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王贞佐,呼海涛,孟庆繁,王祖勇,陈 义,滕利荣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区。辛、苦,微
王贞佐,呼海涛,孟庆繁,王祖勇,陈 义,滕利荣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区。辛、苦,微温。主要功能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近年来药学研究人员对海风藤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机理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述如下,为更深入地开发研究和利用海风藤提供参考。
1种类及鉴别
1.1 种类 《中国药典》收载的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茎。而广东省历来习用的海风藤药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海风藤(别名大叶过山龙)Kadsura heteroclite(Roxb.)Craib的干燥藤茎。另外,对全国的中药市场调查结果发现,海风藤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原植物有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及山药Piper hancei Maxim。部分省、县尚有用腺鳞苟Piper hancei Maxim,var。squamiglanduferumFan,石南藤Piper walliehii(Miq.)Hand.一Mazz.及毛药Piper pu—bemlum(Benth.)Maxim.的茎叶。
1.2 鉴别
1.2.1 性状鉴别海风藤藤茎扁圆柱形或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 am,直径O.3—2 a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一l2 am,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央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L1)。
1.2.2 显微鉴別茎(直径4 mm)横切面:表皮细胞略呈方形,外壁角质层略厚,单细胞非腺毛,长40.80陽m,表皮内侧有3-4层厚角组织断续成环,其内侧有纤维单个或十余个成群散在。皮层薄壁细胞为5—6列切向略延长的薄壁细胞,有棕色分泌细胞散在,可见草酸钙砂晶,直径40—60 μm,粗茎中有少数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圆形的直径约40 Ixm,长圆形的长径36-50 lxm,短径16-36 Ixm,壁厚8一12 txm,孔沟明显。维管束18—33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侧有2—5层纤维呈半月形排列,与束间石细胞群连成一波状环,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2—3列径向排列,周围 木纤维多,木射线3—8(。15)列薄壁细胞。环髓纤维5—8层, 髓中异型维管束6-13个,并有分泌细胞散在,维管束内外两侧 有纤维群。髓半径约占茎半径的1/2,中心有1粘液道,直径约 255 μm。
2 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胡椒科植物风藤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榄香醇、β-甜没药烯、β-蒎烯、蛇麻烯、γ-榄香烯和愈创木烯等。吴庆立等对风藤、山琦、腺鳞琦、石南苟和毛苟5种胡椒属植物的茎叶进行了挥发油的GC比较,并以GC-MS研究了毛苟的挥发油成分,证明毛药挥发油中主要是萜烯及其含氧化合物,直链烃,芳香类化合物。在此研究基础上与范尚坦等鉴定出胡椒科植物海风藤挥发油中含有榄香醇、β-甜没药烯、β-蒎烯、蛇麻烯、γ-榄香烯和愈创木烯等4种海风藤挥发油含量高特征性成分进行比较表明,风藤、山药、腺鳞药的主要成分非常相近,石南药的成分与前
3者有些差异。
马迎等从海风藤分离到6个苯骈呋喃新木脂素(I一Ⅵ), 经光谱(UV、IR、MS、NMR、CD)鉴定和衍生物制备,确定化合物H、Ⅳ、v为新结构:7R,8R,1’S.8'-3,4-Z氧亚甲基-5-'甲氧基-1',4'-二氢-4'-氧一7.0.2’,8.1’一新木脂素(I)、7R,8R,1.R,8'-3,4.二氧亚甲基-1’-甲氧基-l-,6.-二氢-6’-氧一7.o.4',8.3'一新木脂素(Ⅳ)和7R,8R,1’S-8'-3,4-二氧亚甲基-1'-甲氧基一1',6’- 二氢-6'-氧一7.0.4',8.3'-新木脂素(V)。而李晓光等鉴定出广东海风藤挥发油主要由萜烯和萜醇类成分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是8.杜松烯和8.杜松醇,分别为x.59%和]7.64%,含量较高的组分还有:白菖烯(7.63%)、吉马烯D(5.24%)、()C.衣兰油烯(5.18%)、α-衣兰油醇(3.95%)、γ一衣兰油烯(3.27%)、β.橙椒烯(3.25%)和匙叶桉油烯醇(2.00%)等。
3 药理作用
3.1 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海风藤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经过多年研究,现已从海风藤药材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木脂素和新木脂素成分,此类成分大多具有苯骈呋喃结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海风藤酮。大量的实验证实了它们具有明显的拮抗PAF的作用。PAF是由Benveniste等研究I型变态反应时发现并命名的,是一种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密切相关的内源性活性脂质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血栓、 哮喘、溃疡、炎症、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曾华武等进一步对海风藤中有效成分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 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4种成分均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韩桂秋研究了PAF拮抗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发现双环辛烷类木脂素具有强活性,8,3:新木脂素和8,0,4新木脂素也有活性,但强度较弱。郑行等研究了海风藤酮对兔胚胎发育及PAF效应的影响,证明了海风藤酮能明显抑制兔胚胎培养液所引起的去脾鼠 血小板数量下降的PAF效应。曾华武等应用45Ca2和钙荧光指示剂Qtdn-2/AM进行实验,发现海风藤醇B能选择性地拮抗PAF诱导的兔洗涤血小板Ca2内流和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种作用的产生可能与海风藤醇B对兔血小板PAF的越膜代谢和生物合成有关。王伟等DO]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海风藤醇提取物对PAF的作用,证明了海风藤醇提取物对PAF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性抑制作用,醇提取物浓度越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越低。张雄等研究了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应用放免法测定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顶叶皮质PAF、血栓素B2浓度,结果表明能明显抑制PAF和血栓素E,的升高,证明可抑制脑缺血后PAF的过量生成,纠正AA代谢紊乱。
3.2 局部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通过对海风藤的PAF拮抗作用的研究,使研究者们发现海风藤对脑缺血组织还具有保护作用。何英等选用犬基底动脉全段结扎脑干缺血模型,观察了海风藤对犬脑干缺血后脑组织细胞内钙含量和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发现海风藤可明显降低犬脑干局灶型缺血后细胞内钙含量,改善缺血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害。并以犬脑干缺血模型观察了海风藤对犬脑干缺血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犬脑干缺血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发现海风藤对脑干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海风藤可降低缺血区EAAs含量有关。王伟等采用光化学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发现PAF为脑缺血病理损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活性介质,对脑缺血继发病理损害诸多重要环节有明显的活化及滴节作用。海风藤酮可明显改善缺血区局部脑血流量,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期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鼠脑磷脂酶A2活性和自由基形成,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水肿及神经元的坏死,从而对实验性脑缺血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 用。王伟等还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证实海风藤新木脂素成分以及海风藤酮可降低缺血脑组织ICAM-1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减 轻脑缺血后炎症病理损害,达到脑保护作用。王雪松等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丁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 经细胞的凋亡,并结合电镜观察缺血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证实了海风藤提取物能明显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调亡数量,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王雪松等又建立活体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模型,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缺血再灌注组及海风藤酮、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组织NAA及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in再灌注l,3,6 h海风藤酮均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PCr+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Cr)比值的下降,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王雪松等L20l又利用TTC染色结合球积仪、氢清除法组织血流计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等方法,证实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治疗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同时能改善缺血侧皮质rCBF的下降,具有脑保护作用。郭瑞友等 建立光化学诱导的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Trc染色、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证实海风藤提取物可显著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少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数量,并具有减少梗死灶直径的趋势,即海风藤具有抵抗缺血后神经细胞DNA损伤,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细胞坏死,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3.3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海风藤酮(KAD)是从中药海风藤中提取的单一成分的特异性PAF拮抗剂。KAD拮抗PAF的研究在人类的精于方面已有报道,PAF使正常人精于内cAMP含量增加,并能提高人精子的AR。秦爱萍等以终质量浓度为5、10、 25、50 pg.L一.的PAF与长白猪精子共同温育60 rain,在此期间精子的顶体反应率(AR)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一定量的PAF可提高猪精子的AR。加人海风藤酮后各组AR都高于对照组,证明一定浓度的海风藤酮对PAF有拮抗作用。余书勤等应用毛细管穿透、低渗肿胀和精于跨膜移动等实验对人精子体外运动进行研究,证实PAF有显著的促精子运动及稳定精于膜功能的作用。于向民等向妊娠小鼠子宫注射海风藤酮,通过观察其对滋养层细胞的刀豆凝集素(ConA)受体和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表达,以及对滋养层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风藤酮可使小鼠胚胎滋养细胞的WGA和ConA受体糖蛋白减少,干扰细胞之间的识别黏附,破坏了胚胎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内环境,抑制着床过程。
3.4 抑制p-APP表达及其他作用韩恩吉等应用水母发光蛋白导人法观察了海风藤对淀粉样蛋白(O.AP)第25个氨基酸到35个氨基酸片断(p-AP 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影响,应用Northen印记杂交观察了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列淀粉样前蛋白(B.APP)mRNA的变化,发现海风藤可以抑制B.AP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从而对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同时海风藤还能选择性抑制β-APP基因表达,这些都为海风藤防治阿尔茨海默症(AD)提供了实验依据。韩恩吉等还应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7-PCR)观察海风藤对p.APP mRNA的影响,证明海风藤可选择性抑制13-APP基因表达,为其防治AD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实验依据。罗焕敏等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7-PCR)来测定广东海风藤提取物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B.APP mRNA含量的影响,证明了广东海风藤提取物能改善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下调臼.APP基因的表达。
沈传勇等用自旋捕捉与自旋标记电子顺磁共振法研究发现海风藤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人红细胞膜的氧化性损伤有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孙绍美等的实验证实了海风藤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止痛作用。肖飞等研究了广东海风藤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广东海风藤提取物(HS2),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及长度的变化,证明适量的HS2能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此外还证实适量HS2能提高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延缓神经细胞衰老或受损过程。
4 展望
海风藤的有效成分新木脂素类中海风藤酮已被实验证实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和选择性的抑制β—APP基因表达、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而且对生殖系统具有降低精子活性、抗着床等作用。海风藤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毒性和抗氧化等作用,所以海风藤在缺血器官损伤的保护、防治老年痴呆症、避孕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海风藤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应用于许多方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急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血管源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脑出血后遗症;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主治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及其所致后遗症;具有抗血栓形成、抗集、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作用。对肩周炎、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小儿麻痹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海风藤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具有很强的溶石、排石功能。目前海风藤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还不全面,需要科研工作者为此再做工作,积累更多的研究数据,为海风藤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