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发现电针督脉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本报广东讯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条件下水通道蛋白一4(AQp-4)表达的影响,为电针督脉治疗脊髓损伤所致外伤性截瘫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已经
本报广东讯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条件下水通道蛋白一4(AQp-4)表达的影响,为电针督脉治疗脊髓损伤所致外伤性截瘫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已经受到重视,而脊髓损伤后血管和神经生化机制又被认为是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两个基本要点。这对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中医学认为,脊髓损伤所致外伤性截瘫属于中医学“截瘫”、 “痿癖”的范畴,而按经络学说原理外伤性截瘫当属“督脉损伤”,故外伤性截瘫患者,损其督脉是实质。针刺督脉能直达病所,符合“治病必求其本”之说,故治瘫当首取督脉。
研究人员选择了SD大鼠150只,分为正常组(50只)、模型组(50只)、电针组(5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用改良的Allc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于模型成功后,电针组针刺督脉上大椎和命门穴3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于实验第1、3、7、14、2l天分别对大鼠后肢功能进行神经功能检测(BBB评分),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从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神经功能的影响可以看出,手术后第1天,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均表现为后肢瘫痪;第3、7天时,电针组大鼠功能开始改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