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抗生育作用的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早已被临床与实验所证明。近年来,将雷公藤作为雄性抗生育药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已将其作为计划生育重点科研课题。现将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l雷公藤抗生育作用实验研究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早已被临床与实验所证明。近年来,将雷公藤作为雄性抗生育药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已将其作为计划生育重点科研课题。现将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l雷公藤抗生育作用实验研究
雷公藤多苷具有明显的抑精作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已发现口服雷公藤多苷可致男性精子计数下降,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动物实验表明,雷公藤多苷可使雄性大鼠产生可逆性不育。卢清显等…给大鼠每日喂服雷公藤总苷10mg·kg-l 7、13周和20 mg·kg-l 4、10周,结果发现大鼠精子发生及曲细精管晚期精子细胞碱性核蛋白的替代和转换均受到明显抑制;附睾尾精子数目明显减少,残存精子畸变,尾部膨大,头颈断裂,颈部断端高度卷曲;精子线性体酶反应颗粒减少。张彬研究雷公藤多苷的抗雄性生育活性机制,给wistar雄性大鼠灌服8周后;睾丸内的精子细胞及精子减少,曲细精腔缘出现病理形态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附管内可见精子断头及脱落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平均密度下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的雄性抗生育作用主要作用于精子细胞,且对其它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也有影响。钱叶勇等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肾移植受者生殖系统的影响作用,肾移植大鼠灌服 (30 mg·kg-l·d-1)20d后,睾丸生殖上皮呈退行性变,精子细胞和精子受累最早,精母细胞次之,精原细胞敏感性最低,卵巢病变相对较轻,各级卵泡细胞发育良好,但部分黄体出现萎缩退化。张建伟等也报道给雄性大鼠10 mg·kg-l·d-1量的雷公藤多苷片剂,每周6次,8周后雄鼠生育力丧失,同时见到附睾精子活力显著降低,精子密度也明显减少.在停药4~5周后,生育力及精子活力与计数均恢复至正常。
与棉酚组对比研究表明,雷公藤单体(T4)喂服0.05 mg·kg-l·d-16周后,大鼠生精作用及晚期精子细胞碱性核蛋白转换与替代受到抑制程度均更明显,实验组附睾上皮腔缘部γ-GT,ALP出现成簇的阳性沉淀,附睾尾部精子头尾断裂,断端卷曲,尾部纵行精纤维脱位,线粒体LDH,LDH—X,MDH受到抑制。T4对内脏的影响较棉酚轻,但致雄性不育的效果比较明显,提示T4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男性生育药物。戴文平等实验以大鼠喂服雷公藤单体T4、T7、T15及雷公藤内酯醇7周后,取附睾精子,用超声法分离精子核,从核提取总碱性蛋白(TNBP)。经电泳扫描分析,发现精子TNBP含量下降,总组蛋白(TH)/精核蛋白比值升高,精核蛋白含量下降,提示雷公藤导致大鼠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使精子细胞核蛋白组型转换受阻。
在雷公藤抗生育作用中,雷公藤内酯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良等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对睾丸病变明显,表现为睾丸萎缩,各级生精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其中以精子、精子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最敏感,睾丸变化随剂量增加及时间延长而加重,说明雷公藤内酯醇的抗生育作用是一种蓄积毒性作用。Lue等报道将把雷公藤内酯醇作为一种潜在的雄性避孕剂,在一定剂量水平上可完全导致成年大鼠不育。另有学者报道雷公藤内酯醇对雄性大鼠精子发生、附睾精子功能、生育率的长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首先主要作用于附睾精子,并推测认为,其直接作用睾丸中胚细胞,并引起精子发生可变性伤害,实验认为这种伤害不可完全恢复。进一步研究证实,雷公藤内酯醇可严重损害附睾尾精子的超微结构。
雷公藤内酯酮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安全指数较高。其抗生育剂量对SD大鼠遗传学影响方面无明显的诱变作用。王岚等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增加精子细胞cyclin D1和Cdk4基因的表达,抑制附睾精核蛋白的生物合成。认为免疫抑制活性较低的雷公藤内酯酮在不影响机体脏器和生殖器官的剂量下,有显著的雄性抗生育作用,具有作为男性避孕药物的潜质。
雷藤氯内酯醇已证明对雄性大鼠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抗生育效应,主要作用于变态期精子细胞及精子,造成精子细胞脱落以及精子排放延缓和头尾断裂,并损伤精子微管、微丝和胞膜。林光等观察了雷藤氯内酯醇对雄性猕猴的抗生育作用及其可逆性。12只性成熟雄性猴等分4组,口服剂量分别为50,25、10.0,μ g·kg-l·d-1,每周6次,连续8周,3个剂量组猕猴分别于给药第8,第7,第5周其射出精液达到死精、无精或严重寡精(<1×106/m1),射出精子最先出现的改变是颈体弯曲、继之头尾分离,但头部形态基本正常3个剂量组分别于停药后10、8、4周其射出精子密度和活率恢复到药前水平,交配试验亦证实各受试猴已恢复使雌猴受孕的能力。表明雷藤氯内酯醇对雄性猕猴具有明显的抗生孕育效效,而且是可逆的。王作鹏等以雷藤氯内酯醇每天50μg/kg灌胃5周,可致雄性大鼠不育,给药大鼠附睾尾部的精子密度和活动力显著下降,附睾精子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头尾分离和顶体弯曲,在附睾管腔可见脱落的精子细胞,组织学观察显示曲细精管和附睾上皮损伤轻微。结果表明精子细胞和附睾精于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
2 小结
作为非激素类药物,雷公藤的抗生育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进行了“七五”“八五”攻关,世界卫生组织也组织了国际间的协作。对雷公藤相关提取物及单体的抗生育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抗生育活性与免疫抑制活性是不可分的,而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影响其成为雄性抗生育药物的关键所在。优先选免疫抑制活性低且抗生育活性高、安全指数高的化合物.将成为今后工作的莺点。
摘自:《中成药》文/王曙东 陶建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