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肺消啰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啰音不消临床观察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多采用西药及中西结合治疗,进入迁延期时患者痰、咳、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下肺底罗音难以消除,病情易于再发及加重。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长,副作用明显,致病情反复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多采用西药及中西结合治疗,进入迁延期时患者痰、咳、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下肺底罗音难以消除,病情易于再发及加重。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长,副作用明显,致病情反复发作,易导致肺功能严重损害,影响患者后期生存质量。因而我们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采用中药固本治疗,以消除肺部哕音,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使之病情趋于稳定。现将笔者采用自拟益肺消口罗合剂辨证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I.1 一般资料 120例为我院2000年2月~2004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短及肺部痰鸣音或湿罗音。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肺部罗音及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l.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益肺消哕合剂:黄芪30g,太子参12g,杏仁12g,丹参15g,川贝母12g,川芎12g。咳痰色黄、热象明显者加芦根30g。鱼腥草30g,黄芩12g;舌红苔少、阴虚者加麦冬12g,五味子6g;背寒、痰稀色白偏寒者加干姜12g,细辛3g,法半夏12g;腰酸耳鸣肾虚者加仙灵脾15g,枸杞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对照组口服左旋氧氟沙星0.4g/d,并予生理盐水加α一糜蛋白酶雾化吸人。两组均治疗30d。
l.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订。治愈:咳嗽咳痰消失,气喘缓解,双肺哕音消失,肺部X线示肺部阴影消失,仅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气喘好转,双肺中等水泡音消失,但仍可闻及少许痰鸣音。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1.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2例因出现胃肠不适、失眠等而停用抗生素,改服中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肺部。罗音改善比较 见表l。结果示治疗组肺部嘐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中医学中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近年来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痰、瘀、虚三个方面,认为痰瘀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而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痰、瘀、虚为共同生理病理因素。临床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多呈本虚标实,本虚以肺气、肺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为主。本方以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杏仁、川贝母化痰平喘,而切中病机;炙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养阴生津,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复肺脏宣肃之功;黄芪并有抑制和改善气道的慢性炎症,使气道的反应性降低,稳定肺功能;杏仁含苦杏仁苷,止咳平喘效佳;丹参功擅化瘀活血,可以增进肺泡毛细血管网的气体弥散,改善血液循环和肺的宣肃功能,使痰液更易排除;川芎活血化瘀,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微循环;川贝母增加气管腺体组织分泌,使痰液黏度下降,并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有利于痰液排出,减轻咳嗽。
本观察表明,益肺消罗合剂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咳、痰、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有效改善肺部哕音,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