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桔梗种质资源家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 来源:现代中药 作者:单成钢 时间:2008-03-21 15:15:18
  • 核心提示: 桔梗Playcodon,grandiflorum (Jacq.)A.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

        桔梗Playcodongrandiflorum (Jacq)A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除了药用,桔梗还是食用和观赏的重要植物。我国桔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在山东、安徽、内蒙形成三大种植产区,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制约桔梗种植的“瓶颈”因素之一是缺乏优良品种,当前用于生产的均是野生种质经简单驯化的栽培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桔梗优良品种,而国外育成的品种多用于观赏。种质资源的搜集与利用研究是植物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的基础工作。近些年来,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日趋增多,诸如丹参[4,5]、人参、银杏、鱼腥草、山药…、红花㈨、罗汉果¨副等。而以遗传改良为目的,涉及桔梗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在对几个桔梗主产区种质初步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国内17个不同产地的栽培桔梗地上部12项性状指标聚类分析,旨在为引种栽培和品种选育而有效利用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AS 82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主成分分析根据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聚类分析采用的是离差平方和法。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表现桔梗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各农艺性状变异性较大,除开花日期的变异系数为7%,小于10%以外,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长、叶宽、分支数、花冠直径、结实果率、果长、果宽、千粒重、每果粒数变异系数均较高,均大于10%,其中分支数的变异系数最大高达528%,极差高达最小值的9倍。花冠直径的极差虽然较小为37,其变异系数亦达145%。这说明我国桔梗种质资源地上部性状差异明显,各具特色,较为丰富,可给选育新品种提供广泛的遗传基础。

    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全国10个省份搜集的桔梗种质17份,其中山东5份,辽宁2份,浙江2份,吉林2份,安徽、内蒙古、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各1份,

    12试验概况20044月将各地搜集来的桔梗种子播种于山东省农科院中草药种质资源圃内,2006年生长季内进行田间调查,每份种质调查30株,调查其开花期、株高、主茎叶片数、最大叶长、塌大叶宽、分支数、花冠直径、结实果率、果长、果宽、千粒重、每果粒数等农艺性状,结果取平均值.2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来众多具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目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的统计方法,也是数学

    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17份全国桔梗种质资源12项农艺性状入选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列于表3。各特征根的大小表示各综合指标(主成分)遗传方差的大小,各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表示各有关综合指标(主成分)对总遗传方差贡献的百分率。由表3阿知,前5个特征根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632%,大第一主成分入l虽然受果长影响最大,但该项系数也只有03726,其次是叶长和叶宽,除开花期、结实果率和每果粒数对其影响较小,其他指标的影响比较接近。因此,入l可看作是地上部农艺性状共同集结的第一综合特征因子,其中千粒重为负值,说明千粒重与其他诸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第二主成分受开花期影响最大,其次受分枝数、主茎叶片数和株高影响较大,可看作是物候和株型特征因子。第三主成分入3主要受叶长、叶宽、每果粒数等因素影响,且系数为负值,可看作是叶型特征因子。影响第四主成分的因素依次是结实果率、果宽、每果粒数、果长,其中果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呈相反趋势,因此该主成分可看成是4个指标共同刻画的结实特征因子。第五主成分入5与第一综合特征因子相似,同时受到9项地上部性状的均衡影响,因此可称作第二综合特征因子。

    23聚类分析以主成分分析确定的5个主成分为指标,采用离差平方和的方法对17份桔梗种质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在离差平方和为O100水平上17份桔梗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大类群,说明桔梗种质资源存在遗传多样性的变屏。第l类群包括192份材料,占1176%;第2类群包括287121456份材料,占3529%;第3类群包括342份材料,占于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说明12项农艺性状的绝大多数相关信息可由前5个主成分来概括,因为它们所构成的信息量已占总信息量的8632%,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特征向量的大小,代表了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对主成分贡献的大小。

    1176%;第4类群包括1011153份材料,占1765%;第5类群包括131417164份材料,占2353%。各类群7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列于表4。由表4可知,第1类群的材料,花期早,矮秆,主茎叶片数少,叶片大,每果粒数多,但千粒重最低;第2类群材料,结实果率最高,且果长/果宽的比率最大,说明果型狭长。第3类群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叶小、花小、果实小,且果实长宽比例小,最接近球形,千粒重最高,但结实果率却最低。第4类群分枝数多,花冠大,果实大,但每果的粒数最少。第5类群属于晚花型,株型高大,主茎叶片数最多,分枝数最少。

    3结论与讨论

    3·1通过对10省份种质资源的主成分聚类分析表明,桔梗种质资源在我国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进一步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的材料基础。

    3·2主成分分析构造的相互无关的主成分能够代表绝大部分的信息量,同时避免了重复信息的干扰。主成分对信息量的浓缩作用,可使各农艺性状在育种学上的意义得到相应的解释,为品种选育过程中农艺性状指标的有效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3·3前期的观察发现不同产区的桔梗其生育期进程、株型特征、抗倒与坐果特性等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对此类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获得5种性状组合类型。从这些种质类型分布的地域性看,第1种类型为早花矮秆大叶型,主要分布在陕西、吉林两地;第2种类型为高结果率类型,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和山东;第3种类型为小叶小花低结果率型,分布在河南、辽宁两地;第4种类型大花大果多分枝,分布在山东、河北和安徽等地;第5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浙江,为晚花高秆少分枝类型。综合来看,前3种类型除山东的2个材料和河南的1个材料,基本都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陕西等相对寒冷的地区。而后2种类型则分布于山东、河北、安徽和浙江等中东部地区。以上结果表明桔梗种质的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相似性,这是由于栽培种质大都来自于本地野生种质的多年驯化,其中的特例则可能由于地区之间的种质交流所致。

    34本文分析中因设计多个性状,故有些性状的差异性会被其他性状的差异所掩盖或弱化,造成聚类群间的差别模糊。另外,除了采用地上部非经济性状,如果引人更多的经济性状(主要根部特征)进行分析,可能对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直接的一国内魏建和等则采用聚类方法和RAPD分究了不同产地桔梗种质的遗传背景的差异,是药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上的有益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