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仍有80%左右的中药材来自野生,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野生药材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栽培药材质量,使其与
    目前我国仍有80%左右的中药材来自野生,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野生药材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栽培药材质量,使其与野生药材相近,保证生产药材的天然性,也倍受人们关注。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药材栽培的有机结合,是中药材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新模式,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F.un/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G.iqflata Bat:/G.glabra L.,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E.equisetina Bge的围栏养护,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C.deltoidea C.Y.Cheng etHsiao/C.teeta Wall.,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林下栽培,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fir.,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半野生栽培,都是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实践。 但迄今,有关中药材野生抚育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分析还较少,作者在实践研究基础上,对中药材野生抚育概念、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引起中医药界对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更多关注,推动中药材野生抚育这一新的药材生态产业的发展。 1中药材野生抚育概念与基本方式 1.1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与特征 “中药材野生抚育”至今未有明确定义。作者提出如下定义:根据动植物药材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英文为w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ending。包括了药用植物(medicinal plant)和药用动物(medicinal ani-mal)野生抚育,前者是此研究的重点论述对象,也称半野生栽培semi-wild cultivation。 中药材野生抚育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明显的经济学特点。抚育的目的是增加目标药材种群数量,给人类提供可采集利用的中药资源,由此区别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或植被恢复;②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场地是动植物原生环境,不同于在退耕还林等人工林下栽培中药材;③野生抚育种群数量增加可以在种群遭到破坏或没有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进行,而植被恢复指已遭到破坏的植被重新生长和恢复;④野生抚育种群数量的增加方式有2种,一是人工栽植,二是创造条件,令原有野生种群自然繁殖更新;⑤野生抚育增加了目标药材种群的数量,改变了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组成,但群落的基本特性未改变。 1.2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在生产实践中,因药材种类、药材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及技术研究状况不同,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封禁(enclosing)指以封闭抚育区域、禁止采挖为基本手段,促进目标药材种群的扩繁。即把野生目标药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域通过各种措施封禁起来,借助药材的天然下种或萌芽增加种群密度。封禁的措施有划定区域、采用公示牌标示、人工看护、围封等各种方式。典型的药材有甘草、麻黄的围栏养护。 人工管理(purposive management)指在封禁基础上,对野生药材种群及其所在的生物群落或生长环境施加人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药材种群生长和繁殖。人工管理措施因药材不同而异,如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U.的育苗补栽、搭用天然架、修剪、人工辅助授粉及施肥、灌水、松土、防治病虫害等,野生大叶白麻(罗布麻)Poacrnum hendersonii(Hook.f.)Woodson的管理措施有清除混生植物、灭茬更新等,刺五加采用间伐混交林的方式,冬虫夏草采用寄主昆虫接种等。 人工补种(additional seeding)指在封禁基础上,根据野生药材的繁殖方式和繁殖方法,在药材原生地人工栽种种苗或播种,人为增加药材种群数量。如野生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抚育采取人工撒播栽培繁育的种子,刺五加采用带根移栽等。 仿野生栽培(wildmimic cultivation)指在基本没有野生目标药材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中,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和繁殖目标药材种群。仿野生栽培时,药材在近乎野生的环境中生长,不同于中药材的间作或套种。如林下栽培人参,天麻等。 2中药材野生抚育研究技术体系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采用了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2.1野生抚育的基础研究 2.1.1资源学研究为药材是否适合野生抚育及抚育基地确定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有:药材资源储量、可采收量,药材质量与种质、产地、气候、土壤、地理地貌等的关系,资源合理采收期及可持续采集方法等。核心是药材的道地性研究,即以准确定量的数据揭示药材道地性成因,为野生抚育基地确定提供准确依据。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需要更系统的研究和创新突破。 2.1.2生物学研究 主要研究原生环境中野生药材生活史、繁殖特性、种群更新机制、收获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等。掌握原生环境中药材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是确定药材野生抚育方法的基础,是野生抚育的前提和关键。尤其对一些生长特性较特殊的药材需重点研究,如冬虫夏草,重楼Paris poly-phylla Snfith var.yurmanensis(Franch.)Hand.-Mazz./P.poly-phylla Snfith vat.chinensis(Franch.)Hara,川贝母,阿魏Fend~ sirddangensis K.M.Shert/F.fu》mnensis K.M.Shen,雪莲,刺五加等。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的成功建立在如下研究基础:对冬虫夏草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寄主昆虫的明确及其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幼虫营养学规律研究;对菌种侵染寄主昆虫的机理、寄主幼虫感菌发病僵化的生理变化规律及僵虫形成子实体的机理和条件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2.1.3生态学研究 抚育药材种群处于复杂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种群更新时刻受到其它生物种群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野生抚育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①生态因子与抚育种群关系研究。生态因子有温度、光、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其中光、温度、水及土壤因子是研究重点;②种群生态研究。包括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数量调节、生活史对策、种内与种间关系等;③药材种群所处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包括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的动态与控制等。 中药材生态学研究还很薄弱,尤其缺乏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已有的研究有:绞股蓝Crfnostemma pentaphyllum(Thtmb.) Mak.野生植被环境适宜度综合屏价及优化植被结构模式的决策分析研究;川贝母野生抚育的群落生态研究;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分布区,分布区内主要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及影响群落分布和生长的气候因子研究;圣地红景天Rhodiola sacra(Prain ex Hamet)S.H.Fu的种群分布、种群类型及与生长地植被关系研究。 2.2抚育方法学研究 抚育方法研究是中药材野生抚育研究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对抚育药材的资源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特性,应用中药栽培学方法和手段,确定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②抚育药材种群增加的繁殖方法;③种群生长过程的管理方法;④合适药材采挖方法;⑤种群可持续更新方法;⑥生物群落动态平衡保持方法;⑦生态环境保护方法等。 2.3抚育基地管理学研究 野生抚育药材基地建设不仅涉及抚育药材生长管理,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群众采挖野生药材习惯的管理,药材集约化采挖等,是一项包含经济、生态和社会因素在内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加强基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保证基地顺利运转,达到抚育目的。 3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意义与优势 中药材野生抚育有效解决了如下矛盾:药材采集与资源更新的矛盾;野生药材供应短缺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具有如下优势。 3.1提供高品质的道地野生药材 野生抚育药材在原生环境中生长,人为干预少,不易发生病虫害,远离污染源,产品为近乎天然的野生药材,道地性好。 3.2能较好保护珍稀濒危药材,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物种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就地保护”是物种保存最为有力和最为有效的保护方法,它不仅保持了物种正常的生长发育、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及种内遗传变异度,还保护了包括物种、种群和群落的整个生态环境。野生抚育是药用植物资源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及栽培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合适的药材采挖方法,种群自然繁殖或及时补种,实现了抚育药材种群的可持续更新,较好地保护了珍稀濒危药材及其生物多样性。 3.3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生长的生态环境 野生抚育模式下药材采挖和生产是在生物群落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野生抚育基地药材所有权专有化克服了野生药材滥采滥挖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4有效节约耕地,以低投入获高回报 野生抚育不占用耕地,只在补种和药材生长过程中实施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了药材的自然生长特性,大幅降低了人工管理费用。 4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应用范围 与中药材栽培和野生药材采集相比,中药材野生抚育存在独特优势,代表了药材生产的一个新方向。但在考虑是否采用野生抚育生产药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野生抚育技术研究有一定基础;②采用自然繁殖或人工补种,可以较快增加种群数量;③抚育措施能明显增加药材产量或提高药材质量;④抚育措施现实可行;⑤能有效控制抚育基地药材的采挖。 据此,野生抚育较适合如下种类的药材:①目前人们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条件认识尚不深入、生长条件较苛刻、种植(养殖)成本相对较高的野生药材,如川贝母、雪莲、冬虫夏草等;②人工栽培后药材性状和质量会发生明显改变的药材,如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黄芩 (枯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人参等;③野生资源分布较集中,通过抚育能迅速收到成效的药材,如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龙血树Daemonorops draco B1.等。 5中药材野生抚育的重要实践 5.1野生甘草的围栏养护 甘草是我国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同时又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植物。20世纪80和90年代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甘草地下横走根茎具有很强的萌发力,种群自然繁殖快。美康中药材进出口公司在宁夏灵武马家滩野生甘草分布区,采取围栏封闭措施,并加以适当的人工管护,建成围栏护育基地5.069×107 m2,较好实现了物种保护、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2川贝母的半野生栽培 川贝类药材需求量很大,但引种栽培的川贝母药材性状变异较大,繁殖速度慢,目前我国川贝商品仍主要依靠野生,连年采挖已导致资源趋于濒危,每l kg价格达800~1 000元,市场上代用品或伪品很多。作者研究了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的生态分布、土壤、植物群落与松贝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以及川贝母群落生态学,在此基础上,与成都恩威集团公司合作,在四川甘孜州康定折多山的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中人工模拟野外群落,建立了几百万平方米的川贝母野生抚育基地。 5.3石柱参的仿野生栽培 野生人参较栽培人参有更高的药用和市场价值。林下栽参不仅能提供高品质近野生人参的商品,还解决了长期毁林栽参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林参矛盾。辽宁石柱山参股份有限公司模拟野山参生长环境实行林下栽培石柱参。栽培中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如间种细辛Asarum heterotropol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定期更新表土、人工香饵诱捕害虫等,有效解决了使用农药的难题。目前已在辽宁丹东宽甸振江石柱子地区建立了约2× 105 m2的林下石柱山参的栽培基地。 6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发展前景 中药材野生抚育突破了传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模式,将中药材大田栽培和野生采集的优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较好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资源濒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三大难题,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及中药材生产的三重并举,有广泛的前景和生命力。随着这一药材生产方式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相关基础研究的陆续展开,以及更多有远见企业的加入,将开辟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中药材生态产业新模式。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药材资源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零散,亟需国家加强资助力度,开展系统研究。 摘自:《中哦中药杂志》文/陈士林 魏建和 黄林芳 郭宝林 肖培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