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学院研究发现:心衰患者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湖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和B受体下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辨证时可根据心脏收缩一舒张功能损害和β受体下调等客观
湖南中医学院研究人员对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和B受体下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辨证时可根据心脏收缩一舒张功能损害和β受体下调等客观指标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确定其证候类型。
研究人员设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和外周血淋巴细胞B肾上腺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对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
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各中医证型组左室收缩末内径(Ds)和左室舒张末内径(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D%)减少,射血前期/左室射血分数(PEP/LVET)比值增加,除心气阴两虚证组PEP/LVET值、气虚血瘀证组Dd值外,其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以上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变化以心肾阳虚证组和阳虚水泛证组最为明显,与心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心阳气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医证型组等容舒张期(ICT)延长,早期快速充盈峰值(E)降低,心房收缩充盈峰值(A)升高,E/A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以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以气虚血瘀证组、心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变化最为明显,与心阳气虚证组、心肾阳虚证组和阳虚水泛证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虽然各不相同,但血流动力学变化或以收缩功能改变为主,或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或二者兼而有之。其中气虚血瘀证、心气阴两虚证以心脏舒张功能损害为主,而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以收缩功能受损为主,阴阳两虚证心脏收缩与舒张同时受损,其变化程度介于气虚血瘀证、心气阴两虚证与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之间。研究还发现,各证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最大结合率(Bmax)下降程度按气虚血瘀证、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递增,Bmax下降在各中医证型组中以心肾阳虚证组和阳虚水泛证组最为明显,与其余4证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气虚血瘀证组和心气阴两虚证组Bmax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心阳气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P<0.01)。提示β受体下调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医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可作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之一。
研究人员认为,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和β受体下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辨证时可根据心脏收缩一舒张功能损害和β受体下调等客观指标变化,再结合临床表现确定其证候类型。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贺泽龙 郭振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