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药保健饮料研究现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肖苏萍,赵润怀,王继永,周应群(1.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北京 100094;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未病先防的习惯,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
    肖苏萍,赵润怀,王继永,周应群 (1.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北京 100094; 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未病先防的习惯,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现代医学模式也已转变为:健康应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讲究合理营养,自我保健……尤其随着近年来传染病及疑难病的不断出现,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逐渐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移,保健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同。由于化学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原料药的价格昂贵,加上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思潮兴起等原因,当前中国保健品市场中药类保健品逐渐成为新宠,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中草药料正日益受到青睐。近年来,我国保健类饮料发展势头迅猛,许多研究机构、企业都在研发、生产保健类功能饮料,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来的大量文献,对其类型、组方选方机制、功能定位、制作工艺、开发前景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以期能对致力于中药保健饮料开发的研究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类型 中药保健饮料较早以药酒的形式出现,又称“酒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种类繁多,仅祛风散寒除湿类药酒就有几百种,目前中药保健饮料研制有茶、果汁饮料、固体饮料、奶制品、乳制品等种类,以前3种研究居多。 1.1茶饮料 茶饮料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上除了以传统茶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饮料外,还出现了其他具有特殊风味和特定保健功能的药草茶饮料,如甜茶饮料、苦丁茶饮料、绞股蓝茶饮料、姜茶饮料、苏叶茶、桑叶茶、枇杷叶茶、柳叶茶、菊花茶、刺五加茶、蒲公英茶等茶饮料。 复合保健茶,就是将茶叶与其他有着保健功能的天然植物混合加工制作成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饮料。近年来在复合保健茶的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如龚美珍以鱼腥草、菊花和中低档乌龙茶为原料,研制成鱼腥草保健茶。翟玮玮以葛根、马齿苋、绿茶等为原料制成一种特别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消渴保健茶饮料。张小燕以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胖大海和茶叶研制出天然消暑凉茶系列保健饮料。杨春城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金银花、菊花、葛根、茉莉花茶4种原料(按50倍水浸提计),以金银花汁5%、菊花汁20%、葛根汁20%、茉莉花茶汁40%为最佳配比,研制出具有清热解渴的保健茶饮料。杨远庆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出贵州苦丁茶一杜仲叶一银杏叶一甘草最佳配合比例为30:20:20:20的复合保健袋泡茶。范铮等”’采用微波加热萃取与酒精萃取的技术配制出菊花、枸杞、甘草、沙参、连翘5种纯中药的复合保健茶。 1.2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几乎保留了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如高维生素、高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也好,深得大众的青睐。中药果汁保健饮料多将其中药新鲜药用部 位如桑椹、五味子等打浆研制成中药汁饮料或打浆后与水果汁复合配制成果汁饮料,中药果汁保健饮料不仅具有其功效成分而且还保留了营养成分。吴天祥等通过醋酸发酵,研制出鱼腥草、南瓜、刺梨这种果、蔬、药三者相混合的复合汁保健饮料。 叶文峰等利用杜仲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新鲜苹果汁及其他辅料,开发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果、药相混合的复合保健饮料。此外还有蒲公英和刺梨、杜仲和核桃、芦荟和菠萝、马齿苋和黄花梨、薏米和苹果汁、山楂和苹果汁等复合饮料。 1.3固体饮料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食品添加剂、果汁或植物提取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含水量不高于5%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经冲水溶解后饮用的食品。 固体饮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携带方便、易冲即饮,市场上已出现的有山楂、红枣、杜仲、葛根、蒲公英、螺旋藻、枸杞等单味中药固体保健饮料,复合中药固体饮料的研究将是近期研究的热点,如孙云霞等选用薏苡仁、决明子、酸枣仁、山楂,以食用中药37%,可可奶粉24%,砂糖36%,食品添加剂3%研制出一种具有可可香型、低糖无酸的类咖啡固体保健饮料。陈美珍等采用蛋白酶水解和乙醇提取茯苓和山药的方法,加入20%脱脂大豆粉,0.4%抗坏血酸钙,少量维生素B、、B,和O.3%CMC,10%麦芽糊精以及适量的调味剂,研制出一种老年人固体保健型饮料。张宝善等以枸杞干果和沙棘为原料,经取汁、澄清、浓缩、调配和离心喷雾干燥等工艺生产出复合固体饮料。 2组方选方机制 目前市场较为广泛的品种多数由几味药简单组合或者临床常用处方研制而成,其中以消除疲劳的机制研究居多。总体来说,许多中药保健饮料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研究较少,应在组方选方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中医认为疲劳是由于五劳七伤致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在各脏腑中,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四肢肌肉; “心主神明血脉”;三者对疲劳的发生和恢复至关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脾具有的“正气”与现代免疫学的免疫系统功能类似,它意味着免疫调节和屏障功能。雄激素水平与运动能力有关,而中医的肾精与雄激素有着密切关系。中西医结合研究亦认为:超负荷训练和竞赛引起的过强应激,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因此,通过药物间的复杂配伍,按君、臣、佐、使原则,注意各味中药之间的相须、相畏、相使、相杀、相恶、相反关系,把中药理论与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疲劳的成果结合起来,使所选药物组成的方剂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如彭肃惠以菊花、金银花、山楂、黄芪、茯苓、大枣为主要原料研制出的中药复合运动保健饮料,能提高机体免疫,抗疲劳、抗窒息和抗衰老,具有较好的营养与运动保健功能。 此外,在解酒药研究方面,章琪等根据中医认为酒为水谷之液,其气懍悍,性属湿热以及酒毒的致病机理: (1)直接伤害作用; (2)扰乱气机,导致肝胃气机紊乱;(3)发散作用,使人体元气散失,脾胃功能受损的原理,得出醒酒药的配方应具有解酒、调理肝胃气机、补脾益气3种功效的中药复方葛花露,并对其保健作用进行观察得出,葛花露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预防和消除酒精中毒的醒酒保健饮料。 3 功能定位 保健食品系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法定定义要求每一种保健食品都必须具有明确的、具体的保健功能。祖国医学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现代医学、现代营养学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两者相结合,目前研制出的中药保健功能主要定位在提高机体免疫、清心、降血糖、明目、润喉、清凉消暑等方面,如张英用22味中药经醇提浓缩成一定比例,配以其他辅料,精制而成具有固本培元,强壮身体,调节人体机体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等功效的长寿长乐饮。冯彦博以麦冬、人参须、甘草、竹叶为主要原料研制的具有清心增力功能的纯中药保健饮料。罗天顺等以高麦芽糖浆为主要甜味剂,加上适量高甜度的甜菊糖,配制出了含治疗性中药处方和不含中药处方系列的2类可乐风味饮料。前者为专供治疗糖尿病的饮料,后者可供一般人饮用,但该保健饮料尤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人群。张会香等研制了以葛根、葛花、枳棋子、甘草几味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解酒保健饮料。邓曦选用富含β一胡萝卜素的甜橙、胡萝卜和有明目保健作用的枸杞、菊花、密蒙花等合理配合制成一种天然明目保健复合饮料。刘秀凤选用无花果、胖大海、甘草、薄荷和蜂蜜为主要原料配制成具有润喉功能的复合保健饮料。夏季防暑保健中药饮料主要有生津饮,清凉露,葛根、芦根、菊花组成及莲藕、茅根、菊花组成的复合清凉饮料。 4 制作工艺 中药保健饮料制作工艺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其工艺也略有不同。鲜汁类多采取压榨法,茶饮多采用沸水冲泡、温浸的方法,露剂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酒剂多采用冷浸法、热浸法、药米酿制等多种方法。 单味果实类或含淀粉类成分较多的中药多数采用压榨法或破碎法进行提取,如五味子、枸杞子复合保健饮料,锁阳、山药、桑椹果汁饮料,刺五加果汁、牛蒡、人参果山楂复合饮料的研制等均采用这类方法,其制作工艺中由于存在果胶物质导致在压榨和澄清过程中发生困难,常常加入果胶酶,如甘草、红枣复合保健饮料,可增加水果的出汁率,提高果汁饮料的产量,简化加工工艺,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有助于保持产品的风味和色泽。 一些质地轻薄、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香料或多味中药组方多采取温浸法,温浸法温度低,时间较短,对成分破坏较少且各种成分溶出效果较好,同时溶出的细微果肉粒子、蛋白质、果酸物质、钙质等易产生沉淀的物质较少,这不仅保证了保健饮料的功能,而且降低了饮料沉淀处理的困难。以温浸法提取后的少量沉淀一般采用黄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蜂蜜等稳定剂改善其澄清度及稳定性。有时为了更好增强其黏稠性和触变性能,可以选用其中2种或2种以上制成复合稳定剂,从而起着协同增效作用,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还有微波加热萃取、酒精萃取、水提醇沉、渗透等提取方法。 5 展望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强身保健防病等理念的增强,从自然植物中寻找中药材为天然原料进行研制与开发中药保健饮料,已成为我国一项极具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针对目前中药保健饮料现状,中药保健饮料市场要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将是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 5.1市场开发理论定位方面 我国中药保健饮料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目前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的产品较多,而其他功能定位方面的产品研发较少。建议科研机构或企业可以分别从医书理论、民间经验方、临床经验方这3个方面来定位其市场。 5.1.1医书理论定位 在我国各种医书中,记录了1 100多种有治疗作用的“茶”类饮品,而真正开发出的有典可查的各类药茶、保健中药茶饮料仅有350多种,其茶饮料产品亟待开发。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及传统理念,可将普通茶叶与各种医书的茶类产品相结合,开发出既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又符合大众口味的健康茶饮料,将极大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尤其能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 5.1.2民间经验方定位 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口感良好但无苦味的中药保健饮料,开发酸梅汤、菊花露、五花茶、香薷饮等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低收入、低消费但又存在保健意识人群的需求。 5.1.3临床经验方定位 临床上有很多经长期治疗某疾病或补益性功能而形成的经典汤剂处方,比如乌鸡白凤丸方,补中益气汤方,治疗失眠、利咽、清热、胃病、糖尿病等经验方,将其开发成复合果汁饮料,既可掩盖中药带来的苦味,又可增加鲜果中的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 此外,根据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病或生活习性等设计开发相适应的中药保健饮料,如解酒、戒烟、空调病及各种亚健康状态的中药保健饮料。 5.2中药保健饮料质量技术方面 中药保健饮料除了存在一般果汁饮料、茶饮料制作工艺的难点,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技术难点,比如中药常见的苦味或异味、色泽不鲜艳等特点,需去除类似中药汤剂的黑、苦等缺点,合理选择配方比例,而且还要保证它的功能成分得到充分提取,同时也要考虑其添加剂不能带来危害性,如一般果汁饮料中加糖、食用色素、香料和防腐剂等,儿童大量饮用会抑制食欲或因过多摄人糖分导致肥胖,糖尿病人因果汁饮料含糖量较高及溃疡病人因胃液分泌较多均不宜多喝。因此,中药保健饮料可从药食两用的保健原料中选择适应的添加剂,甜味剂有从罗汉果中开发出的罗汉果苷、从掌叶覆盆子叶中开发出的悬钩子苷、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等,色素有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栀子黄,从西红花中提取的西红花苷等,香精、香料有肉桂、八角茴香、花椒、白芷、栀子、薄荷、陈皮、砂仁、干姜、白芍、肉豆蔻或者几味中药配制成可乐复合香精、香料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