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筛选出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最佳方案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本报黑龙江讯 日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卫彦在导师孙忠人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日本大耳白兔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筛选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方案并对其取效机理进行了探讨。 周
本报黑龙江讯 日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卫彦在导师孙忠人教授
的指导下,采用日本大耳白兔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运用正交实
验设计的方法,筛选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方案并对其取效机理进行了探讨。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外伤、压迫、感染、手术等多种病
因引起,又称面神经麻痹。迄今为止,有关周围性面瘫文献,均集中于单因素的
临床研究上,而从多因素角度及其交互作用关系的探讨较少,且缺乏针灸治疗最
佳方案及其机理的揭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的整体质
量。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研究人员选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
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
头体穴),以面神经传导速度为客观评价标准,旨在优选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
最佳方案,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差异。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通
过对面神经核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和各神经营养因子的测定,深入探讨不同针刺参
数对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的电针疗法最佳方案为在急性期以电针疏
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
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对疗效影响最大,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
伍。研究还发现,急性期、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头体穴针刺可以有效地抑制
面神经损伤所致兔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增强对面神经的营养,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
进而对面神经损伤起到再生修复的作用;不同的针刺参数对不同神经营养因子表
达的影响不同,如电针波形的选择对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最重要,针刺时机的把握
则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影响最大。
研究人员首次将正交实验设计应用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动物实验中,证
实了这一科研设计是进行针灸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法,走出
了以往只注重单因素对照比较的误区,从多角度去认识和治疗变化中的疾病,也
为今后筛选高效针灸治疗方案和规范针灸处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研思路。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研究基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的优选,对不同
针刺参数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的程度加以比较,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探讨了面神
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也为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科学的
实验依据。
(衣晓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