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技术,成就通心络胶囊之完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李 清 时间:2007-02-26 15:09:20
核心提示: 2001年11月,“超微粉技术在通心络胶囊中的应用示范研究”课题被列入发改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进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 2004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项目“年产14亿粒通心络胶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
2001年11月,“超微粉技术在通心络胶囊中的应用示范研究”课题被列入发改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进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
2004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项目“年产14亿粒通心络胶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2005年4月,“超微粉技术应用示范研究”课题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2005年12月,“超微粉技术在通心络胶囊中的应用示范研究”举行课题鉴定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06年5月底,超微粉通心络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注册批准文件。
2006年岁末,“超微粉技术在含虫类动物药中成药中的产业化示范研究”技术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年,我国都会有上万项科技成果诞生,其中真正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也不过百十余项。通心络胶囊——这一与健康生命息息相关的创新药物,便在这百十余项中脱颖而出。
早在2001年,通心络胶囊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作为应用络病学选取通络药物研发的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在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脑缺血保护三个方面作用显著,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方面的治疗具有突出疗效,它已经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病首选中成药之一。
此外,通心络胶囊还分别通过了韩国和香港卫生署注册,一个优质中成药品种真正走出了国门。
科技前沿,创新诞生完美
在现代中药的生产研发中,如何用最小的服用剂量取得最大的药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焦点课题。其中,提高药物吸收率成为影响中成药疗效的重要一环。作为以中成药生产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医药企业,以岭药业始终把高新技术应用放在药物研发的首位,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近几年,一项前沿科技——超微粉技术,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他们要对此项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全新应用做首次尝试。
超微粉技术是通过“对物料的冲击、碰撞、剪切、研磨、分散等手段,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在传统粉碎技术的基础上,超微粉能够“对粉体原料进行高精度的分级,并改变粉体的表面活性”,正是这一特性使其在中成药的加工方面具有了独特优势。以岭药业的科研人员发现,如果将这种高新技术用于中成药的生产过程,那么经过超微粉后的中药粉体就可以取得动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的效果,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将得到明显提高。
为使通心络胶囊的有效成分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和吸收,药品质量更加稳定与均一,以岭药业与清华大学材料系合作,共同开展通心络胶囊超微粉工艺提升项目。这是国内医药企业第一次将超微粉技术应用于中成药生产,“超微粉技术在通心络胶囊中的应用示范研究”课题受到国家及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同年进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在历时五年的课题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多种动物、多种模型、多项指标明确了超微粉粒度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在项目中建立了多种动物药在中成药中专属性强的TLC鉴别方法,首次在中成药质量标准中引入了超微粉粒度的标准,并提供了检测依据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超微粉技术应用于通心络胶囊的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物药制备的工艺技术水平。2005年4月,“通心络胶囊超微粉技术应用示范研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果验收。同年年底,河北省科技厅成立专家组对该项课题做成果鉴定,国内数十名医药界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超微粉技术在通心络胶囊中的应用示范研究”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新技术产品——超微粉通心络也于2005年顺利完成了产品的II、III期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件。
至此,中医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超微粉通心络诞生!
以科技求生存,用质量搏市场
众所周知,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工艺提升,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就会提高。在目前的中医药市场环境下,原料药涨价,包材涨价,人工成本涨价……伴随药品生产的各项费用都在增加。市场如战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这一砝码究竟有多重,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心知肚明。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说,一个新产品理应以更高的价格步入市场。然而,面临药品降价呼声日渐响亮的现实,一家以“造福人类”为己任的医药企业更不可能“与民夺利”。
一面是市场的艰难选择,一面是亟待救治的万千患者,以岭药业做出的最终决定是——诚信立企,价格不变!就这样,一个耗时五年,科研投入上千万的高科技创新药物,以不变的价格走入市场!
作为医保品种,超微粉通心络的这一做法最先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北京、内蒙、天津、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陕西、山东、山西、上海、湖南等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物价、医保部门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发布了产品变更公示,超微粉通心络代替原通心络胶囊以“保持各种中标条件不变”的结果,更新入标。这一高科技含量的中成药品种带着来自国家及各地医保、物价的最高质量评价——优质优价,走到了消费者面前!
以科技求生存,用质量搏市场,以岭药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
让利于民,就是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心脑血管病患者都知道,面对西药久服的副作用、支架手术等外科治疗的高费用,现代特色中药与前两者相比有着太多的优势。在经历了高新技术创新后,超微粉通心络胶囊中的药粉粒度达到5~10μm(传统药粉为150~200μm),药物细胞被打破后,增加了药粉的表面积,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率大大增加。以岭药业将超微粉通心络的产品特性总结为更加通俗易懂的“三不变、三提高、两减少”,即处方不变、适应症不变、服用方法不变;工艺提高、药理活性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胶囊型号变小、胃肠道反应减少。这一经由国家高技术示范项目研发的创新药物,也吸引了媒体的多方关注,国内各大报纸、杂志、网络等相继报道了以岭药业这项最新的科研成果。
2006年9月至11月间,以岭药业联合全国18家都市报、晚报以及20多家老年报举办了“超微粉通心络杯”以岭心脑健康知识大赛,使更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及易患人群在学习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超微粉通心络这一高科技中成药产品。活动期间,数万人抱着对祖国医药的支持与热爱参与其中,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患者回信表达了他们对完美国药的验证、信心与期待。
“真正的让利于民就是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岭人坚信,广大民众才是药品的最终受益者。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一位山东的陈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种药物控制病情,留住生命,给了我最宝贵的‘实惠’”。“大医精诚,惠及民众”,超微粉通心络做得实实在在。
超微粉,突破中成药两大瓶颈
在现代特色中药生产研发之路上,科技创新为打造完美国药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新技术平台与质量管理平台。应用超微粉技术,以岭药业彻底打破了国药“制备工艺粗放,质量标准低下”的旧形象,研发出的超微粉通心络在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完全打破了中国传统医学这两大“瓶颈”。
除超微粉技术外,以岭药业在其中成药生产中还借助了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中药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采用喷雾真空干燥、一步造粒等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内外技术要求的现代特色中药;采用高效液相、薄层扫描、气相色谱、红外色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建立现代特色中药的质量控制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他们将生物技术和中医药研究结合,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虫类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提取、分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GAP标准建立的安国中药饮片公司,从中药材的种养殖、加工严格执行GAP标准,并在吉林长白山建立了人参种植基地。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GMP认证的现代化中药生产线年处理中药材6000吨,年产值可达30亿元人民币。“现代特色中药,科技健康明天”的企业定位带动以岭医药集团在创新的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从中药的组方配伍,到中药种养殖、中药加工炮制、制药工艺等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创新……
永不满足是滚滚向前疾驶的动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使古老的中医药绽放华彩,是每一位祖国医药学人的不懈追求,也激励着以岭人永不停息的开拓创新!在一个个国药精品的打造中,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追寻中,以岭树立起一个日臻完美的国药品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