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基因组学的建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是以传统中医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各种洋药的涌入,中国的中药事业似乎受到了巨大挑战。但是,笔者不那么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
中医药学是以传统中医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各种洋药的涌入,中国的中药事业似乎受到了巨大挑战。但是,笔者不那么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中医药学的根本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没有结合现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基因组技术的缘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中医学结合基因组学建立中医基因组学的同时,以此为基础,中药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建立中药基因组学。也只有建立中药基因组学,中医学、中药学的优势才能得到根本发挥,我们的中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服务。
1 中医基因组学的建立
传统中医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基于人体整体性,虽然由于层次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基因组的整体性和人体宏观的整体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有序性上和进化性上是一致的,在结构上是一一对应的。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命都是在分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核酸序列本身的遗传变异和生物自身在环境中的进化相互呼应,一方面宏观整体的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导致基因组整体性的不断提高,导致宏观整体结构的不断进化,另一方面基因组自身的遗传变异又导致物种的多样性,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这样生物最微小的生命基础和最宏观的状态建立了对应关系。
传统中医的五脏系统微化至基因组中,有对应的脏腑功能块系统;经络系统微化至基因组中,有对应的微观的基因组的功能路线存在。经络系统、腧穴是基因组在生化人体时脏腑系统和自然界交流互通信息的产物;“精”和基因组相关,“气”和由基因组生化的蛋白质和其它物质相关,而“神”则与整体的功能的集中表现是相关的。
神经系统是我们所已知的宇宙中最复杂最精密的物质系统,它的细胞总数占到全身细胞总数的50%以上,这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点学科。中医学必须随之建立完善的以神为主体的生命科学,以中医学的方法、手段研究这个最复杂的世纪课题。
2中药基因组学的建立
中药基因组学是以中医基因组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组学和传统中药学相结合并且以中药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结合当代生物技术的前沿,真正从微观上去辨证论治、寻找证候在基因组上的表现,在微观基因组整体上辨证论治;再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以及复方配伍理论,寻找中药分子在基因组上作用的靶点和中药整体作用的规律;中药基因组学就是要把这两者在基因组的水平上结合起来,真正在分子水平上诊病、治病,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提高人类健康。
中药基因组学的根本点就在于从基因组的高度,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出药证、方证的基因组原理,发现、研究中药在人类基因组上的整体作用原理,即基因组药理;研究方剂对基因组的整体作用原理,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把方剂精确化、简单化,或者分子化,把中药学推向分子水平;或者寻找中药有效成分或者活性成分的基因,也可以是根据中医基因组学而找到的更好的改性基因,将活性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或者细菌基因组中,进一步培养,以获得大量的药物;更可以以分子化的中药促进基因组的良性整体循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寿命水平。
3 中药基因组学与中医基因组学的关系在祖国医学中,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包含了从收集病情资料到对疾病本质辨识、从确立治疗法则到遣药组方的全过程,而方剂也包含着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内容;“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方即是法”,方剂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以此类推,中医基因组学与中药基因组学的关系也就是祖国医学中“法”和“方”的关系。虽然中医药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走向分子化,但是中药基因组学本身就应该是中医基因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基因组水平上“法”和“方”本身是无法分开的;首先对人体宏观上进行辨证,接着在微观层次上进行辨证,即微观辨证,对基因组和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找出致病原因,基因组上基因的变化,然后根据中医基因组学对证找出相应的药物;没有“法”,就无从下药了,就是没有了“方”,而“方”的不断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法”即中医基因组学。以中医基因组学为基础,中药基因组学才整体性的,才不会走向片面,西药才会完全中药化,治疗才会更少的毒副作用。
4中药药性与基因组的关系
中草药往往具有复杂的成分,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在生态群落的不断进化中中草药植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因组整体结构,中草药对人体的作用的本质很有可能是中草药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的关系;复杂的物质作用的背后往往就是整体之间的信息性的相互联系;单一物质的制剂不可能有此作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说明了某种中药对某一脏腑基因组功能块或者功能块之间联系路线的特定作用,虽然有些物质不能直接作用于基因组上靶点,但是通过物质之间的传递作用也是可以作用于基因靶点的;人类基因组的生化的蛋白质或者其它物质的功能点也不全是全身性的,而是分散于各个层次的。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作用是基于某种中药对人体特定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中药的整体特性,成分组成;另一方面是人体自身对中药的反应,表面上是化学组分的相互作用,实质上其深层次的也是对基因组的作用,促使基因组内部微观经络系统的某种反应,或者对某些基因的作用,或者对基因的调节部分的作用。
5方剂药理学的分子化发展
中药复方是在治法的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这一组成原理,将药物配伍成相辅相成或者相反相成的形式而发挥系统的综合作用。即提高药物疗效,又降低毒副作用,并能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扩大治疗范围。中药复方作用的特点是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多靶点,同时对由内部的基因组外至机体的各个层次反复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单一药材的作用靶点是某一脏腑基因组功能块中的某些基因点,那么经过筛选组方后的中药复方制剂则可以通过其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可以作用于或者反复作用于基因组整体,在整体上多点多层次的调节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调节基因组整体状态,使发生了错误的基因或者被改变了的基因在中药的整体作用中被纠正过来,从而恢复健康。这也正是传统中医学所说的整体论。
君、臣、佐、使这一组成原理在基因组学上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中医辨证方法有八纲、六经、卫气营血、脏腑和三焦辨证。证又是有个体差异的,与基因型是相关的。基因表达正常与协调为“正气”,反之为“病气“。1979年根据著名老中医关幼波的临床经验,将肝病分为8个主型,36个亚型。因而证的定位也是有主次的、多点的,与脏基因块及其作用途径有关。即药证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具体至某一具体证时,便是方证。中药复方制剂在组方时是遵从了这一原理。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上是有其独到的科学性的。君药对应着某一脏腑基因组功能块,而其它药的作用在于这一脏腑基因组功能块的主型或者亚型,或者其它的基因组部分,以达到整体的治疗作用。
6现代中药学的研究
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必须基于药证、方证和中药复方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机制,也就是中药基因组学与中医基因组学,中医中药的整体作用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综合的相互作用网络是一致的。将传统中医学中药学现代化必须结合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用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解释和澄清中医学中药学的模糊性,并且发展它。现代的功能基因组学、功能蛋白质学以及最先进的生物技术都是可以证明在中医学中药学的领域内是大有作为的。
中医、中药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必定不同于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因为我们的方法论是整体性的,而现代生物学的方法论是还原性的,但是这并不表明不可行,在探索中,中医中药特色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是一片辉煌的天地。
7结论
我们的传统中医学中药学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健康都发挥了重大贡献,但是和西医西药相比,还具有很多缺点。先贤为中药学奠定了科学的整体论基础,我们应当以此结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中医学中药学优秀的思想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中医中药特色的基因组学,吸收西医西药的优点,扬长避短,才能完全发挥中医中药优秀特色,科学解释、发展和完善中药学,使其成为新世纪的崭新的生命科学,为人类的健康发挥新的贡献。
在基因组的整体性得到解译后,可以用中医学中药学的方法促进基因组的整体性改进,使人类在自觉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化。
摘自:《中医药学看》文/刘家强 王洪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