57      170.52±37.66

    中药组     治疗后    19    69.89±13.74     63.81±15.91       81.34±20.32

               治疗前    20    87.36±19.52    125.43±29.84      173.35±35.24

    西药组     治疗后    18    67.75±12.26     68.54±16.23       82.49±22.85

    健康对照组           20    59.28±11.63     52.71±10.58       47.12±10.184

      4、 讨论

         IPF是-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的代谢与肺纤维化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肺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于肺组织受到各种急慢性损伤后,组织中的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弹性蛋白等特质合成分泌增加、降解消化水平下降,在肺组织中沉积成为不规则的纤维网状,破坏了肺组织原来正常有序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从而形成了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均有严重的低氧血症,研究表明,肺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壁结构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的高低,是反映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IPF的治疗颇为棘手,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易误诊而失去早期激素治疗的机会,若待IPF已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并被确诊时已进人纤维化阶段,运用皮质激素类抗炎药难以奏效,且继发感染机会多,因此,必须拓宽新的治疗思路。有学者认为,由肺常驻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释放的多肽递质或细胞因子刺激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而细胞外基质在肺内过多的沉积导致肺泡壁及间质发生肺纤维化,因此,具有抗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及阻止过度分泌胶原的抗纤维化药物,在理论上可干预肺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当今研究肺纤维化治疗的热点。

       肺间质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范畴,晚期可发展为“肺萎”。审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是本病病理机制的根本所在。若有长期应用激素史,则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易致外邪侵犯,形成恶性循环。化纤胶囊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从气阴两虚的本质着手,调整机体气阴两虚的状态,起到了扶正祛邪的作用,其治疗遵循“治病求本“原则。化纤胶囊的主药为:西洋参、黄芪、黄芩、当归、川芎、蛤蚧、丹参等。蛤蚧益肺气、滋肺阴;西洋参、黄芪健脾补气、培土生金;黄芩清热化痰,佐以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活血祛瘀之功。药理实验表明:丹参的有效单体IH764—3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电镜观察证实,治疗组肺胶原形成细胞数量、炎性细胞渗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都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有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损害程度,川芎嗪可使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炎症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中Ⅲ-C、Ⅳ-C、HA均较健康对照组高,经化纤胶囊和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明显降低。因而提示,化纤胶囊是通过降低细胞外基质水平而抑制肺纤维化,达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目的。化纤胶囊联合小剂量激素的疗效与大剂量激素相近,但前者有-定的优越性,可减少激素的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本研究是小样本、短病程的研究,其确切机制尚有待进-步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