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丹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soP)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蒋传中卫新荣梁宗锁王敬民黄仁福(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商洛726000)中药研究与信息 1 丹参基地条件、组织及管理1.1土质条件要求1.1.1丹参最适宜的土质为较肥沃的砂壤土,要求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微酸性
    蒋传中卫新荣梁宗锁王敬民黄仁福(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商洛726000) 中药研究与信息 1 丹参基地条件、组织及管理 1.1土质条件要求 1.1.1丹参最适宜的土质为较肥沃的砂壤土,要求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微酸性,且梅雨季节无积水,耕作层土厚40cm以上。 2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如汞、铜、镉、铅、砷、铬、六六六、DDT的限量应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中的一级或二级标准。前茬为花生或病虫害易发生的地块不能作为基地。 1.2水质条件要求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设施,如水井、水库、河水及喷灌设备或水渠、水泵等,水质无污染,水的质量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5084~92)。 1-3环境及交通等条件要求 1_3.1 在药源基地1 km以内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无垃圾场。 1.3.2交通方便,有公路可到田块,田间道路能通过耕作机械。 1.3.3基地必须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子种苗、统一起垄移栽、统一施肥除草、统一灌溉排水、统一防治病虫、统一采挖加工管理,以稳定和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 4基地实行“轮作倒茬”管理,至少2年倒茬轮作一次。 1.4组织及人员条件 1.4.1 基地所在的乡镇必须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具体负责基地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每块基地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1~2名技术骨干。 1.4.2参与基地耕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本公司植物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 1.5基地确定程序 1.5.1 有意建立基地者,先向本公司提出申请,公司派员深入现场对基地环境、灌溉条件、土质及交通概况进行勘察。 1.5.2勘查后如符合条件,再采取土样和水样进行检测,符合规定者,可拟定为基地。 1.5.3拟定为基地的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合格者发给公司统一印制的《上岗证》; 1.6基地生产人员培训管理 1.6.1 基地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由科研生产部负责,每年年初提出基地培训计划,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计划。 1.6.2凡从事基地生产技术指导人员,必须接受本公司组织的GAP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培训,并能够按SOP规程从事生产。 1.6.3每次培训前,生产部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主讲人员,编制培训教材及多媒体等。 1.6.4 培训内容 应包括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与要求、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初加工、农药和肥料基础知识及GAP基础知识。 1.6.5基地培训可以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集中讲座、播放录像、广播宣传、现场示范操作以及发放资料进行自学等方式进行。 6基地培训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培训结束后,应采取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形式检查培训效果。达到要求的发给《上岗证》持证上岗从事生产。 1.6.7培训必须做好记录,将培训目的、内容、方式、参加人员、培训材料、考核结果及培训记录一并整理归档。 1.7基地管理 1.7.1基地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范化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1.7.2陕西天士力药源基地药材标准操作规程 (SOP),是基地药材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全过程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基地药材生产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强制执行。 1.7.3为了确保基地药材品种的纯正性,基地所用种子、种苗及种根统一由公司生产部进行调配,有偿供应。 1.7.4由公司生产部负责基地规划、基地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督促药农严格按药材生产操作规程(SOP),进行种植生产和采收加工。 1.7.5公司质控部要负责药材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对基地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等进行定期抽检。符合GAP要求者方可继续确定为基地;因环境变化不符合GAP要求的或不按规范标准生产的,取消其基地资格。 6对基地实行种植证管理,将其种植面积、产量、产品缴售情况均做好记录,作为考察基地的依据;对不按SOP要求操作的基地,不予收购其产品。 2引用标准 2.1”GB 3095~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2”GB 9137~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2.3”GB 3838~88”《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2.4”GB 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2.5”GHZB 1 199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6 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7《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326号令) 2.8《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3) 2.9 国家外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3丹参种子、种根质量要求 3.1 品种 3.1.1 本基地以陕西商洛原产的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主要种源;在科研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优良丹参新品系61.2—22。 3.1.2本基地使用的种子、种苗、种根由本公司统一检验调拨。各基地不得从外地自行组织种子、种苗和种根,以保证丹参品种的纯正。 3.2丹参种子的质量要求 3.2.1分等 丹参种子暂定为一等、二等两个等级,以丹参种子千粒重、饱满度、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为依据进行分等。 3.2.1.1 一等 .种子饱满、均匀、黑色,储运时间不超过1个月;千粒重不小于1.6 g,饱满粒不低于85%,生活力不低于85%,发芽率不低于75%,净度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1%。 3.2.1.2二等 种子饱满均匀,灰黑色,低温下储运时间在1个月至半年之间,千粒重不小于1.4 g,饱满粒不低于75%,生活力不低于75%,发芽率不低于60%,净度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1%。 3.2.2种子的采集加工 种子采收在6~7月上旬,丹参果穗的2/3果壳变枯黄时,用剪刀剪下果穗(用手折或拔会造成茎叶严重损伤),去掉果穗顶端未成熟的1/3部分后捆扎成束,置通风处晾 3~5 d,及时脱粒(晾放时间过长会降低发芽率);然后对种子进行净选:净选是为了去掉种子中的秕粒、杂草种子、病虫粒、破损粒以及其它杂质,使种子纯净,萌发整齐。丹参由于种子较小,常用筛选的方法进行。即选择筛孔大小适宜的筛子,将杂质和不合格的种子筛除,再用簸箕将种子阵阵抛起去除杂物、瘪粒等。 3.3丹参种根的质量要求 3.3.1质量标准 3.3.1.1 留种用根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留种用根必须是种苗移栽后生长1年的根;B、直径为0.7~1 cm,外表鲜红色,新鲜无疤痕和无病虫害感染,种植时切成长6~7 cm的小段,一般用量1200kg/m2。 3.3.1.2根茎(芦头)的质量要求:直径不小于1cm,顶端有宿芽3~5个或有茎痕,上部紫棕色或棕黑色,下部紫红色,无破损及病虫害感染,种植时切成带有1.5~2.5 cm长细根的芦头。 3.3.2种根的采集及储运 3.3.2.1 采集时间 冬季栽种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春季栽种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晴天采挖。本基地推广冬季栽种。 3.3.2.2采集方法 用牙镢由株植的低侧深挖30 cm以上,逐行挖取,随采随栽,不能集中堆放,以免发热。 3.3.3贮运 鲜根和芦头繁殖即采即种比较好。种根储运时间最多不超过7 d。储运时有防止发热和萎蔫措施;剪成段的种根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12 h;根茎的储运时间不超过3 d,剪段后立即栽种。 4丹参栽培技术要点 4.1播种育苗 4.1.1育苗田的选择 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过1.5 m;耕作土层一般不少于30 cm:土壤比较肥沃的微酸性或微碱性的砂壤土;要求前一年栽种作物为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或休闲地,前茬种植花生、蔬菜和丹参的地块不能作为育苗田,地点最好选在基地范围内。 4.1.2苗床的准备 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绿肥 1.5~104 kgmm2,磷酸二铵150 kg/llm2,翻耕深20 cm以上。耙细,整平,清除石块杂草。作畦,畦宽1.2m,畦间开宽30 cm、深20cm的排水沟。 4.1.3播种 播种时间应在种子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每亩地用种子37.5~ 52.5 kg,与2~3倍细土混匀以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用扫帚或铁锨拍打,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后,用麦秸或麦糠盖严至不露土为宜,再浇透墒水,以保持足够的湿度。 4.1.4培育壮苗 播种后,每天检查苗床一次,观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况,如天旱可在覆盖物上喷洒清水以保持苗床湿润;一般播种后第4 d开始出苗,15 d苗基本出齐。当出苗开始返青时,于傍晚或阴天逐渐多次揭去覆盖物(注意:覆盖物揭得太迟会将苗捂黄或捂死)。8月上、中旬若因缺肥种苗瘦弱时,可结合灌溉或雨天施尿素75 kg/Ilm2。 4.1.5苗床管理 出苗后如有杂草,应及时用手拔除,以防荒苗;如苗过稠,应间苗,保持苗株距为5 cm左右。一般1hm2苗田可供10~12 hnl2大田移栽。 4.2种苗移栽 4.2.1起苗 一般在移栽前进行,随起随载为好:用牙镢采挖。起苗后要立即在荫蔽无风处选苗。剔除不合格苗,每100个种苗用麦秆或稻草扎成一把,捆扎不能过紧。 4.2.2种苗检验 种苗在移栽前要进行筛选,对烂根、色泽异常及有虫咬或病苗、弱苗要除去。 4.2.3种苗运输 种苗要用干净的筐子或透气性好的袋子包装;用清洁卫生的车辆运输;最长储运时间不超过24 h,以防止烧苗。 4.2.4大田土壤处理。如所选地块属根结线虫等病害多发区应作好土壤处理,结合整地,每hm2施入 3%辛硫磷颗粒45Kg,撒入地面,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3~3.75 kg,加10倍水稀释成30~37.5Kg,喷洒在375~450 kg的细土上,拌均匀,使药液充分吸附在细土上,制成“毒土”,结合整地均匀撒在地面,翻入土中,或者将此“毒土”顺垄撒施在丹参苗附近,如能在雨前施下,效果更佳。 4.2.5大田的清理及起垄 清除大田四周杂草并远离田间集中烧毁,每hm2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绿肥(2.25~3)×104Kg、磷酸二铵150Kg作底肥,深翻30~35 cm,整细、耙平,作垄。垄宽0.8 m,高25 cm,垄间留沟25 cm宽。大田四周开好宽 40 cm,深40 cm的排水沟,以利排水出田间。 4.2.6种苗移栽 (1)种苗处理:对前茬种植蔬菜、土豆、花生或丹参的地块移栽时要对种苗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优选无病虫的丹参苗,栽前用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 min钟晾干后移栽,以有效地控制根腐等病菌的浸染。 (2)秋季种苗移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寒露至霜降之间)进行,春栽在3月初。株行距20~ 25 cm×20~25 cm,视土地肥力而定,肥力强者株行距宜大。在垄面开穴,穴深以种苗根长能伸直为宜,苗根过长的,要剪掉下部,保留10 cm长的种根即可;将种苗垂直立于穴中,培土、压实至微露心芽,每hm2约栽1.2×105株左右,栽后视土壤墒情浇适量定根水,忌漫灌。 4.3根栽 4.3.1 大田选择、土壤处理及清理同育苗移栽 4.3.2芦头栽种 芦头栽种出芽率和成活率都较高、分根多、产量高,所以提倡用芦头栽种,芦头也分为冬栽和春栽,以冬栽为好。芦头栽培方法:在采挖丹参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主根(粗根)切下供药用,将径粗0.6 cm以下的细根连同根茎上的芦头作种栽,按行株距25 cm×20 cnl挖窝或开沟,沟深以细根能自然伸直为宜,然后将芦头栽入窝或沟内,覆土,覆盖上地膜。冬栽提倡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促使早发芽,出苗快而整齐,生长期长,产量高。 4.3.3切根繁殖(又称分根栽培) 种根在运输、保存中都应注意透气、通风,切忌集中堆放,以免发热烧坏发芽点。冬栽春栽均可,以冬栽为好。分根栽培方法:秋冬收获丹参时,选择色红、无腐烂、无病虫害、发育充实、直径0.7~1 cm的根条作种根,进行栽培。亦可选留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在原地不起挖,留作种根,待栽种时随挖随栽。选种根时,尽量截取上部三分之二的根为最佳。春栽于早春2~3月,在整平耙细的畦上,按行株距20 cm×25 cm开沟或挖窝,窝或沟深5~ 7 cm,窝底施入适量的粪肥或土杂肥,与底土拌匀,然后,将种根切成 5~7 cm的小段作种根,按原生长方向栽种,不能倒置,每窝栽入1段,再盖细土厚 2~3 cm左右。不宜过厚或过薄,否则难以出苗;栽后用地膜覆盖,待出苗后打孔放苗。每hmz需种根1200kg左右。 4.4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除草三次,4月幼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6月上旬花前后进行第二次,8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平时做到有草就除。总之,除草要及时,若不及时除草,会造成荒苗,导致严重减产或死苗。 4.4.2追肥 4.4.2.1追肥的时间及种类 丹参开春后,要经过9个月的生长期才能收获,除栽种时多施基肥外,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追肥3次。 第一次,在3月中旬丹参返青时结合灌水施提苗肥,每hmz施配方肥1号120~150 k。第二次在4月底至5月中旬,不留种的地块,可在剪过第一次花序后再施;留种的地块可在开花初期施;喷施配方肥2号、EM液肥等叶面肥75~ 150 kg/hmz。第三次,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正值丹参旺盛生长期,根部迅速伸长膨大,每hm2施配方肥3号150~225蝇。 4.4.2.2追肥的方法有机肥做基肥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充分腐熟后,结合整地翻入土壤中深施;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三次追肥采用沟施法,即在行间开沟,沟深3~5 cm,在沟中施肥,覆土至平,然后进行浇灌。第二次采用叶面施肥,将配方肥2号稀释成O.3%的水溶液,EM液肥稀释成400~ 500倍水溶液于晴天上午和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进行,避免中午水分蒸发快而引起叶片伤害;每周1次,连喷3次。 4.4.3灌溉和排水 4.4.3.1灌溉 灌溉设备条件 基地内应有河流水源或机井,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喷灌设施。 (2)5~7月是丹参生长的茂盛期,需水量较大,如遇干旱,土壤墒情缺水时,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灌或喷灌。禁用漫灌。 4.4.3.2排水 (1)排水条件 田地四周要有与畦沟连接的沥 40 cm以上的排水沟,并保持通畅。 (2)排水 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疏通并加深田间的排水沟至35 cm以上,将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丹参根系增重最快的时期在8月中旬至lO月中旬,因此这一时期营养水分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干旱、缺肥和草荒。 4.4.4摘蕾控苗 除留种子田块外,其余地块均应打蕾。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主轴上和侧枝上有蕾芽出现时立即剪掉蕾芽,以后应随时剪除(蕾芽应清除出田问),以促进根的发育。使用的剪刀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根据实验证明,在施肥、整地、播种、追肥、浇水等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剪花蕾比不剪花蕾的鲜根增产12.98%~1 8.75%,干根增产20%~22.22%。摘除花蕾茎用手采,以免损伤茎叶。 4.5丹参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5.1育苗阶段中应注意的问题 4.5.1.1 土地整理必须平整,地面没有土块(蛋)和石子石块,以免影响出苗。 4.5.1.2整块育苗必须作畦,并以高畦开沟为佳,一是有利于苗子的管理,如施肥、拨草,二是利于排水或灌溉。 4.5.1.3播种不宜太深,一般播种后用扫帚轻轻拍打即可,不可用铁齿耙挖耙。 4.5.1.4所盖麦草不能太厚,以2~3 cm为宜,同时必须适时揭去,以防捂死、捂黄苗子。揭麦草一般在下午或有雨天气进行,以免中午太阳将幼苗晒死。 4.5.1.5必须注意灌溉保墒,种子发芽必须有适宜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分变黑色,病部稍凹陷;纵剖病根,维管束呈褐色。 5.2.1.2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7℃~ 29℃,但地温15℃~20℃最易发病。因此,土壤病残体就成了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危害。该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病害,土壤含水量大,土质粘重低洼地及连作地发病重。 5.2.1.3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可抑制土壤菌的积累,特别是与葱蒜类蔬菜轮作效果更好。 (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深沟栽培,防止积水,避免大水漫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栽种前浸种根 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 min钟晾干后栽种。 (4)药剂防治 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量250 m1,7~10 d再灌一次,连续2~3次。也可用以下药剂喷洒: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 d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喷射茎基部。 5.2.2根结线虫 5.2.2.1 形状大小 寄生于植物上的线虫肉眼看不到,虫体细小,长度不超过1~2 Iillll,宽度约为30~50 um;危害的根瘤用针挑开,肉眼可见半透明白色粒状物,直径约0.7 rain,此为雌线虫。;在显微镜下,压破粒状物,可见大量线状物,头尾尖即是线虫。 5.2.2.2为害症状 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丹参根部生长出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发育缓慢,叶片退绿,逐渐变黄,最后全株枯死。拨起病株,须根上有许多虫瘿状的瘤,瘤的外面粘着土粒,难以抖落。 5.2.2.3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同一地块种植丹参不超过2个周期;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轮作; (2)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方法同大田土壤处理。 5.2.3蛴螬 5.2.3.1为害时间 5~6月大量发生,全年危害。 5.2.3.2为害症状 在地下咬食丹参植株的根茎,使植株逐渐萎焉、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5.2.3.3生活习性 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几十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 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13℃~18℃时活动最盛, 23℃以上则潜入深土中。表土层含水量10%~ 20%有利卵和幼虫的发育。在夏季多雨,土壤湿度大,生荒地以及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厩肥时,危害严重。 5.2.3.4防治方法 (1)精耕细作,深耕多耙,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水,都可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2)结合整地,深耕土地进行人工捕杀,或每hm2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2.5奴与225~450 kg细土混匀后撒施; (3)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 大量发生时用50%的辛硫磷乳剂稀释成 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浇根,每蔸50~100 ml;或者用90%晶体敌百虫0.5 kg,加2.5~5蚝温水与敌百虫化匀,喷在50 k碾碎炒香的油渣上,搅拌均匀做成毒饵,在傍晚撒在行间或丹参幼苗根际附近,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每 h一毒饵用量225~300kg; (5)晚上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5.2.4金针虫 5.2.4.1为害时间 5~8月大量发生,全年危 5.2.4.2为害症状 将丹参植株的根部咬食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或咬断,使植株逐渐枯萎,严重者枯死。在夏季干旱少雨,生荒地以及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厩肥时,危害严重。 5.2.4.3生活习性 北方2~3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交配产卵,雄虫善飞,有趋光性。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体长可达15 mill以上。老熟幼虫在16~20m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3月中下旬10 cm深土温达6℃~7~C时,幼虫开始活动,土温达15.1℃~16.6℃时危害最烈,10月下旬以后随土温降低而下潜,冬季潜入27~33 cm深的土中越冬。 5.2.4.4防治方法 同蛴螬的防治。 5.2.5叶斑病 5.2.5.1发病时间 5月初发生,6~7月发病严重。 5.2.5.2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深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逐渐融合成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5.2.5.3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同一地块种植丹参不超过2个周期; (2)收获后将枯枝残体及时清理出田间,集中烧毁; (3)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丹参的抗病力;发病初期每亩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配成800~1000倍的溶液喷洒叶面,隔7 ~ 10日一次,连续喷2~3次。 (4) 用300~400倍的EM复合菌液,叶面喷雾1~2次。 发病时应立即摘去发病的叶子,并集中绕毁以减少传染源。 5.2.6银纹夜蛾 5.2.6.1 为害症状 以幼虫取食丹参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5.2.6.2发生时间 此虫每年发生5代,以第2代幼虫于6~7月开始危害丹参,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 5.2.6.3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问残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源; (2)栽培地悬挂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3)7~8月在第二、第三代幼虫低龄期,喷布病原微生物,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次每hm2用 3750 g或3750 nll,兑水750~1125 kg,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25%灭幼脲3号150 g/llm2加水稀释成2000~2500倍液常规喷雾。或者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雾。 6丹参的采收与初加工 6.1丹参的采收 6.1.1采收时间 丹参栽种后,在大田生长1年或1年以上,根部化学成份达到质量标准(丹参酮II A含量不低于0.30%,丹参素含量不低于1.2%)时,于 11月初至11月底,丹参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土壤干湿度合适,选晴天采挖。6.1.2采收工具 常用牙镢、筐、剪、人力车等,要求保持清洁,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污染。 6.1.3采收方法 用攻镢或用40 cm以上长的“扎锨”顺垄沟逐行采挖,将挖出的丹参置原地晒至根上泥土稍干燥,剪去杆茎、芦头等地上部分,除去沙土(忌用水洗),装筐,避免清理后的药材与地面和土壤再次接触。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已研制丹参采挖机械。该机械研制成功后,基地丹参全部采用机械采挖。 6.1.4采挖时尽量深挖,勿用手拔;装运过程中不挤压、踩踏,以免药材受损伤。 6.1.5装筐后的药材及时运到晾晒场,运送过程中不得遇水或淋雨。 6.2初加工 6,2.1场所和用具 基地必须集中建立晾棚和晒场,应有常用的工具如晾席、竹帘或晒布等,且应清洗干净。 6.2.2运回的丹参先置芦席、竹席或洁净的水泥晒场上晾晒,公司直接经营的基地产品应采用烘干机进行干燥,以避免干燥过程中的污染。 6.3分级 6.3.1一级 药材晒至5成干时,将药材中部直径1.4 cm以上的整枝挑选出来,剪去芦头和细尾,去掉须根,使之成为长10 cm的整枝,用手轻捏使根条顺直,再继续晒至干透,捆扎成束;将不是红棕色的和霉变的丹参及碎节挑出。 6.3.2二级 药材晒至5成千时,将药材中部直径1.2 cm以上的整枝挑选出来,剪去芦头,去掉须根,再继续晒至干透;挑出霉变的丹参和碎节。 6.3.3三级 一级和二级挑选后的剩下部分直接晒干,去尽须根,去除霉变的丹参。 6.4基地产品的初包装 6.4.1产品经晾晒或烘干后,手感药材干燥,折之即断,含水量在12%以下时,利用挑选、筛选等方法除去杂质后,即可进行初包装。注意:净选时不能将红皮磨损,否则将降等级收购。 6.4.2包装材料 一般用清洁卫生的乙烯编织袋或麻袋包装,缝牢袋口。 6.4.3储存 干燥好的丹参药材应暂时储存在通风干燥处,货堆下面必须垫高50 cm,以利通风防潮。 6.4.4采挖、干燥人员都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外伤。 6.4.5丹参的收获和干燥应做好记录。 6.5丹参药材的质量标准 6.5.1性状 本品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至数十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lO~20 cm,直径0.4~1.5 cm。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皮部红棕色,木质部灰黄色或黄棕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甜微苦。 6.5.2一级 干货,呈长圆柱形,顺直,表面红棕色没有脱落,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为特制加工的选装整枝,长10 cm,中部直径不低于1.2 cm。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一级品丹参酮IIA含量不得少于0.25%,丹参素含量不少于1.5%。 6.5.3二级 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 1 cnl以上。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二级品丹参酮II A含量不得少于0.25%,丹参素含量不少于1.4%。 6.5.4三级 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主根上中部直径l cm以下,但不得低于0.4 cm,有单枝和撞断的碎节。无芦茎、虫蛀、霉变、杂质。三级品丹参酮IIA含量不得少于O.25%,丹参素含量不得少于1.2%。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