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化疗呕吐研究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探讨机制重视实验找准定位目前化学药物治疗癌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三大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癌症患者体质较差以及对化疗耐受性降低,加之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器官也受
探讨机制重视实验找准定位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癌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三大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癌症患者体质较差以及对化疗耐受性降低,加之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器官也受到损害,化疗时患者时常出现不同程度能毒副反应。尽管现代医学用5-HT受体竞争拮抗剂如恩丹西酮(On.dansetron)镇吐效果较理想,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安全度令人担忧、价格昂贵、对迟发性呕吐无效等。近年来,中医学者在防治化疗恶心、呕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药抗化疗呕吐研究存在不足
近20年的文献研究表明,中医在防治化疗呕吐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般方剂起效较慢,特异性不强,难以取得如西药恩丹西酮等药的止吐效果;临床观察研究者多,机理探讨较少,许多研究缺乏严格对照、科学的设计,只限于某方某效的水平上,以致结论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对化疗呕吐患者较少采用实验室检查等新的设计或手段;动物实验研究还很粗浅,大多也停留在呕吐次数的观察上,很少进一步去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其中枢或外周的内在药效机理;没有在扬长避短方面下工夫。现代医学对迟发性呕吐的机理还不明确,因而疗效欠佳。而发挥中医药优势,研究开发既对急性呕吐又对迟发性呕吐皆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制剂不够。
中药抗化疗呕吐研究对策
首先应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抗化疗呕吐的外周和中枢机制,尤其是迟发性呕吐的机制。化疗药物严重损伤胃肠黏膜,导致胃肠黏膜细胞释放过量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再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兴奋迷走神经并传导信号到中枢化学感受器诱发区(CTZ)。进一步传到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5-HT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和外周5-HT代谢自成独立体系。因此,通过在外周的5-HT受体竞争抑制剂可有效控制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呕吐。迟发性呕吐反应发生在化疗24小时之后,在48~72小时表现明显,并可持续5~7天。程度一般轻于急性呕吐。但因为持续时间长,因此对化疗患者的恢复影响较大。·当前,迟发性化疗呕吐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其机制是研究抗化疗呕吐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对有较好疗效的抗化疗呕吐的中药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探讨其抗化疗呕吐的内在机制,比如对胃肠激素、外周和中枢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进行严格的临床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科学地证实药物疗效的确切性。此外,找准定位,开发起效快、特异性强、针对迟发性呕吐的中药制剂。中国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