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苦味 叶下珠乙肝用药新选择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最近在对大量研究报告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国内近百种治疗乙肝的中药中,能提供对乙肝冶疗有潜在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有猪苓多糖、苦参碱、叶下珠、甘草类制剂和丹参制剂。其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最近在对大量研究报告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国内近百种治疗乙肝的中药中,能提供对乙肝冶疗有潜在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有猪苓多糖、苦参碱、叶下珠、甘草类制剂和丹参制剂。其中叶下珠有望与拉米夫定等西药联合应用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成为治疗乙肝植物药的新选择。 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北温带。该植物在全球有500-600个品种,印度约有39种,我国有67种,其中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就有9种。叶下珠味微苦,性凉,入旰肺两经,能清热利湿、清肝去火、明目消积。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百姓有将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ms)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肾性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肠炎、眼结膜炎、无名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疾患的习惯。傣族地区的居民常用苦味叶下珠浸泡后代茶饮,用于清肝去火、镇咳祛痰、解暑。并用新鲜的苦味叶下珠埴物渍汁外敷治疗皮肤病。 近年来,叶下珠植物由于其独特的抗乙肝临床疗效引起了医药界的关注。1988年,印度学者Thyagarajan博士首先报道,印度的苦味叶下珠对乙肝有显著疗效,可使59%的乙肝患者表面抗原HbsAg转阴。同年,美国因发现乙肝病毒而获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Blumberg教授领导的美、印研究协作组研究发现,苦味叶下珠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乙肝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的学者也纷纷开展了对叶下珠的药用研究。通过10多年的筛选和临床研究发现,用苦昧叶下珠配方而成的药物对乙肝具有明显疗效,与西药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具有相似的抗病毒作用,虽然起效慢,但副作用少,稳定性好,费用也相对便宜。与上述两种西药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反弹率。 目前,国内已经研发出利用苦味叶下珠、甘草、青叶胆、黄芪等组方而成的中成药,在临床上与干扰素、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其初步结果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应,相关研究还待继续深入。当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苦味叶下珠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试图分析出其发挥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 然而,不同专家之间对苦味叶下珠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还存在分歧。有些文献报道称苦味叶下珠抗乙肝病毒作用明显,HbsAg转阴率高;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其作用不明显,转阴效果不理想,但有一定的降转氨酶效果。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临床专家认为,以苦味叶下珠为主方的中成药防旰纤维化效果明显。他们的临床应用实践表明,单味苦味叶下珠对乙旰的疗效不明显,而以苦味叶下珠为主,配以其他药用植物的组方中成药具有明显的抗乙旰疗效。同时,有专家认为,苦味叶下珠的种属不同、成分不同,其疗效也会有差别。从目前的研究资料看,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苦味叶下珠与印度报道的苦味叶下珠属于同科同属,其生长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抗病毒效果也与印度所产苦味叶下珠相近。中国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