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治法实验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温病卫气营血以及湿热证进行了客观化、微观化研究,为揭示温病实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科学依据,同时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也得到进一步验证,使温病研究不断加深。笔
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温病卫气营血以及湿热证进行了客观化、微观化研究,为揭示温病实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科学依据,同时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也得到进一步验证,使温病研究不断加深。笔者仅就近年来温病各种治法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卫气分证
清气化瘀养阴法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是气分证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变化。陈氏认为阴伤也是温病气分证一个重要病理过程,通过清气汤、清气化瘀汤、清气养阴汤、清气化瘀养阴汤治疗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并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以清气化瘀养阴汤组埘PT、KPTT、 3P、MPAG、PLg等活性指标改善最为显著,清气化瘀汤组和清气养阴组次之,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也以清气化瘀养阴组最为轻微,说明气分证必须予清热、化瘀、养阴。
通腑泄热法 余氏观察了通腑泄热法代表方之一—调胃承气汤对内毒索家兔温病模型的解热作用,该方能抑制模型动物的发热效应,并可降低内生致热原肿瘤坏死因子和中枢脑脊液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环核苷酸的含量。
解毒通腑法 张氏用肺炎双球菌接种制造家兔气分发热模型,选用解毒通腑法的代表方加味凉膈散为基本方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服银翘白虎汤。结果显示实验组退热作用比对照组强而平稳,实验组较对照组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还原低切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均有显著性差异(JP< 0.05),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宣肺通腑活血法李氏研究认为温病卫气分发热主要是阳热郁结,邪无出路,血瘀是致热的重要因素,提出宣肺通腑活血的治疗方法,以肺炎双球菌制造家兔卫气分模型,实验组内服宣白承气汤加赤芍、丹皮方,对照组内服宣白承气汤,实验表明卫分证两组无显著差异,气分证实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液流变学、肺比重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营血分证
现阶段对温病营血分证的研究日益深入,在治法上突破传统的清营凉血法,提出了活血化瘀、益气、护阴等治法也是温病营血分证的重要治法。
清营解毒养阴法 翟氏研究清营汤治疗温病营分证的作用机理,以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营热阴伤证模型,采用拆方研究的方法,测定家兔脑脊液CKP、血清Na+、K+以及SOD、MDA的变化。结果显示清营汤组、滋阴组和清解活化组血浆中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SOD活力提高,血清Na+、K+的降低皆受到抑制,尤以清营汤组和滋阴组最为显著,家兔脑脊液CK的活力明显低于病理组(P<0.01)。提示清营汤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保护脑组织损伤、维持电解质平衡、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其作用的产生与配伍中的滋养营阴 {寿物密切相关。
清营益气法 戴氏以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营血分证模型,清营益气复方治疗组对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PT、TT、KPTT等指标有明显改变(P<0.01),而单纯用清营汤效果则较差(P>0.05),并且发现清营复方和清营汤均有明显降低模型家兔体温和减轻症状的作用,而清营益气复方效果尤佳,提出治疗温病营血分证应注重使用益气之法。
张氏探讨加味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注射液对家兔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改善出血、体温骤降过低等临床症状,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抑制血液粘度下降和凝固性降低,解除血细胞聚集诸方面,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均优于单纯的加味犀角地黄注射液或单纯的生脉注射液。通过小鼠碳粒清除试验,合用组K值、α值大于生脉组(P<0.01),小鼠血浆LPS定量检测,合用组明显低于盐水组(P<0.05),表明加味犀角地黄合生脉注射液有降解LPS或促进机体对LPS清除或解毒的作用,并可能与该药促进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关。
凉营化瘀解毒法 戴氏研究凉营化瘀复方对家兔温病营分证血瘀防治作用,发现凉营化瘀复方有明显回升血小板数和恢复血小板聚集率功能,降低TXB2和6一keto-PGFlα及CSF-LDH含量,改善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等功用;而单纯用凉营养阴液效果则较差(P >0.05);在采用凉血液、苦寒液腹腔注入治疗后,结果凉血液与苦寒液均有明显降低模型家兔体温,减轻症状,显著改善PT、TT、KPTT等指标的作用,而苦寒液效果尤著,故认为温病营血分证在传统的清营养阴、凉血化瘀基础上加入苦寒之品,可明显提高疗效。
凉营透热法 田氏分别用伤寒三联菌苗和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温病营分证,采用董氏凉营透热汤治疗,中药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实验性发热的降温幅度高于对照组,这对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有抑制作用。
养阴生津法万氏在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性热瘀模型基础上,考察养阴生津法及其与化瘀法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皆能显著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抗KPTT、PT缩短、降低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作用。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对多项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认为起消散热瘀作用主要是养阴生津法,而化瘀法则起辅助作用。
3气营(血)两燔证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法 谢氏采用内毒素诱发家兔温病“气血两燔证”模型,观察清瘟败毒饮对此模型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具有以下作用:(1)对发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能改善家兔注射内毒素后白细胞呈先降低后升高现象,并能拮抗血小板降低。(3)能拮抗高粘综合征(血瘀),具有解聚、降粘、稀释血液作用。 (4)该方抑制家兔气血两燔证发热效应同时,使血浆中升高的cAMP降低,下降的cGMP升高,具有调整cAMP、 eGMP比值的作用。(5)病理形态学表明,该方具有保护内脏器官,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作用。
解毒凉营护阴法 马氏在建立巴氏杆菌性家兔温病气营传变模型基础上,验证解毒凉营护阴法在阻断温病气营传变中的治疗作用时发现,此法指导下研制的解毒凉营护阴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高热,改善症状,控制病变,减轻病损,延长存活时间,提示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通过解热、增强抗感染免疫、改善血液流变性、阻止DIC发生,保护中枢神经细胞等作用,在多方面和环节上广泛影响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阻断气营传变,促进机体恢复正常。
4湿热证
清热利湿法 吴氏观察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模型的作用机理,以清香散作为治疗验方,结果发现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D-木糖、SOD含量无差异(P >0.05),MDA含量下降最低,认为清热祛湿法治疗湿热证的机理可能与退热、抑制病原微生物、保护小肠吸收功能、抗机体氧化反应等作用有关。并同时也发现清香散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液zn、se、维生素E、NO含量及GSH -Px活力、降低Cu含量、恢复抗氧化能力。燥湿运脾法用多种因素综合造模方法,模拟湿温病湿生重于热的发生发展过程,观察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病理切片。采用自拟燥湿运脾汤治疗模型动物,结果血Na+、血K+、血IgG浓度恢复正常,认为燥湿运脾汤有维持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兔温病湿热证模型,实验通过比观察黄连解毒汤及该方加丹参、赤芍与王氏连朴饮及该方加丹参、赤芍的治疗作用,两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率、凝血功能、TXB2/6-keto-PGF1α比值等指标;而且发现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能较好地控制发热症状,更有利于内毒素的降解,减弱内毒素介导TNF、IL-1所致的作用最强。
5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对于温病治法的实验研究,着重从瘀、毒两方面研究较深入,一般认为卫气营血各阶段及湿热证都存在血瘀和毒侵两方面的基本病变,所以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是治疗温病的两个重要治法。关于气虚、阴伤、津耗等方面的研究仍以治疗效果反证病理情况为主,相对血瘀、毒侵,反映气虚、阴伤、津耗等病理的直接客观指标仍不成熟,有待于今后研究选择。另一方面,温病治法的实验研究已突破中医学理论关于温病的一些看法,从客观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例如卫气分也可用活血化瘀法,营血分注意益气等,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摘自:《中医药学刊》文/杨发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