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中药的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人对于利用天然产物预防和治疗疾病观念的更新,使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1 衰老的机制研究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人对于利用天然产物预防和治疗疾病观念的更新,使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1 衰老的机制研究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学说为1956年由Harman提出,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该理论指出,机体内时刻产生着自由基,但同时又具有有效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使体内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平衡逐渐被破坏,造成自由基的过剩。过量自由基可通过过氧化作用攻击细胞膜及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核酸及蛋白质分子交联,DNA基因突变或复制异常及生物酶活力下降,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至衰老、死亡。
目前,衰老机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这些研究表明,衰老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近年来,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对染色体末端起保护作用,并决定细胞的复制与衰老。DNA每复制1次,端粒即丢失 50~200 bP,当它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则停止分裂、衰老、死亡。端粒序列的复制依赖于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即端粒酶(telomerase),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实验动物或人类组织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但对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因素研究较少。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直接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系统的功能损伤与退化,同时也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因而逐渐趋于衰老。衰老过程中会引发各种老年病,进而加速衰老的进程。
2抗衰老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2.1抗氧化作用
2.1.1抗氧化的单方和复方中药 吕氏等报道,芦荟提取物能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的能力,减轻肝、脾细胞DNA损伤程度,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戚氏等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归能明显增加衰老小鼠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脂褐素(LPF)含量,提高机体抗自由基对膜结构损伤的能力,减轻自由基对生物膜大分子的攻击,从而减弱过多自由基对生物膜损害,提高脑细胞膜的Ca2+-ATPase活性,使脑细胞代谢正常。徐氏等发现,麦冬水煎剂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红细胞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从)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张氏等报道,附子可显著增加老龄大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含量,提高组织膜中酶的活性,改善细胞膜脂的流动性。
杨氏等的研究表明,四物汤能够显著提高红细胞中 SOD活性,降低血浆中过氧化脂质(LP0)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何氏等曾报道,灵芪安神口服液4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提高其血清、组织中SOD活性,并可使老年大鼠组织中MDA含量减少。毛氏等对人参、鹿茸、熟地黄、菟丝子及丹参组方的中药方剂的抗衰老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能促进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小鼠的应激能力、耐疲劳能力及小鼠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2.1.2 抗氧化中药有效成分 已报道的抗氧化中药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有研究表明,黄酮类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所含有的酚羟基数量和结构密切相关,黄芩苷的酚羟基数量较黄芩中其它的有效成分为多,且A环中含有邻二酚结构,因而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徐氏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葛根素可显著增加D一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可以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清、脑和肝组织SOD的活性,并使衰老小鼠体内 MDA和脂褐素含量明显下降。李氏等报道,南沙参多糖(RAP)可明显抑制老龄小鼠MDA的产生及肝、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形成,同时也能降低其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另有研究表明,仙人掌茎粗多糖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含量及脑和肝组织脂褐质含量,并明显提高老年大鼠血清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表明仙人掌茎粗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自由基代谢有关。张氏等研究发现,三七中单体人参皂苷Rb1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降低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显示有一定的延缓衰老的药用价值。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LPO含量,提高SOD活性。
2.2调节神经系统
神经功能失常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量的神经细胞萎缩、凋亡,致使老年人思维、记忆能力减退。乔氏等的研究表明,三七皂苷Rg。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氧化损伤所致脑海马区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并减少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神着现代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衰老机制的研究已有了较大进展,但由于衰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衰老机理,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中药抗衰老作用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目前,一部分抗衰老中药已明确有效成分,而大部分中药的活性成分还有待于进行药理学研究。另外,抗衰老中药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贵重药材上,开发更多易种植、药效好的普通药物,对于珍贵中药资源的保护、降低药物成本都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但目前对于衰老基因及中药对衰老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有待加强。另外,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国际化,但大量的中药尤其是复方所含有效成分相当复杂,影响了药效学的深入研究及评价,有待于探索更科学的研究方法。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王洪侠,高微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