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中医四诊的延伸作用评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随着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行业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中医的发展成为中医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基于证候分析的人体状态信息搜集方法的探索,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
随着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行业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中医的发展成为中医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基于证候分析的人体状态信息搜集方法的探索,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就信息技术在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应用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范畴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ique,简称为IT)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引自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2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传统中医中的运用 传统的中医诊疗疾病,是通过辨证论治,将外在表象与内在变化联系起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所谓的外在表象即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等信息。很明显,这种收集信息的方式由于受感官的灵敏性、分辨率及个体心理差异的影响,以至于四诊所采集信息粗糙、稳定性差,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而相似的事物不同的医生或许有相同的认识。最终导致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的下降,况且由于不同医生对同一疾病的认识不一,很难形成一个有序的诊疗规范,因此要想学好中医,不得不一代一代的从头摸索,从零开始。长此以往,中医也就只能在基础层次、小范围内反复徘徊,必然要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无疑,中医的辨证论治在收集外部信息方面已经远远的落后于时代的水平,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中医药学近百年停滞不前,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海量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的技术落后。“中国中医研究院刘保延副院长说,“信息技术是中医药的技术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应用现代科技推进中医诊疗技术的客观化、直观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运用信息技术对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延伸即是当前研究的切入点。当然我们这样延伸并不是否认望闻问切的价值,而是对原有的四诊资料的充实、规范、标准化。微观辨证不就是对原有的宏观辨证的延伸吗? 信息技术中的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延伸了中医望诊的范畴和扩展了望诊的视野。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延伸了中医闻诊的范围。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就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大范围的了解人体的信息,以作出最大限度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诊疗体系。比如:现代CT看到的、B超扫到的都可作为临床诊断中医病证的有用元素,对中医病、证进行诊断。这样一些年轻的中医医师就不会因经验不足而无力辨证,缩短中医人才的培养周期,从而形成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要取得中医信息化的全面进展,还需要信息技术的其他方面的协作发展。
3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在传感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将高科技“望闻问切”到的信息转化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具有临床辨证意义的信息,其间的细微差别如何划分,目前,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处于理论和临床的探索阶段,这也是当前微观辨证聚集的焦点。我们认为利用现代循证医学的观点,不妨对循证之“证”进行资料的积累,以期对中医之发展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总之,有关中医望闻问切的现代化研究,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继承中医的四诊理论,充分发掘中医历代医家的学说、认识,运用现代的技术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治疗信息库,实现对中医的现代语言认识,并借助计算机综合分析技术,对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进行深化和广化,以期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摘自:《中医药学看》文/张伟 何 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