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建设构想浅释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出来。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方法课。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它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地摆在眼前。为此,笔者结合本院教学实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出来。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方法课。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它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地摆在眼前。为此,笔者结合本院教学实际,从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现状及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建设措施两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建设规划的构想。
1 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现状
新形势要求文献检索课必须改革现阶段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具有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利用信息的自觉性,不断获取最新知识的原动力;二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知识殿堂里汲取营养,进行知识更新、扩展、再生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信息环境的变化,光盘数据库率先在高校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了检索的主要工具。接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网上的各种电子信息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信息源。因此,计算机检索、网上信息检索,成了文献检索课的重要内容。
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但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兴起,只要求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已经不够了,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从网上获取信息已是重要的手段。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善于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判断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重组信息、创造信息、传输信息,最终使信息增值。显然,原来的教学目的已达不到这一要求。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必须重新定位在“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素质“上,把学生培养成适应2l世纪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型人才。
我院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本科生文献检索课一直以介绍手工检索工具和光盘数据库为主要教学内容。面对当今兴起的计算机检索和网络信息大潮,由于各种原因,只引入了部分这方面的知识。考虑到中医院校的特点,中医药古籍文献检索(包括:中医图书检索、中医古代专题资料检索)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没有合适的现代检索工具检索中医药古籍文献,所以,介绍的都是古代的书目、类书、丛书等手工检索工具(6学时)。现代中医论文中文部分,检索方法、检索途径、检索程序等检索理论占2学时,光盘数据库检索8学时,手工检索工具2学时,特种文献(如专利文献)的手工检索2学时。外文手工检索工具6学时,手工检索实习(古代、现代及外文)4学时,光盘数据库检索实习(包括网上信息资源介绍)4学时,考试2学时。研究生文献检索课,主要介绍外文检索工具,中文部分只介绍文献检索语言、检索途径的选择等检索理论(2学时),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医药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重庆维普期刊全文检索系统、万方医药全文检索系统(14学时),不介绍手工检索内容。外文检索工具除MEDLARS检索系统外(4学时),其余(如:CA、BA、 IM、EM、SCI、WPI等)因没有网上和计算机检索条件,均介绍外文手工检索工具(20学时)。另外计算机检索策略的制定,常用计算机网上检索途径及方法(4学时),中医药课题的查新(2学时),网上信息资源介绍(2学时),计算机检索实习(4学时),考试(2学时)。
从以上本科生、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授课内容分析,文献检索教学仍停留在“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文献检索教学目的的定位上。
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为中心,缺乏实习条件,黑板画图或制作纸质挂图,费时费力,直观性不很强。制作直观教材辅助手工检索实习。2004年以来,学校校园网的开通,数据库资源不断丰富,计算机检索实习室的建成,给计算机检索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虽然一改以往学生只看教师演示的状况,但因学生人数多,检索实习室小,还不能做到了讲练同步。分小班上课,对改革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素质:一个合格的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图书情报和信息检索的知识,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方面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等。现今文献检索课教师状况为4名教师,其中,一名副教授为70年代大学毕业,另一名副教授为80年代大学毕业,另外2名为新毕业留校研究生及本科生,但未受过图书情报及文献检索的师资培训。新形势下的信息检索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方面的技能,均靠自修和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 四名教师除担任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外,同时兼职图书馆文献检索、课题查新及文献检索中心任务。一方面能够积累信息检索经验,但另一方面,又因人的精力有限,而不能够全身心地研究文献检索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调整,让教师经常参加新形势下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培训,对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非常必要。
2 中医药文献检索学科建设措施加大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精简手工检索工具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对手检工具进行精选,把那些最常用的、学生必需的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它们之间内容、特点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问的内在联系,真正掌握检索的基本原理,为计算机检索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加大计算机检索的内容。从内容和学时上进行调整,使计算机检索成为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实现从手工检索到计算机检索的转移。充分利用文献检索实习室,保证学生上机实习,得到机检实际操作的训练;研制教学课件,使不能亲自实习操作的内容,能够在教学课件中再现其实际检索操作过程。增加网上信息获取的内容。迅速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网上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故应增加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功能与服务,网络信息的获取,网络信息源评价,专业资源利用,网络信息的交流等网上信息获取的内容。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是教学改革能否深入和顺利进行的关键。按照21世纪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来衡量现有的教学队伍,显然有很大差距。所以,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自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制度是保证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集体备课,一方面,能够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弥补教材老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避免讲授内容陈旧;另一方面,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现有知识结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也使教师之间有了互相学习,互相取经,互相促进的机会,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站在新的高度,加强宣传,争取更多支持文献检索课从其教学目的到教学内容,都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变和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的要求相吻合,应该成为我院各层次学生教育的主干课程。然而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本门课没有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外,与我们对其宣传力度不够也有关。
因此,应站在新的高度,加强对本门课程的宣传力度。紧紧抓住这门课程与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让各级领导和师生重新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形成该课程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自:《中医药学刊》文/刘 军 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