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针灸防治克隆氏病的研究与思考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施茵 吴焕淦 秦秀娣 刘慧荣近年来,本课题组从临床与实验两方面对针灸防治克隆氏病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笔者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克隆氏病患者12例,结果12例克隆氏病患者,显效5例,占41.7%;有效4例,占33.3%;无效3例,占25%。取得了较
    施茵 吴焕淦 秦秀娣 刘慧荣 近年来,本课题组从临床与实验两方面对针灸防治克隆氏病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笔者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克隆氏病患者12例,结果12例克隆氏病患者,显效5例,占41.7%;有效4例,占33.3%;无效3例,占25%。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研究表明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可诱发Th1细胞介导的肠道免疫反应,其病理特征类似于人类的克隆氏病,是目前制作克隆氏病的较好模型。笔者采用此方法复制大鼠克隆病模型,观察针药结合、电针及西药对其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大鼠肠道有克隆病肉芽肿的典型改变,针药结合治疗对克隆病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学与超微病理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电针或SASP灌胃治疗。表明TNBS灌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鼠克隆病模型,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而针灸能够抑制和(或)减轻模型大鼠肠道炎症,纠正结肠黏膜病变。施征、吴焕淦等研究发现: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Quantity及硫酸黏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血清TNF-?琢显著升高。经隔药灸和电针治疗后结肠黏液分泌相对增多,硫酸黏蛋白含量增加;血清TNF-?琢水平显著降低,提示针灸可能是通过有效纠正黏蛋白的异常分泌,降低血清TNF-?琢水平而达到治疗作用的。 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