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争议很多,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下面就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争议很多,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下面就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 中医对前列腺生理功能的认识
秦云峰认为:前列腺与女子胞一样,与性、生育、
排尿等泌尿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称为“男胞”,它作为奇恒之腑,既是男子冲任督三脉之源,又赖后天阴阳气血所充养,生理特点具藏泻二性,泌液射精,助勃作强,影响男子的生长壮老过程,完成性事与生育的重要功能,是男子的精海之宅,性育之根。
2病因病机
陈志强认为,本病主要是由湿、热、瘀、虚引起,四者之间,往往互相并存,只不过是以某一个或二个病邪为主发病而已。吕建林认为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性机能旺盛,且因嗜食烟、酒、辛辣,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流注下焦,同时因频繁手淫、性交、忍精不泄等,
致败精瘀阻精室,蕴久酿毒,阻于经络,气血凝滞,而气血凝滞又会加重湿热毒邪的形成,二者互为因果。张建敏等认为本病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为主,而出现下焦湿热症状并不突出,湿热下注是本病的一过性证候,并且失治、误治、病久不愈将出现瘀症。
3临床研究
3.1 中药内服
蔡沙田亡用自拟方(赤芍、丹参、当归、牡丹皮、桃仁、黄柏、车前子、栀子)治疗本病63例,其总有效率为 98.2%。池建安16j用炮山甲、三棱、莪术,治疗前列腺疼病117例,总有效率为87.2%。蒋毅,等用自拟非淋煎口服液(穿心莲、马鞭草、地肤子、苦参、黄柏、龙胆草、生大黄、王不留行、黄芪)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性前列腺炎203例,总有效率78.57%。黄启金用前列安散(淫羊藿、石韦、苦参、琥珀、川牛膝、煅牡蛎)治疗本病 80例,总有效率9r7.5%,治愈率60%。李洪杰用行瘀通络法,(三棱、莪术、王不留行、桃仁、土茯苓、延胡素、素馨花、茺蔚子、毛冬青),治疗本病103例,总有效率 95.1%。王立群用易黄汤加味(炒山药、炒芡实、盐黄柏、车前子、炒白果(去皮)治疗本病54例,总有效率 90.7%。林佐彪用清肾汤加味(知母、黄柏、茜草、白芍、龙骨、牡蛎、乌贼骨、山药、泽泻)治疗本病,全部有效。洪广槐,等用升清降浊汤(柴胡、升麻、生甘草、丹参)治疗本病31例,总有效率为96.8%。俞祝全用滋阴清热、化瘀通络方(知母、丹参、山茱萸、地龙、王不留行、黄柏、牛膝、乌药、女贞子、旱莲草、鳖甲)治疗本病40例,总有效率85‰。
3.2中药外用
王均贵,等用中药离子(桃仁、红花、丹参、莪术、王不留行、没药、川楝、黄柏、败酱草、尼泊金)经水煎浓缩灭菌,经LX-A型前列腺治疗仪,脉冲式操作,每次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本病80例,总有效率91.3%。贾玉森用前列腺炎栓(黄连、赤芍、冰片为主)每日早晚各l粒,纳肛门内3 em,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本病104例,总有效率84.6%。郭军,等用金黄散15—30 g加山茱萸粉适量,水200 mL调成糊状,微冷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用独活、白芷、当归、甘草、葱头,开水浸泡去渣,每日坐浴各1次,每次20~30 min,总有效率96.3%。蒋鹏,等用前列腺散(大黄、黄柏、牛膝、连翘、王不留行、夏枯草、车前子、赤芍、水蛭、皂角刺、当归、桃仁、三棱、莪术)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外敷于会阴之上,2~3 d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8例,全部有效。
3.3针灸治疗
杨兆钢l采用芒针治疗本病49例,以30号芒针,取秩边穴透向水道穴5~6寸,令针感向会阴部、小腹部放射,施弹搓手法l min,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总有效率89.8%。韩崇华,等采取针刺髂穴,针刺中极穴再加艾条温针灸治疗本病305例,有效率达84.9%。周世杰,等以络刺取腰俞、阴陵泉为主穴,三阴交、下极、委中、委阳为配穴,针刺放血,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04例,总有效率为92.3%。马培功,等以艾灸会阴为主,每日1次,每次20~40 min,治疗189例,总有效率89.9%。
3.4中西医结合
宁刚,等用中药(败酱草、黄柏、丹参、白花蛇舌草、丹参、王不留行、牛膝、鳖甲)煎液坐浴,并用美满霉素0.1,每天2次,阿夫唑嗪5 mg,每天2次,治疗60例,总有效率96%。吕建林用中药(柴胡、青皮、陈皮、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败酱草,蒲公英、泽泻)内服,配合特拉唑嗪2mg,每天1次,治疗50例,有效率96.5%,且复发率仅为4%。
4小结
本病多因思欲不遂或房劳过度,相火妄动,或酒色劳倦,脾胃受损,湿热下注,败精瘀阻等所致。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肾两虚等证型,往往湿热为标、瘀结为本。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法,药多选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黄柏、丹参、牛膝、桃仁、三棱、莪术、炮穿山甲等。另外,本病与奇经二脉有关,故有中药塞肛、奇经二脉穴道上中药外敷、针灸等法,且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可缩短疗程,减轻复发率。中医药研究本病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尚缺乏更多前瞻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其疗效判定不能令人信服。今后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规范中药的使用,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