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分子医学——构筑中药现代化的桥梁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传统中药不仅有长期临床运用的基础,其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业内人士所知,此外,蕴藏在传统中药中一些新颖的化学结构也往往是现代化学难以合成的。传统中医理论的配伍及辩证施治正成为有别于化学药物
    传统中药不仅有长期临床运用的基础,其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业内人士所知,此外,蕴藏在传统中药中一些新颖的化学结构也往往是现代化学难以合成的。传统中医理论的配伍及辩证施治正成为有别于化学药物疗法的精髓所在。但是中药的有效成分(部位)不清及缺乏与药效时应的质量控制手段,也构成限制中药产业与化学药物并行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根本原因。但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基本上是停留在靠历史的经验积累上,而非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飞跃发展,随之演化出有客观临床评价标准、清晰药理机制阐明及可控质量标准,并与化学合成药并存的药物疗法。 为使中药在世界药物市场中占领应有的地位,其前期的研究工作应视为最重要的环节和突破口。这一环节将是利用现代分子医学的进展及后基因组时代所提供的若干并行、高通量的生物信息产生及拓展平台,如利用生物芯片技术、信号传递链及生物与化学信息处理系统将中药的各种组分与化学药的不同单体所对应的各种生物指纹图谱整合在一个数据系统中进行挖掘和拓展,据此找出中药中真正有临床价值的组分或成分,并由此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发工作,以制成结构或组分清楚、对应的生物效价确切、药理机制明确及有可控质量指标的新药物。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及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和建立对其药效部位的有效监控过程。中药的配伍及使用源于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那么这一古老的理论体系是否就完全与现代生命科学及药学原理不相容呢?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疾病分子机理的阐述,提供了由宏观深入到微观,再由若干微观整合到宏观来理解生命现象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些进展,现代分子医学作为中药还向现代化及国际化的桥梁,如何直接针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及产业化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利用创新技术平台来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药效部位的寻找: 1.症候群与分子病理的可能交叉; 2.基于临床有效性来理解中药有效性所对应的生物医学体系; 3.基于上述两点来建立体外、平行的分子生物学多靶点筛选体系。 药效部位的不同含义: 1.君、臣、佐、使与现代药理、毒理及药代、药动间的可能关系; 2.建立分子筛选模型来区别中药药效部位的不同含义; 3.确证药效部位的不同功能。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重组不同功能的药效部位。 ——以与药效部位对应的生物有效性作为寻找其化学结构或结构群的“鱼饵”。 ——基于药效部位来确定其药理、毒理等安全性评价。 ——基于药效部位来确定用其化学指纹图谱作为生产工艺的质控标准。 ——利用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寻找指导中药现代化及药理评价的客观规律。 由此到达一个在理论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理论、在实践上符合现代医学标准的国际化的与化学药物并存的现代中药治疗途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