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DA、SOD、GSH—PX、CAT、T—AOC水平及相关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DA、SOD、GSH—PX、CAT、T—AOC水平及相关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按照1997年ADA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年龄40-72岁,平均(57.36±9.12)岁;病程6个月至21年;合并并发症56例(包括肾病、冠心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辨证为阴虚燥热23例,气阴两虚26例,阴阳两虚21例,气阴两虚夹瘀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9—70岁,平均(55.28±8.73)岁。其与2型糖尿病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分为阴虚燥热证(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气阴两虚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阴阳两虚证(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气阴两虚夹瘀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肢体疼痛、麻木,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脉弦或沉而涩)。
1.3 检测方法 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GSH—PX采用酶促法测定,CAT采用钼酸铵法测定,T—AOC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R)水平检测采用纤维蛋白原水平比浊法。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候SOD、GSH—Px、CAT、T—AOC活性、MDA含量的变化 见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四组证候按顺序递减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MDA含量明显升高,四组证候按次序递增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
2.2 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与并发症的关系 见表2。
2.3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相关指标的关系 见表3。
3 讨 论
糖尿病通常伴随着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非糖尿病性餐后高血糖还是胰岛素抵抗或是心血管疾病,均具有一个共同的致病机制,即氧化应激紊乱。
氧化应激主要由反应性氧产物(ROS)介导,包括过氧化氢H202、超氧阴离子O2一、羟基OH等。近年来的研究提示ROS作为极其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可以活化几乎所有已知的信号传导通道。高糖状态下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过多的ROS,通过抑制GAD—PH活性激活了包括蛋白激酶C(PKC)旁路、多元醇旁路、已糖胺旁路以及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形成等各项机制,进而引发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将出现慢性并发症,而高血糖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过去的研究已显示高血糖导致组织损害的四大途径为:(1)多元醇途径激活;(2)已糖胺途径激活;(3)PKC通路激活;(4)AGEs增加。高血糖通过上述四大通路使患者各靶器官受损,最终发生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其他血管病变。
最近Brownlee又发现氧化应激是高血糖相关的微血管病变的共同上游机制。即细胞内由高血糖引起线粒体电子转运系统产生过多的ROS,ROS激活上述四个通路而致细胞损伤,氧化应激也是IR、DM和大血管病变的共同土壤,由于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细胞内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酶增加,使线粒体能量代谢负荷过重,氧化应激增加,致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细胞IR,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产生心血管疾病。
体内自身存在着自由基清除系统,通过低分子化合物(即非酶类)和酶类作用维持自由基的动态平衡。细胞内清除自由基的酶类主要有SOD、GSH—PX和CAT,通过它们清除过多的O2与H202,减少或防止OH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延缓氧化应激损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已发现在炎症应答反应时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一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不仅可刺激肝脏细胞合成Ps,而且使肝外其他组织如肺上皮细胞也能合成Pg。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浆Pg水平也明显升高,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Pg含量升高可能是高血糖刺激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而高渗透性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其传统病机特点以阴虚燥热为主,糖尿病证型与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气阴两虚夹瘀证中合并并发症的例数最多,阴阳两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次之,阴虚燥热证最少,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以及气阴两虚夹瘀证与氧化应激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气阴两虚夹瘀证均存在着氧化应激损伤,且随着并发症的增多而MDA含量逐渐增高,SOD、GSH—PX、CAT、T—AOC活性逐渐降低。
此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紊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