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杨研究近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方严谨,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药,功擅清阳明之湿热,泄厥阴之郁火,解血分之热毒,治湿热痢疾。后世常变通应用于多种病证。如孙思邈用以治疗赤带下血症;吴鞠通加味用以治疗湿瘟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方严谨,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药,功擅清阳明之湿热,泄厥阴之郁火,解血分之热毒,治湿热痢疾。后世常变通应用于多种病证。如孙思邈用以治疗赤带下血症;吴鞠通加味用以治疗湿瘟病内虚所致湿热下陷、热利下重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载:温邪经旬不解,发热自利,神识有时不清,此邪伏厥阴,恐致变痉,治宜白头翁汤加生芍药;《类聚方广义》谓:白头翁汤又治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者,又为洗蒸剂,亦效;张锡纯用变通白头翁汤治下腹疼痛或久痢肠中腐烂。近10年来很多学者对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1临床应用
1.1内科
1.1.1菌痢
周一平拟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15g,秦皮15g,黄连15g,黄芩 12g,金银花15g,木香12g,厚朴 12g,陈皮12g,当归lOg,赤芍12g,地榆12g)治疗急性菌痢52例。伴畏寒、发热者加葛根25 g荆芥10g。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经过1周治疗,治愈46例,好转6例。杨文钊采用白头翁汤加红藤、败酱草灌肠(白头翁30g,秦皮30g,川连30g,黄柏30g,黄芩30g,红藤50g,败酱草 50g)治疗慢性痢疾180例。水泡煎至100~150ml,一剂煎2次,待药温达35℃左右f手试稍温),保留灌肠, 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1.1.2结肠炎
韩清等应用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芪各30g,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黄柏各6g,丹皮、大黄炭、当归、生苡仁各10g,虎杖、山楂炭、银花炭各15g)治疗慢性结肠炎35例,总有效率为91.43%。该方清热燥湿,导滞化瘀,可以有效地促进炎症吸收和溃疡愈合,于大队清热药中恰当地配用温中散寒药,一方面可以防止苦寒药再度损伤脾胃,另一方面寒温同用有助于蠲除湿热。
1.1.3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膜、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尤以直肠炎症最为多见。正气本已不足,放射治疗使正气更亏,以至湿热下注,瘀阻脉络,络损血溢。屈毓红采用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白头翁、槐花、白及各30g,秦皮、黄连、黄柏、玄参各lOg,地榆炭、生地各20g)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42例,治愈29例,好转13例。
1.1.4阿米巴病
蔡榕运用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方(白头翁30g,秦皮12g,黄柏12g,黄连lOg,银花30g,紫花地丁30g,大黄6g)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使药物直达病邪炽盛之处,且无苦寒损伤胃气之虑,临床总有效率为 98%。
1.1.5胃炎
刘治安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秦皮、香附各20g,黄柏、苏叶、厚朴各15g,黄连8g,吴萸lOg)治疗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全方清肝化湿、和胃降逆连服3剂,疼痛消失,呕逆止,胀满减轻。杨建英等亦认为胃痛属木郁辱土、热灼伤阴者,若纳运尚旺,当以白头翁汤去黄柏、秦皮,加白芍、甘草、瓦楞子缓急止痛而收功。
1.1.6伤寒并肠出血
喻斌等采用槐花白头翁汤(白头翁汤合槐花散减芥穗)合并抗菌药治疗23例肠伤寒,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率。表明槐花白头翁汤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止血敏、止血芳酸的抗菌止血具协同作:用,可降低耐药的产生。
1.1.7泌尿系统疾病
刘金芝等采用加味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加车前草、白花蛇草)随症加减治疗急性。肾盂肾炎32例,治愈率达96.88%。谢琪用白头翁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23例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治愈8例,显效 9例,好转4例,无效2例。
1.2外科
杨建英等对肝郁不疏、肝经郁热所致的乳痈初起,取白头翁汤去黄柏加生香附、全瓜蒌、郁金疏而泄之,多收捷效。邓春荣自拟白猫消瘰汤(白头翁、猫爪草、生牡蛎、浙贝母各30g,风栗壳25g,海藻、昆布、橘核各20g,玄参18g,郁金15g,枳实 12g,青皮、甘草各lOg)治疗瘰疬40例,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2例,他认为,瘰疬应以解郁化痰为第一大法,白头翁为治瘰疬之圣药。
1.3妇科
闵玲玲认为,霉菌性阴道炎为湿毒之邪蕴结,下注侵蚀阴器,属湿热带下范畴,治宜清热利湿,败毒止痛,予内服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 12g,秦皮12g,黄柏12g,黄连12g,苍耳子6g,甘草4g)。3剂,水煎服,每日l剂。外用苦参15g,蛇床子 15g,苍耳子6g,甘草4g,煎汤洗浴,疗效满意。
1.4眼科
梁燕飞认为,白睛在五轮中为气轮,在脏属肺,治疗时应考虑肺与大肠的关系,故采用泻火解毒通腑的治法,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 15g、黄柏10g、黄连6g、秦皮8g、蒲公英10g、菊花15g、赤芍l0g、黄芩 l2g、白蒺藜l0g、蝉蜕5g、生大黄后下9g、甘草6g)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5皮肤科
黄水疮又称天疱疮,多由风湿、湿热所致,初起多为水泡,继而成脓,糜烂潮红,流黄水,痒痛较甚。闵玲玲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秦皮15g,黄芩12g,黄柏12g,连翘 18g,荆芥9g,苍耳子9g,升麻5g)清热燥湿麟治疗黄水疮,疗效较好。
7.6肛肠科
陈培丰采用内服中药(白头翁 30g,马齿苋、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各 15g,黄柏、象贝母、当归、赤芍、广木香、炒枳壳各10g)和灌肠(槐花、鸦胆子各15g,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花蕊石60g,血竭、皂角刺各10g,浓煎后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晚期直肠癌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生存期延长。
2实验研究
2.1白头翁汤全方
韩捷发现,白头翁汤能显著降低血清IgA、IgG及IL-6含量,同时使血清中及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含量明显增高;白头翁汤具有显著的抗炎及修复溃疡的作用。宋崇顺等研究显示,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能使大肠杆菌内毒素、血浆内毒素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球压积增高,5-HT减少,纤溶活性减弱。蔡鹰等研究了白头翁注射液(PWAE)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示其不仅能抑制体内肿瘤生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蔡鹰等还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法、集落形成试验,研究了白头翁水提液和醇提液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证实其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并和时间、剂量呈正相。
2.2单味白头翁
曹景花等进一步证实,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闫艳等探讨白头翁杀阴道毛滴虫作用机制认为,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路西明等曾用白头翁煎剂治疗淋巴结核认为,白头翁具有抑制结核杆菌又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证实,白头翁可以对抗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的SGPY升高,及对抗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造成的肝细胞死亡,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是白头翁中含有清除自由基的成份,如黄酮类物质等能清除造成肝细胞膜损害的自由基。白头翁与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联合应用,能增加结核病的疗效,减少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吕永为等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证实,白头翁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杨昆等观察证实,白头翁可通过抑制脂多糖 (LPs)刺激肝枯否氏细胞(K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 (IL-I)和白细胞介素6(IL-6)而发挥抗炎作用。朱玉琢等采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在灌胃给药硫酸镉同时给予白头翁,可使硫酸镉诱发的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降低,证明白头翁具有抗诱变作用。
3讨论
《本草经疏》虽称白头翁“入手、足阳明经血分“,但《长沙药解》亦谓“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事实上,临床应用白头翁汤不必困于热利下重等肠病。众多医家临床经验表明,凡肝经所过病位,病机为郁、火、湿、毒者,均可遵异病同治之旨投以白头翁汤化裁。“白头翁伸达木气,清利肺金“(唐容川《六经方证中西通解》),笔者应用于木火刑金之顽咳常收佳效。又“白头翁临风偏静,长于驱风……欲平走窍之火,必宁摇动之风“(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且民间素有“白头翁,驱头风,今晚吃,明朝松“之说,验之临床确有息风止痉、除烦安神之功,笔者尚用于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实验证明,白头翁能不同程度地抑杀多种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流感病毒等,还有镇静、镇痛、抗痉挛、抗肿瘤以及清除羟基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白头翁汤药专力宏,且连柏同用,当虑其苦寒之性戕伐脾胃,故须注意审机论证,适当配伍,中病即止。另有报道称,含原白头翁素的中草药外用易致接触性皮炎,因此,进一步拓展应用的同时,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也须加以观察和总结。
摘自:《中国中医药》文/江苏省兴华市中医院 朱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