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乌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来源:新华社北京 作者:张新卿,刘一宁,马云川 时间:2007-03-23 08:11:26
核心提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其确切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的研究认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其确切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的研究认为,早期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临床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药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途径单一,疗效并不理想。中药复方制剂可以作用于多环节、多途径,副作用少,如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增强脑的功能,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乌胶囊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制开发的中药新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本研究利用18F-FDG PET对参乌胶囊用药前后脑葡萄糖代谢的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参乌胶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
该项研究的对象——患者来源于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轻度痴呆9例,中度痴呆1例。年龄48~76岁(64.43±9.3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1~28分(18.60±5.64)。入组标准:(1)年龄:45岁≤年龄≤80岁;(2)临床诊断:痴呆的诊断符合DSM-IV标准;AD的诊断符合美国NINCDS-ADRDA很可能AD的诊断标准;痴呆严重程度标准: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轻度痴呆CDR=1,中度痴呆CDR=2。(3)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4,无脑血管病病史。(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0分;(5)受试者自愿并有受试者或监护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由神经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及其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AD的临床诊断。口服参乌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8F-FDG PET显像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检测。
对所测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正态性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配对t检验,显著性检验标准(P<0.05)。
结果显示出用药前后脑葡萄糖代谢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双侧额叶、顶叶、枕叶、小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进行了对称性比较,结果显示双侧对应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显示,用药后患者左侧顶叶下部、右侧颞叶上部与同侧小脑单位面积葡萄糖放射性比值升高,葡萄糖代谢增强(P<0.05)。其余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变化。
在本研究中,发现参乌胶囊治疗后左侧顶叶下部及右侧颞叶上部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较治疗前增强,说明参乌胶囊可以增强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参乌胶囊由制首乌、人参、石菖蒲等六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填髓、豁痰开窍、活血化瘀功能。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参乌胶囊抗AD作用的主要成分及作用部位是多方面的,对动物模型中Aβ形成增多、磷酸化tau蛋白增多、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细胞骨架破坏、胆碱功能降低等与AD相关的变化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是通过对多个靶点起作用,尤其是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多的作用。其中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药效最好、干预靶点最多。山茱萸对线粒体复合体IV缺陷拟AD细胞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
AD患者大脑的葡萄糖代谢减低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比,特别是左侧大脑葡萄糖代谢降低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更密切,尤以顶叶最为敏感。本试验中左侧顶叶下部的葡萄糖代谢较治疗前改善,说明左侧顶叶的葡萄糖代谢对功能变化比较敏感,这种敏感既表现在病理过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面,也表现在药物干预对脑功能的作用方面。
尽管AD患者大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但是作为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在6个月的时间中,脑葡萄糖代谢未发生明显变化,有可能是药物的作用。还可能与AD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确、药物作用有限有关。疗程不够长、样本量不够大对研究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