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儿童厌食症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丁国栋 指导 孙远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DQ: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 儿童厌食症指儿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则拒食,进食量减少。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以不思饮食,食而
丁国栋 指导 孙远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DQ: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
儿童厌食症指儿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则拒食,进食量减少。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不调为特征。以1.6岁的儿童较多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厌食一症,古代虽无专门论述,但医籍中提到的“恶食”、“不思饮食”、“不嗜食”颇似本病。多因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元气大伤、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导致脾胃运化失健所致,健脾和胃消食为治疗本病之大法。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该病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 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病症的基本原则.熊文清等对此症分型辨证论治.分为①肝脾不调。治宜舒肝运 脾,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04例,有效率达97.5%;②心胃积热,治宜消积导滞、引热下行,方用小柴胡汤合导赤散加减,治疗104例,有效率达93.35%;③脾胃气虚,治宜芳香醒脾、益气升阳,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63例,有效率达90.7%;④胃阴不足,治宜清补养阴、润中寓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49例,有效率达81.6%。王丽珠将小儿厌食症分为5型:脾运失健者.治以健脾助运开胃;胃阴不足者,治胃勿忘治脾,养胃育阴兼以醒脾;脾胃气虚者,治宜益气健脾,脾胃同治;肝气郁结者,治宜舒肝理气开胃;脾胃阳虚者。治宜温脾肾之阳气。同时健脾。
1.2 专方专治 许多医家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具有理气开胃、健脾消食的药物,组成特效方剂,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取 得满意效果。罗飞自拟厌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89例,并以酵母片、儿康宁口服液治疗so例作对照,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经1.2个疗程治疗,治愈率分别是8s.8%、65.0%,有效率分别是98.9%, 88.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自拟厌食方的疗效明显为优。孙远 岭等Hl用运脾方与锌制剂对照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结果运 脾方治疗26例,有效率为80.8%,锌制剂治疗31例.有效率为74.2%,运脾方疗效优于西药锌制剂。
1.3 申成药治疗 将中药材研磨制成散剂、丸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糖浆、口服液,服用方便,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杜艳红等报道用儿康宁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7天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食量恢复到正常者36例,占60%;食量恢复到正常3/4者9例,占15%;食量恢复到正常1/2者5例,占8.3%,总有效率83.3%。温亚香等L6l用补中益气丸与硫酸锌糖浆对照治疗小儿厌食症,3个月为l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50例中痊愈4l例,显效6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50例中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0%.两组对照差异非常显著,本方治疗小儿厌症优于补锌疗法。
1.4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学(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的。王玉君等总结了小儿厌食症食疗八法: 一是健脾开胃法。常用茬子粥或四君香砂面包;--是消食导滞法,常用滑食方糕;三是滋养胃阴法,常用二参酸梅汤;四是燥湿化痰法.常用萝卜二陈红糖饮;五是消暑益气法,常用清暑益气果汁;六是舒肝运脾法,常用四花茶;七是活血消食法,常用二术三棱饼;八是祛虫补土法,常用使君子面茶.郭秀君报道用砂仁粥、淮山药鸡内金粥、豆蔻蒸鲫鱼及健脾开胃羹治疗脾胃虚弱型的厌食症.用麦冬四汁饮,青果绿豆饮、酸梅糖藕片及山楂炒绿豆芽治疗胃津不足型的厌食症。
1.5 民间验方 朱绍珍选用盘龙参、倒提壶、马蹄香、小疳药、小多根、柴胡、石蛋果、黄精和本地子母鸡同煮,弃药吃肉喝汤,每日或两日1剂,连服3剂为l疗程。也可以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为1疗程。用该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较好。苏齐等报道用四神方(淮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各500g)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并与西药常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将小儿厌食症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52例,好转6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 外治法
2.1 中药敷贴 吉训超等选用九香虫2g,木瓜、胡黄连各5s,青皮、苍术、佩兰各3g,槟榔6s,将这些中药全部研末,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脐部,每天换药1次,夜间给药,2周为1疗程,间隔10天后进行下1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65例,结果痊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2.3%。封玉琳报道予董氏开胃散外敷。主要药物有胡黄连3s,三棱、莪术各6g,陈皮、枳壳各3g.谷芽9g。将药物研粉,每晚取10s,加醋几滴润湿,敷贴于神阙穴及命门穴部位。晨起除之。连续4周为1疗程。治疗170例,痊愈为77例,好转s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3%。
2.2针灸疗法 黄玲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134例.结果治愈96例,好转28例,无效1O例。总有效率92.5%。王维满用灯草灸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是先轻揉耳背(左),促使局部充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将浸泡桐油的灯心草点燃,对准中耳脾穴爆之1-2次。7日后不效者于右耳处再灸治1次。100例中,1次治愈68例,2次治愈2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2.3 推拿疗法 王成元等推拿方法为:补脾经、运内八卦、捏脊、分推阴阳、揉足三里。并随症加减,每天治疗1次,1周为1疗程,若连续3个疗程患儿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治疗480例中痊愈408例,显效6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6%。李伟等C16I采用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施术时以胃俞、脾俞、大肠俞、三焦俞作为按摩重点,配用肾俞以补益先天。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109例中。87例治疗气个疗程,x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98例,有效n例,总有效率达100%。
2.4 药物佩带 曹赫基Ll刀选用高良姜、荜茇、荜澄茄、青皮、广木香、薄荷、蜀椒等制成香袋。佩带1月,治疗250例,总有效率89.2%。陈莉等选用穿山甲、生鳖甲、龟板、使君子、太子参、炒白术、粗石斛、胡黄连等中药共研极细末,密封,用时取适量装入兜肚中,让患儿昼夜佩带。使红芯对准脐眼。5天为1疗程.痊愈后间断佩带。以资巩固。治疗14,8例,痊愈30例。显效62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95.3%。
2.5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法是在耳针理论指导下选择若干穴位。采用压丸方法刺激耳穴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无痛,操作简便,无副作 用,感染机率极少等优点。李瑾采用耳穴贴压(取耳穴脾、胃、神 门、脑、小肠)治疗食欲不振100例,总有效率95%。李秀茹等用 耳穴探测诊断仪找准穴位感应点:胃、脾、小肠、健脾胃点.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每穴按压200余次,每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8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2.6 药熨法 孙远岭报道用神曲散(神曲50g,苍术20g,枳壳 20g,石莒莆10g.麦皮100g)加醋炒热,装入棉布口袋,热熨中脘穴20钟左右,早、晚各1次,2天就可收效。亦可连用3.5天.李乃庚用桂附熨(肉桂、附子、细辛、川芎、半夏、生姜各等分,切片人醋 浸泡1周,煎汁,去渣)将直径2-3cm、厚lcm的棉球置于囟门上.将药液加温后,挤滴在棉球上,热熨囟门,棉球凉后,再用热水瓶将其温热.每次30分钟,每天3-4次,20天为1个疗程。
3 综合疗法 采用综合疗法,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整体综合作用。李蔷华报道采用自拟参麦保和汤,同时配合针刺四缝、捏脊法、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10天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 痊愈42例,其余病孩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经第2疗程治疗后痊愈55 例,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7%。徐凤琴等报道采用内治法、捏脊摩腹法、敷脐法、调理法这4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78例患儿,结果显效46例,有效2s例,总有效率95%。
4作用机制
4.1 提高微量元素含量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厌食症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缺锌可直接影响味觉和食欲。锌的缺乏又与铜、铁、锰等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有关。头发是一种代谢活动很低的蛋白组织,它的巯基与金属一旦沉积后,则不易被重新吸收,因此头发 所含微量元素可以反映生长发育过程中摄人微量元素和代谢状况。 宋英轩等报道104例厌食患儿头发锌、铁、钙含量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用强力健儿冲剂治疗2个月后,头发锌、铁、钙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说明强力健儿冲剂能全面地纠正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失衡状态。孙远岭等在运用健脾肥儿糖浆治疗儿童厌食症的基础上,观察对利血平致脾虚幼年小鼠细胞内外锌的作用,脾虚幼年小鼠细胞内外锌含量均低于正常,而该糖浆可显著提高脾虚幼年小鼠 细胞内外锌的含量(P<0.05)。
4.2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提高尿D一木糖排泄率、增强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 陈永辉L0j通过对209例厌食患儿唾液淀粉酶活 性、尿D一木糖排泄率的检测,结果表明厌食患儿唾液淀粉酶、尿D- 木糖排泄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经予健脾增食冲剂治疗2周后,两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孙远岭等报道采用运脾方治疗4-6岁儿童厌食症51例。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临床治疗30天后患儿血清AKP、唾液zn含量检测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 0.05,差异显著.
4.3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胡思源等报道将243例厌食儿童随机分成121例金橘开胃颗粒剂治疗的试验组和122例香砂平胃冲剂治疗的对照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两组周围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总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0.05),且试验组血红蛋白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15),说明两药均能提高厌食患儿的吸收功能。且金橘开胃颗粒剂疗效优于香砂平胃剂。孙远岭等 应用治疗厌食症的运脾糖浆,治疗营养性贫血患儿。1.5月为1疗程。 接受该糖浆治疗者,均停用其他中西药。患儿治疗前I-IB均值为 (108.8±8.5)g/L,治疗后HB检测值为(n5.8±10.4)g/L,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显著(P<0.01)。同时还应用动物实验观察.该方对脾虚大鼠小肠粘膜结构有恢复作用。结果显示:运脾治疗可显著提高儿童血红蛋白含量,其机理与改善小肠粘膜结构有关。
4.4增强免疫功能 洪淳赞等c3ll报道113例厌食患儿用药前的lgG、IgA、lgM的含量(g/L分别为9.82 ± 1.60、1.25T0.27,1.18±0.32,经予童乐冲剂治疗28天后,分别增加到10.38± 1.61、1.40± 0.31、1.42T0.37,治疗前后lgG、lgA、IgM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陶拉娣等报道130例脾虚厌食患儿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3、CD降低更为明显.经予扶正健脾方治疗30天后,CD、CD、CD4/CD的比值均明显提高(P<0.01)。
5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方法很多,疗效确切,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药治法虽多,但应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的同时还应遵循“胃以喜为神”和“脾健贵运不贵补”的两个基本原则。另外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规律,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儿童厌食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疗效标准,有待于今后统一诊疗标准,寻找能反映本病实质的客观化特异性指标.使儿童厌食症的中医药疗效水平提高到
新的高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