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改革的发展趋势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药饮片是组成汤剂的基础,它经历了“外咀”、“煮散”、“饮片”的变革。用中药饮片配方在临床应用时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大小、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辨证论治,对药物和药量适当地灵活
中药饮片是组成汤剂的基础,它经历了“外咀”、“煮散”、“饮片”的变革。用中药饮片配方在临床应用时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大小、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辨证论治,对药物和药量适当地灵活化裁和加减,因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煎汤”的方法,已日益表现出其“不方便性”和“不确定性”。如服用前需临时煎煮,费工费时,使用和携带不方便;某些饮片又厚又大,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低,药材利用率低,用量大,浪费资源;质量控制欠佳,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从而制约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和中药饮片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率明显下降,中医院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的比例已从70年代的7:3,倒置为现在的3:7;医院用药总额中,中西成药占90%,中药饮片占10%,全国饮片加工企业数目锐减,1993年比1998年减少近40%;1991年以来,全国中药饮片产量年减14%~28%。因此,中药饮片改革及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1 中药饮片改革的现状
中药饮片先进性与其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的矛盾已明确表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就十分突出,故我国及中药使用较多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都不同程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现分述如下。1.1 单味中药水煎剂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中药界倡导剂型改革,创制了一种浸膏溶液剂型,其特点是含浸膏量高,而含醇量比流浸膏低,常以每毫升内含总浸出物多少毫克来表示。产品不仅供应国内,而且出口东南亚,至今广东汕头等地一些药厂还在继续生产这种单味中药水煎剂,供应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新加坡的医院和药房里,大多数用药都是从广东的中药厂提取的一些单味的中药水煎剂,他们认为这种单味中药水煎剂疗效显著,而且很方便。
单味中药水煎剂的出现,为中药汤剂的工艺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也对常用中药提取等提供了不少实用经验,配方服用也较方便,但忽视了中药汤剂群药共煎对某些药物活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服药时又不可避免地服用了防腐剂,因而存在一定的缺点。1.2 颗粒型饮片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部分中药饮片厂对饮片配方煎汤存在煎煮麻烦、药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研究生产了和煮散相类似的中药颗粒型饮片,即将原中药材净选除去杂质后经干燥、粉碎、灭菌成一定粒径的颗粒和粗末,用滤纸按不同规格包装,供作汤剂调配的入药原料。以上研究已形成了规模产业,于90年代生产此种颗粒饮片供医疗单位和患者使用。
这种颗粒饮片最大的特点是利于药效成分的溶出,可减少药材用量,单剂量包装,有利于生产、包装的机械化,但挥发性成分易损失,含淀粉质较多的药材煎煮时易糊化,致使药液混浊,过滤困难,尤其是药材粉碎后缺乏外观鉴别特征,对中药饮片中时有出现的伪品、混淆品或人为掺杂等现象难以识别。1.3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广东、江苏等地先后开始研究“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即根据中药性能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水提、醇提、水蒸气蒸馏、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技术,制成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供临床配方。据报道,在1976~1988年日本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产值从1.7亿日元上升到10.4亿日元,销往欧洲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达200余种,同时还在我国青岛、天津、深圳等地合资建厂。韩国已生产供配方用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300多个品种,并列入健康保险用药范围。在台湾,单味中药颗粒被称为“科学中药”,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以“健康食品”名义进入美国,在美国应用的中药浓缩颗粒基本上都是台湾产品。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生产工艺先进,确保了药物中多种成分不受破坏和丢失,有效成分浓度高,无需煎煮,可直接冲服,口服用量小,溶解迅速,起效快,质量标准科学化。在进行常规检测、定性鉴别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外,还采用同一原药材的标准煎剂作为理化鉴定对照的手段和依据。但也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如:①包装规格固定,国内生产的包装规格大多为6、1O、15已这对辨证加减的应用会造成困难,尤其是用于儿童时更会感觉无法满足临床;②分煎与合煎,药材在合煎和单煎中有效成分含量会有所不同,药效指针也可能不同,可能单煎优于合煎,也可能合煎优于单煎,浓缩颗粒与传统饮片煎剂之间是否有差异尚有待进一步观察:③矿物类和胶类药材提取制成颗粒较困难。1.4 中药煎煮机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药煎煮机出现了。中药煎煮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密封锅体和仪表控制箱2个分离的部件组成,加热温度(130℃以内)、煎煮时间可任意调节,当到达设定温度时,则由加热转入保温状态,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排气。使用时可将中药饮片先行预浸再行煎煮,一般每7剂中药得需煎煮25min左右,最多一次可煎煮中药30剂左右。煎煮完毕后进行压榨,抽出药液与自动包装机相连即可自动真空(软)包装。
利用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能完全发挥汤剂的固有优点,且有效成分煎出充分,挥发性成分在密封容器内不致逸散,药液无菌、无污染、浓度均匀,在真空包装中于常温(25度)下可保存2个月左右,服用方便、卫生,加上该机操作简便、安全、稳定耐用等优点,适合各类医院中药房及各中药店使用;普遍受到医疗单位和患者欢迎。目前在市场上的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机有国产和韩国等产品、但中药煎煮机对于汤剂的某些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难以做到。1.5 微粉状饮片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北京同仁堂饮片厂在已取得的中药饮片改革成果和临床应用疗效的基础上,选定以“煮散”及“泡散”为基础的中药饮片改革。在传统煮散加温打粉或直接打粉的工艺上,根据药材不同性质及处方入药特点,采用如超微粉碎、冷冻干燥、低温粉碎等现代先进设备及技术,将中药材炮制加工制成微粒状饮片,以先进的方法对其内在质量进行控制,无污染灭菌,防潮包装。产品可直接配方,冲泡5~10min后可服用,不必煎煮,既保留了传统饮片及其它新型饮片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它饮片的不足。微粉状饮片的优势:①节省药材,药物粉碎后成微粒,其与水接触面积比饮片大几百倍,使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溶出;②方便病人;③能适应需要,不但保留了方便加减的复方优势,更可“急惊风”遇上快郎中,能很方便地1天3服或更多,克服了1天2服血液中的有效血药浓度难以保持的缺点:④保留了汤剂的全部优势,而且融合东西方对药的概念与价值。在西方,作用快和生物活性强就是好药,这体现了强烈的价值观,而中医药为代表的东方医药认为,理想的药是可以天天服用,延年益寿才是上品,而用毒性生物活性强的却是下品,应该慎用。微粉状饮片对这两种观念能进行沟通融合,使上品变得见效快又可常用。2 中药饮片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将出现中药传统饮片、颗粒饮片、微粉化饮片市场的局面。微粉状饮片将是国内外取代传统饮片的最佳新型饮片,代表中药饮片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达到中药饮片改革的目的,有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力。2.1 可加减运用
充分体现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理论,配方灵活,保留了临证加减的复方优势。2.2 方便使用
改中药煎煮方式为浸泡方式,“甩掉药罐子”是中药发展史上的变革,也是中药行业及其用药方式、观念的革命。2.3 实现中医用药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原料上选用绿色中药材,从炮制、粉碎制粒、灭菌包装建立规范化操作规程(SOP);质量上从原料到成品建立采用粉末鉴别、有效成分、全成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可靠,可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中药国际化,根本上克服中药的“不确定性”,确保医疗安全有效。2.4 节约药材,有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而以细胞内为主。超微粉碎、低温粉碎既能保证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又能最大限度让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使服用量降至传统饮片的1/2~1/4,即可节约药材1~3倍,减少对资源的开采。2.5 延长中药的保存期
解决由虫害、霉变等因素造成的饮片质量下降问题。2.6 规模化生产,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
微粉状饮片的先进性和优势,以及中药饮片的批号制将促进饮片的市场占有率,其规模化大生产,为2005年实现全民医疗保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