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吸湿稳定性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生产制备后,经过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一种药品是怎样作为时间函数和在各种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不同表现…,为药品辅料的筛选
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生产制备后,经过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一种药品是怎样作为时间函数和在各种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不同表现…,为药品辅料的筛选,生产工艺、生产条件、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有效期的制订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现代中药制剂大多是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制成的,其中包括天然植物药物制剂。由于提取的有效成分稳定性较一般的西药差,所以稳定性研究对中药制剂很重要。除了光、热对制剂的影响外,中药成分的吸湿性比西药强,故对中药制剂的吸湿稳定性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1试验方法
1.1 影响因素试验
即高湿度试验。把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时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条件下放置10 d,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考察项目要求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潮解性能。一般原料药均要求进行此项试验,目的在于了解药物对湿度的稳定性,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1.2 加速试验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品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 (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每1个月取样1次检测。目的是为新药申报临床研究与申报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料,原料药物和药物制剂均需进行此项研究。
1.3 长期试验
在接近药品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试验,为制订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供试品3批,按市售品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分别于0,3,6,9,12个月取样检测。原料药和制剂均需进行长期试验。
2应用研究
2.1 辅料、处方的筛选
赋形剂对药物的吸湿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通常用下述方法设计试验:药物与赋形剂按1:5配料,药物与润滑剂按20:1配料;配好后放入75%的恒湿密闭容器,再放入40℃恒温干燥箱中5 h,定期测定其吸湿百分率、含量或薄层分析,并观察外观、色泽等变化,以判断辅料对制剂吸湿性的影响。在生产实际中也可采用主药与不同辅料制成成品进行测定。
武铁生等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单一和两种不同辅料对丹参冲剂吸湿性的影响,发现乳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糊精;乳糖与甘露糖<乳糖与蔗糖<乳糖与可溶性淀粉<乳糖与糊精<乳糖与羧甲基纤维素。冯翰等用这种方法比较了消炎胶囊的淀粉和糊精、淀粉和PVP及B—CD 3种不同配方的辅料,与引湿性强的中药浸膏按不同比例制成颗粒后的吸湿稳定性,筛选出了最佳的辅料配方是淀粉和PVP(其中淀粉与PVP为l:1),而浸膏粉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2:l,可将吸湿率降低27.3%。金宏用均匀设计筛选了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剂处方中乳糖、山梨醇、PVP等辅料的用量,建立了吸湿性曲线方程,优化得出结论:乳糖无吸湿性,山梨醇和PVP有引湿性用量宜少,颗粒在相对湿度75%以下吸湿率小于5%。
2.2 生产工艺的选择
在生产中采用不同的工艺对制剂成品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制粒方法的不同、包衣与否等。可以通过对吸湿性考察来达到优化工艺的目的。
吕海婴等考察了以60%乙醇制粒的三黄片颗粒不同含水量 (2.2%,3.6%,4.3%,5.3%,6.4%)对可压性的影响,结果含水量为2.2%,3.6%的高于其后者。吕红等…通过对便通胶囊中浸膏颗粒薄膜包衣与否的吸湿百分率的测定得出结论:通过薄膜包衣可以减慢浸膏颗粒吸湿速度,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大,采用HPMC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刘怡等通过对益蜀哮片用不同薄膜包衣工艺包衣前后的吸湿增重和质量变化测定,得出最佳包薄膜衣的工艺,以增加抗湿性。刘天成等通过比较新塔花的胶囊和糖衣片的吸湿稳定性,发现该药的胶囊比糖衣片更稳定,提示可以用胶囊代替糖衣片。伊江兰等通过对不同方法制粒的复方雪莲胶囊吸湿百分率的测定,优化出新工艺,使2 h的吸湿百分率由原来的2.1%降到1.9%,4~48 h后的吸湿百分率均下降0.2%一0.3%。证明新工艺可以提高胶囊的稳定性。
2.3 生产条件的选择
由于有些药物有强吸湿性,所以要对生产车间的具体湿度进行控制。伊江兰等通过对复方雪莲胶囊内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发现,虽然采用新工艺使制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由43.5%提高到54.7%,但还是比较低。在一般的生产条件下(相对湿度65%左右)还是会造成粘结,所以在该药生产时需要把车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才行。
2.4包装材料的选择
正是因为中药制剂的强吸湿性,所以需要选择隔离效果良好的包装材料,这也是解决吸湿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剂型的不同,采用的包材也不尽相同。通常片剂和胶囊采用的是泡罩窄条式包装,颗粒剂、冲剂和散剂采用薄膜包装。由于包料的透湿、透气性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王永山等将不同样品包装于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铝箔中,于室温条件下贮存,间隔一定时间测定水分、性状、溶化性等项目。结果不同材料制成的复合膜对药品的稳定性影响差异很大:铝箔复合膜明显优于镀铝塑料复合膜,镀铝塑料复合膜又优于塑料薄膜。
2.5 有效期的制订
药物的有效期不仅仅只考察吸湿稳定性,药物的失效有多方面原因,如含量降低、吸潮霉变、色泽改变、有效成分降解、水解等。但是考察吸湿性是药物有效期制订中必不可少的。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加速法和长期试验法,选择可以定量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期。目前这方面的文献报道也很多。
3 问题与展望
3.1 方法的单一性
目前对吸湿性的研究都是在化学试剂(如NaCl,KNOa)造成的恒湿条件下进行,不能像热稳定性那样可以不同方式的变温加速来简化工作。因此工作量大,特别是在测定药物的相对临界湿度时。希望今后也能研究出变湿加速试验的方法。
3.2 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药物的包材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隔离作用,所以普遍对制剂吸湿性研究比较轻视,在很多制剂稳定性研究中都没有对湿度有很好的控制,大都采用恒温水浴法。
3.3 展望
尽管有包衣和包装材料的保护,但主药的稳定性还是会受到吸湿性较大的影响,随着中药制剂中新剂型、新技术的采用(如制成膜剂、微囊、包合物等),这一现象相信会大大降低。制剂稳定性是制剂质量中重要的部分,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不仅是在剂型上改进,更需要在质量标准上完善。中药制剂要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也需要完善的质量标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