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药物治疗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骨与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者关节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除全身影响外,易损坏骨骺和关节,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病残较严重,是一种极危险的感染病。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了骨关节结
骨与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者关节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除全身影响外,易损坏骨骺和关节,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病残较严重,是一种极危险的感染病。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了骨关节结核的疗法,现综述如下:
1.中医药疗法
骨关节结核属于中医“骨痨”“流痰”范畴。传统上将本病分为初期、成脓期、溃后期三期。初期虚寒痰浊凝聚治宜补养肝肾、温经通络、散寒化痰,方用阳和汤加减;成脓期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溃后期证见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方用六味地黄汤,人参养荣汤等。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上采用分期辨证论治,效果肯定。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对此有许多新的见解。周大成把此病分为初、中、后三期,自拟骨痨消散方(药物组成:鹿角胶,熟地、生黄芪等)。初期治宜益肾温经、散寒化痰,于骨痨消散方加减;中期治宜益肾养督、扶正托毒,于上方加减;后期治宜益肾健脾、扶正托毒,于上方加减。并自拟骨痨消散膏、三品一条枪,青蛤膏外用治疗371例患者,显效227例,有效11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92.99%。杨金录将本病分为三型:痨毒内攻型:方用自拟阳和解痨汤;寒凝瘀热型:治宜扶正托毒,方用自拟滋阴解毒排脓汤;阴阳俱虚型:治宜补养肝肾,方用人参养荣汤,同时口服自制中成药消核丸。局部治疗:患部肿疼者用自制止疼膏;溃疡者用消核膏;肉芽生长不良者内服扶正药物,外用玉珍生肌散加新三仙丹、鸡内金粉;伤口不敛者用麝香生肌收口散。治疗497例病人,痊愈377例,基本痊愈69例,有效3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6.8%。徐福宁采用家传秘方抗痨丹,配合使用许氏骨痨汤。治疗332例病人,临床痊愈295例(88.9%)显效27例(18.1%)无效10例(3.0%),总有效率97.0%;李守静等自制骨痨丸分时辰服用,有窦道者加服自制骨痨散胶囊,随症加减。初期外用l号蜈蚣粉,中后期外用2号蜈蚣粉。治疗59例病人,治愈时间平均195天,窦道愈时间最短18天,最长20天;另外李守静等自制骨痨丸,蜜制为丸,分时辰服用,外用消阴散,治疗106例患者,治愈93例,好转 13例,总有效率为100%。任桂兰等以阳和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期间停用抗痨药,效果良好。任氏认为中后期病灶化脓或破溃可见阴虚火旺征象,从症状上看阳和汤为禁用之剂,但痰浊凝聚留于骨骼基本病理依然未变,只将麻黄、姜炭,肉桂减量即可。史巧英等认为本病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应用黄精百部合剂为基本方,按分期加减,配合使用金蟾膏,治疗6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8.0%。杨金录等亦采用分期辨证论治,配合使用外用中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效果良好。
2.抗结核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物疗法是20世纪结核病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发展和成就,合理的化疗是取得良好效果和避免病变复发的重要环节。目前主张联合用药,以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为一线药物,尤其以异烟肼和利福平为首选药物。但相关报道认为异烟肼、氧氟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喷丁患者服用后,在寒性脓肿中,药物浓度均达到或超过其有效抑菌浓度,而利福平不易渗入寒性脓肿中,其峰浓度仅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李源大对脊柱结核经病灶清除术后,化疗与复发的1074例进行分析:其中规律化疗者690例,不规律化疗者384例,2~6年复发率分别为1.7%、13.1%;用药<6个月者复发率为17.8%,6个月为48%,12个月为1.5%,18个月为0.6%。作者强调化疗应规律、足量,长期、联合。药物以INH、SM、RFP为主,其他辅助药物(如EMB,PAS)用药时间应为l~1.5年。本组规律化疗方案分别为三个阶段:l强化阶段:INH、SM,RFP、EMB等3~4种药物为主。2巩固阶段:INH,RFP为主。3维持阶段INH为主。每个阶段4~6个月,全程1~1.5年,中间如有药物中毒反应,及时停药或改服另一种药。其中,694例规律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仅为1.7%。长期化疗的缺点是疗程长,用药量多,病人常不易坚持。短期化疗是结核病化疗新的里程碑。强化治疗阶段;使用两种全效杀菌药,延续治疗阶段至少用一种全效杀菌药,全疗程6~9个月。吴启秋等报告用9个月短程化疗配合手术治疗149例脊柱结核。治疗方法,连续组:4SHRE/5HRE(H300mg/天,S750mg/天,R450mg/天,E750mg/天);间歇组:4SHRE/5H3R3E3即:先4个月强化阶段,后5个月每周给药3次(H500mg/天,R600mg/天,E1000mg/天),满疗程均为9个月。经随访近期疗效满意,连续组有效率为95.5%,间歇组有效率为92.1%,两者无明显差异性。并且认为年长者不宜用SM持续4个月,应该缩短。吴启秋等72例脊柱结核病人,随机分配两个化疗组。2SHRZ/6H323L1(8个月),2SHRZ/5H323L1(7个月)经2个月化疗强化期后,以长效的利福喷丁(RFT)代替利福平(RFP)化疗完成后68例,其中除9例外外,其余均在化疗强化期施行病灶清除术。经22—42个月随访,骨性愈合44例纤维愈合24例无一例恶化或复发,有效率为100%,作者认为2个月后用RFT代替RFP取得良好效果。朱同刚等推荐使用短程标准化疗方案(6个月),即开始2个月用INH、RFP和PZA,后4个月用INH和RFP,短期应用PZA不会引起肝实质性损害,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切。有人认为不用SM或EMB不会降低疗效。短程化疗费用低,用药时间短,病人乐于接受,一旦化疗失败及时延长化疗和手术,仍可望治愈。上述资料表明短期化疗效果优于长期化疗效果。在短期化疗中吴启秋的2SHRZ/5H323L1和朱同刚的短程标准化疗方案,用药时间短,用药量少,方法较好。
3.中西医结合疗法探讨
郝晋丰认为:内源性结核不易治疗属于机体免疫紊乱所致,在治疗过程中,以有效的抗痨治疗为基础,应用中药(骨痨汤、骨痨片辨证加减)进行免疫调节,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表明中药在免疫调整中有独到之处。不仅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副作用治疗后病情控制,病灶愈合,升高的IgG明显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王钢以自拟骨痨愈康丸(黄连、鸡血藤等)加工成水丸,2个月为一疗程。第一疗程配以西药抗痨药;第二疗程,单用骨痨愈康丸,治疗65例患者,l期治愈率达到93.8%,2期治愈率达到18.2%,3期治愈率达到16.7%。提示应用该药对于耐药性骨与关节结核疗效肯定,能显著增强西药杀灭结核杆菌的能力,明显提高疗效。陈凯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36例患者,先用标准结核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施行手术。并设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的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药在骨关节结核并窦道的治疗中起了很大作用。张振华用西药同时加服自制骨炎太宝丸,治疗骨关节结核,并设西药对照组,结果治疗组54例,治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疗54例病人,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33%。李进更等认为本病治疗重点应立足治疗病变的主要方面,即抓住感染结核杆菌的主要病机用抗痨杀虫、抑菌杀菌的中西药物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是主要环节,而补虚扶正在治疗中则是次要方面。1攻法,药物组成:大蜈蚣、全蝎,穿山甲等;2攻补兼施,药物组成:夏枯草、白头翁、泽漆等,并配合西药治疗。共治220例,治愈203例,好转14例,无效1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98.7%。齐现涛以自拟骨痨复元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当归、黄芪等)随症加减。对于结核范围大、破坏重、发展快的应用西药。合并脓肿者,经上方治疗可穿刺;合并漏管者,可外用丹药。全部病例接受中药治疗,其中70例病灶活动快,配合西药抗痨药物,无一例外行病灶清除术。治愈128例(64%)好转60例(30%)无效12例(6%)总有效率94.0%。恰当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能弥补中西药治疗各自的不足。西药抗痨药物杀灭结核杆菌作用快,但副作用及毒性大;中药抑制、杀灭结核菌作用慢,但扶正中调整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持久,且无毒副作用。可以发挥中西药各自优势,使一些本需手术的病人免除手术之苦,使一些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李进更、张振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方法较好。
4.小结
抗痨西药的联合用药方法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药物治疗结核的疗效大大增强,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有许多学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关节结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抗痨事业打开了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问题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交往愈来愈频繁,以及防痨体系的不健全,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同时耐药菌的增加使骨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加。随着抗痨西药的广泛使用,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对肝、神经损害的现象也不容乐观。另外,随着对中药的深人研究,我们在发现其优点的同时,它的副作用也显现在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认为有许多工作要做:加强宣传医疗知识,搞好结核的预防工作;加强对抗痨西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服用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加强对中药中抗痨药物的筛选及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大力推广中西药结合治疗使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