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任守忠,靳德军,张俊清,刘明生*(海南医学院药学系,海南 海口 571 101)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后传人
任守忠,靳德军,张俊清,刘明生*
(海南医学院药学系,海南 海口 571 101)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后传人我国。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云南等省区,均为栽培。按产地不同可将其分为石牌藿香、高要藿香和海南藿香3种。虽为同一植物品种,但它们的形态、气味及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石牌藿香又称枝香,正枝香产于广州市近郊石牌、棠下及邻近的乡村;高要藿香又称肇香,主产于广东省高要、肇庆、云浮等市;海南藿香又称南香,产于海南万宁县和广东省湛江、遂溪、徐闻、吴川、电白等市县。海南藿香又可分为海藿香和湛江藿香两种。另一种原产于我国的藿香Agostacherugosa(Fisch.etMey)O.Kuntze,又称土藿香或野藿香,与广藿香同科不同属,二者植物形态差异很大,化学成分也多不相同,土藿香挥发油 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01)。
广藿香是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其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除了配方使用外,广藿香还是藿香正气丸(水)、抗病毒口服液和藿胆丸等30余种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为了充分发挥广藿香这一著名南药的价值,有必要系统地掌握广藿香相关药理研究的现状。为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广藿香相关药理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综合分析,发现广藿香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有显著进展,现就此作一概述。
l 对胃肠的作用
l.1调节胃肠运动功能
广藿香对胃肠道平滑肌呈双向调节作用。广藿香的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离体兔肠的自发收缩性和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收缩作用强度顺序是:挥发油>去油水提物>水提物。在整体实验中,广藿香水提物能减慢胃排空、抑制正常小鼠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亢进,对抗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而挥发油则对胃排空、正常小鼠肠推进运动以及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无影响且协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水提物和挥发油都可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内脏绞痛。而朱金照等研究了白术、藿香、枳实及槟榔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结果发现藿香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陆茵等实验结果表明,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能增加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对阿托品抑制小鼠小肠运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运动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杨国汉等研究发现藿香对大鼠胃排空无影响,但能促进肠推进作用。朱金照等研究了藿香提取液对大鼠小肠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的影响,发现灌服藿香水提液1h后,空、回肠中NOS I阳性神经仍明显减少(P<0.01或P<0.05),6h后空肠肌间神经丛NOS I阳性神经仍明显减少(P<0.05),回肠中NOS I阳性神经无明显变化。结果显示:藿香对小肠动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与空、回肠NOS I的分布减少有关。以上研究表明藿香对胃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机体功能状态、剂量大小以及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广藿香含有钙拮抗活性成分,Ichikawa等的实验证明广藿香的沸水提取物能对抗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直肠条挛缩和钙离子所致的大鼠主动脉条的收缩,并证实广藿香醇是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藿香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机制是在不改变胃肠平滑肌基本频率的前提下增强其峰电活动或增加促胃动素释放以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
l.2促进消化液分泌
广藿香水提物、挥发油以及去油其它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胰腺分泌淀粉酶的功能,提高血清淀粉酶活力;以水提物作用较强。
l.3对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谢肄聪等通过建立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模型,观察肠组织超微结构、肠粘液分泌及肥大细胞量化分析和测定血清NO浓度。实验结果发现藿香可显著降低血清NO浓度,减少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肠壁各层内肥大细胞数量,抑制TNF一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相关的病理程度。另外,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还包括通过增强杯状细胞分泌功能,提高肠道自身防御体系。因此,藿香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是多方位、多靶点立体发挥作用。其作用既有对肠组织形态、结构等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又有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加强免疫屏障的作用,同时可直接对肠上皮细胞起稳定作用。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广藿香具有抗细菌、病毒、真菌等作用。
2.l抗细菌作用
广藿香水提物和挥发油10txg.mL1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其中,高要广藿香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昊川广藿香。罗超坤研究表明,广藿香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肠炎球菌、产气杆菌均有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对大肠菌基本没有作用。
2.2抗真菌作用
广藿香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黑根霉菌等多种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广藿香酮是抗真菌的主要成分之一。另外,广藿香所含的桂皮醛亦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万分之一浓度即可抑制霉菌生长。广藿香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广藿香为主药的复方外用治疗股癣及外阴念珠菌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98%,疗效优于西药克霉唑对照组。杨得坡等研究发现广藿香油能完全抑制浅部皮肤真菌如红色藓菌、犬小孢菌和絮状表皮癣等癣菌的生长繁殖,而且还具有抗皮肤细菌活性。
2.3抗疟原虫作用
广藿香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疟作用,且对伯氏疟原虫抗青蒿酯钠株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和较强的逆转抗性作用,能逆转伯氏疟原虫抗青蒿酯钠株对青蒿酯的抗药性及延缓伯氏疟原虫正常株对青蒿酯钠抗药性的产生。广藿香挥发油和青蒿酯钠联合用药,广藿香挥发油对疟原虫正常株和耐药株均有增效作用。
2.4抗病毒作用
日本学者发现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活性,该物质可用来抑制及消灭上呼吸道病原体,即所谓鼻病毒的繁殖增长。刘世增等研究发现含有广藿香的香菊感冒冲剂对鸡胚接种病毒N1N1株及polio有抑制作用,对小鼠静脉滴注致死量内毒素有保护作用。
2.5抑制螺旋体作用
藿香水煎剂在低浓度(15mg.mL-1对钩端螺旋体仅有抑制作用,将浓度增至3lmg.mL-1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2.6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莫小路等就广藿香精油对1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广藿香精油对受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檀香多毛孢、番茄早疫病菌、核盘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浓度为0.1%时,即可达到完全抑制。
2.7抗锥虫作用
广藿香中新的倍半萜氢过氧化物具抗锥虫活性。Kiuchi F等从广藿香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及鉴定出3个新的倍半萜氢过氧化物和1个已知的倍半萜广藿香醇,实验研究发现其对美国锥虫病病原体克氏锥虫上鞭毛体显示潜在的抗锥虫活性。
3 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
藿香挥发油对角叉菜胶、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急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由2,4一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发热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4 其他药理作用
广藿香具有镇吐、抑制子宫收缩以及抗毒蛇与蚊虫咬伤等药理作用。B一丁香烯具有平喘、祛痰作用,广藿香酮和丁香酚还有消炎防腐作用,藿香酸性醇提取物对实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0.02%的广藿香酮对内服液体药剂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