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曹雪明 朱 娜 李刘英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血管内皮细胞(VECs)就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并已对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有了许多新信息和发现。血管生物学家们认为,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内皮细胞构成了血液的“容
曹雪明 朱 娜 李刘英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血管内皮细胞(VECs)就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并已对其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有了许多新信息和发现。血管生物学家们认为,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内皮细胞构成了血液的“容器”。另外,VECs被认为是一个多功能界面,。从解剖学上来讲,内皮细胞构成了将血管内物质与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分开的物理界面。从生物角度来讲,这一界面维持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功能,在一系列病理生理平衡中起着中枢性作用。研究表明高龄、吸烟、缺氧、缺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都可导致VECs的受损,影响了内皮的多功能界面作用,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血管疾病的发生.氧化损伤和机械损伤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两条重要途径。在氧自由基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修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0x—LDL)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影响内皮的功能。机械刺激对血管内皮的影响可能有三种方式17):(1)通过刺、挫、戳、擦、挤压直接导致内皮损伤、内皮细胞脱落;(2)异物侵入血管影响血流,使血流发生某种改变,间接影响内皮细胞;(3)静水压。静水压是指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血压)。高血压时血管壁静水压明显增加,静水压过高则使NO分泌减少,导致内皮功能的损伤。在这些因素诱发的内皮损伤过程中,氧化损伤起到重要作用。药理研究发现,不少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及复方制剂能拮抗氧化损伤和机械损伤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和预防血管疾病。本文主要对中医药防治内皮的氧化和机械损伤作一综述。
1 中医药防治VECs的氧化损伤
1.1 单味中药 (1)丹参:徐东波等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使细胞在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接触前后分别与丹参孵育48h,再受到氧化损伤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值均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醛(MDA)的值及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却明显降低,说明丹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皮细胞免于或减轻氧化损伤。(2)当归:王保华等C9l通过实验证实,当归可以使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明显增高,当归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亦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3)厚朴:Chen YH等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厚朴酚是从一种中药中分离的一种强抗氧化剂。以厚朴酚预处理的人主动脉VECs可以显著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产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出现,从而降低白细胞的黏附力。这些结果显示厚朴有抗炎作用并且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4)大黄:王子芬等研究表明,大黄能显著降低血中LDL—C、TG,同时升高HDL—C,调节血脂代谢,减轻VECs的损伤;同时,大黄也可通过抑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纤溶酶原活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及减少抗凝血酶A的消耗来调节凝血、纤溶平衡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失调,达到保护VECs的功能。(5)红花:绪广林等通过实验发现,红花的有效成分西红花苷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还能抑制过氧化氢导致的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减少细胞凋亡百分率,其保护VECs的功能可能与其拮抗细胞内钙有关。(6)银杏叶:药理研究证明,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黄酮苷及银杏内酯,具有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及周围血管的循环功能,并可使红细胞聚集作用降低,血流速度加快,且清除自由基作用。(7)山楂叶:叶希韵等以体外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材料,测定黄嘌呤和黄嘌呤氧化酶与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加入不同浓度的山楂叶总黄酮后,对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泄漏量、细胞MDA和NO的含量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山楂叶总黄酮能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内皮细胞。
1.2 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 (1)川芎嗪:张志琳等发现,川芎嗪可明显地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抵御缺氧时脂质的氧化作用对细胞膜及细胞器的损伤,从而达到保护内皮的作用。(2)茶色素:茶色素是从绿茶叶中提取的一种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质,茶叶以及茶叶中的某些提取物(茶多酚、儿茶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能清除自由基,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害。(3)大蒜素:林桂珍等研究了大蒜素对VECs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中发现,用大蒜素干预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NO、SOD含量增高,MDA含量逐渐减少。大蒜素使NO浓度升高的机制有:激活NO合酶(NOS);拮抗NOS抑制剂。实验证明大蒜素能稳定细胞膜结构,具有抗氧化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对内皮细胞的损害,并且这种作用有剂量依赖性。(4)槲皮素:李国等离体培养高糖损伤的VECs,应用槲皮素保护组可抑制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释放NO。说明槲皮素对高糖损伤的VECs有保护作用。(5)金粉蕨素:郭玉等以甲萘醌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Y法测定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发现金粉蕨素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甲萘醌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且能增加培养液中NO、NOS活性,阻止胆固醇转运蛋白表达下降,增强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6)阿魏酸乙酯:王汝涛等应用过氧化氢诱导VECs损伤,结果阿魏酸乙酯及阿魏酸不同剂量可抑制过氧化氢损伤的VECs释放LDH和MD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人VECs具有保护作用。(7)救心胶囊:姜希娟等运用内皮细胞培养技术,建立LDL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救心胶囊能明显地改善由LDL损伤所致的内皮脂质过氧化反应,与造模组相比SOD活性显著增强,而MDA含量显著降低从而共同发挥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8)降脂通脉方:王亚红等试验表明,高脂血清组细胞培养液中E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加降脂通脉方药后血清培养液ET含量则较高脂血清组有明显下降,其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作者认为该方的调脂降脂作用及抗氧化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完整的主要机制之一。(9)补肾益气方:徐品初等研究发现,益气方可明显降低0X—LDL损伤VECs的MDA含量及其培养液中LDH活力,提高OX一LDL损伤血管细胞的增殖能力,说明该方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和增强氧化损伤细胞的活力作用。(10)四逆汤:黄河清等研究发现,四逆汤能够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家兔实验性AS时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进而提高血清的NO水平,降低血浆ET浓度,以调节NO/E了的平衡,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四逆汤还能有效调节脂代谢紊乱,减少高胆固醇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11)小陷胸汤:喻秀兰等”’’的实验结果显示小陷胸汤加味方可阻抑0x—LDL对VECs的损伤,通过升高NO、降低ET一1含量来发挥保护VECs功能。(12)补阳还五汤:吴健宇等以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观察到补阳还五汤对氧自由基损伤的VECs具有保护作用。
2 中医药防治VECs的机械损伤
2.1 单味中药 (1)水蛭:李凤文等用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数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服中药的各组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及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提示水蛭及其复方均有保护VECs作用。(2)葛根:肖礼祖等用不同压力条件体外培养内皮细胞,观察葛根中有效成分葛根素对内皮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压力促使VECs产生NO增加,高压力促使VECs产生NO减少。葛根素能抑制高压力状态下对VECs产生NO的作用,进而保护内皮功能。(3)穿心莲:贺兰萍等观察穿心莲对兔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VECs的影响,显示穿心莲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使受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再生同时又可以迅速抑制受创血管周围血小板的聚集及炎性渗出,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2.2 中药制剂及复方 (1)灯盏花素注射液:王碧云等探讨了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浆环核苷酸和内皮素的含量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能够显著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减少内皮的机械损伤,改善心功能及可能使血浆环鸟苷酸、环腺苷酸及内皮素一1的改变,保护VECs,以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肺动脉压,缓解病情。(2)天麻钩藤饮:龚一萍等通过建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血清NO、血浆ET含量的影响。高血压时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导致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NO合成或分泌不足。实验观察到,经天麻钩藤饮治疗4周后,血清NO含量显著上升,且随剂量增加而增高,说明天麻钩藤饮在促进NO合成和释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而保护血管的内皮功能。
3 结 语
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注意到中医药对VECs的价值。通过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可通过抗氧化损伤或机械损伤、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平衡凝血与抗凝系统活性、抗细胞凋亡等方面,达到保护VECs功能。因此,中药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