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扩大研究 病机切入——冠脉侧支循环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侧支循环研究颇多,冠脉侧支循环能减轻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程度。它的开放为阻塞血管所分布的心肌提供血供,防止冠脉急性闭塞时发生心肌梗死,保护左室功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中医的“生脉”理论
    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侧支循环研究颇多,冠脉侧支循环能减轻心肌 缺血或坏死的程度。它的开放为阻塞血管所分布的心肌提供血供,防止冠脉急性 闭塞时发生心肌梗死,保护左室功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中医的“生脉”理 论与侧支循环关系密切。“生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血管管腔增粗,血流量增 加;二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三是生成新的血管。从中医理论而 言,凡利于气血充沛、血脉通畅的治法及中药均利于“生脉”。目前对活血化瘀 药的研究较重视,而对治痰湿风邪等的方药虽有涉及但关注不够。中医有津血同 源理论,且津停为痰,又认为久病入络,宜搜风通络,治血与治风相通,故而转 换视点,从痰、从风论治,再与血瘀论结合。另外,中医有五脏相关论,不独肾, 从心、脾、肝、肺论之,皆有生脉的作用。以上述为基础,扩大对中药的研究, 从多方面病机切入,尤其是加强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将会有更大收益。   ■补肾养血法   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科研人员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检 测由山茱萸、熟地黄、龟甲胶、阿胶、当归等组成的补肾生血胶囊和由当归、熟 地黄、菟丝子、枸杞子、五灵脂等组成的补肾调经方的动物血清血管生成作用, 结果显示,两种复方中药均可在模型中产生特异性的血管生成,促进血管生长和 血管数目的增加。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了复健片对局灶缺血(MCAO)大鼠模型的作用,发现主要 药物为何首乌、草决明、桑寄生、海马、淫羊藿的复健片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脑 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提示复健片对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bFGF、VEGF的表达有关。   ■活血祛瘀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科研人员发现,丹参有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开放和 形成作用。他们将12只心肌梗死模型犬随机分成丹参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 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共治疗21天。最终冠脉造影显示丹参组侧支血管明显增 多,并可见结扎血管远端有逆行灌注现象;心肌组织切片病理图像分析也显示, 丹参组缺血区和梗死区的心肌毛细血管和供血血管面密度明显增加。还有研究人 员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大鼠缺血90分钟、再灌流 48小时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 缺血后给予丹参大鼠,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应侧脑区也可见轻度的 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且神经细胞变性程度较轻。提示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 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人员以沙土鼠造模,研究全脑缺血后VEGF和细胞周期 蛋白表达及当归注射液预处理的影响,发现全脑缺血后VEGF表达增强,当归注射 液可促进VEGF高表达,同时又可抑制脉络组织的过度表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发现,给予三七总皂苷后,去大脑皮层血管成年大 鼠前脑侧脑室bFGF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三七总皂苷能促进脑内bFGF合成及分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人员探讨了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支 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麝香保心丸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 对照组,梗死边缘区VEGF、bFGF和VIII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均较生理盐 水组明显增加。提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支的血管生成,对缺 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科研人员还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 性,能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增加心肌血管面密度,其促血 管生成机制可能与其能使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促血管生长因子有关。   ■益气活血法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科研人员探讨了黄芪、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R) 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发现IR模型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著;黄芪+IR组、当归+IR 组病变轻微。IR模型组bFGF显著降低;黄芪+IR组、当归+IR组bFGF增高。提示黄 芪、当归防治肾IR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此外,有研究人员发现,黄芪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认为 这与其提高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活性有关,提示黄芪可能具有较好地促进血管生 成作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研究了益气活血中药(由人参、三 七、大黄等组成)对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缺血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发现这 类中药能促进存活心肌的代谢活动,促进循环VEGF的表达,对AMI患者缺血存活 心肌起积极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认为,益气活血中药可能有血管新生活性样作用, 有助于梗死区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改善缺血存活心肌的低灌注 状态将起重要作用。   ■搜风通络法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由人参、水蛭、全蝎、蜈蚣、赤 芍等组成,以益气活血通络、搜风解痉止痛为主要功效的通心络可促进鸡胚绒毛 尿囊膜的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上海曙光医院研究人员指出, 由蜈蚣和全蝎等虫类中药组成的、具有搜风通络、破瘀散结之功的双龙丸,具有 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其研究发现,双龙丸大剂量组两周时,VEGF、bFGF和VEG- FmRNA、bFGFmRNA较同时期心梗组均明显增高,4周时则较两周显著下降,并且V- EGF与VEGFmRNA、bFGF与bFGF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   ■除湿化浊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人员实验研究发现,具有活血 祛瘀、除湿化浊功效的祛瘀生新中草药可对高龄急性脑梗死(AIS)小鼠进行预 防性及治疗性干预。此类药物均能在AIS急性期内上调bFGF,认为这可能是其保 护及改善缺血区内大脑皮层组织及细胞的又一作用途径。此外,研究发现,5毫 克/千克蜕皮甾酮(EDS)可增加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在EDS的作用下, 梗死区的毛细血管增多,心肌VEGF的表达增加。由此提示,EDS对心肌梗死的有 益作用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途径,促进梗死心肌的再血管化而发挥作用;E- DS促进VEGF的表达可能是EDS有益作用的分子机制。而EDS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 其是许多中药如怀牛膝、川牛膝、桑叶、白毛夏枯草、泽泻、罗汉松、紫杉、乌 毛蕨、祁州漏芦等都含有类似物。 □张翔炜 丁邦晗 张敏州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