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与中医药治疗近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郑薇薇,衡先培(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4;2.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中国医药信息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且与代谢障碍的程度平行,病
郑薇薇,衡先培(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4;2.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中国医药信息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且与代谢障碍的程度平行,病变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笔者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及中医药疗法综述如下。
l检测方法
1.1心率变异性测定(HRV)HRV是一项无创性检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L2J。其主要方法为采用HRV分析系统,选用两个分析指标即时域分析指标和非线性分析指标来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进行评估,其结果显示各组在HRV时域指标及非线性定量分析指标上均较对照组降低,以糖肾组最为显著,比较R—R间期散点图,对照组多为彗星状,单纯糖尿病组多为鱼雷状,而糖冠组及糖肾组则有较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散点图。因此,HRV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方法,对是否合并心肾脏器损害有提示作用。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室性心率失常、短阵房速、房颤的发生率均随SDNN的降低而明显增加,说明HRV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HRV的测定中,有的学者还发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有关,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患者QTd和JTd增大与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及Lowns分级严重程度具有同步性,QTa和.ITd可作为一项预测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参考性指标。Lorenz散点图定量法作为HRV非线性分析方法之一,也可作为糖尿病合并AN早期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1.2深呼吸RR间期测定
以心电图描记观察深呼吸时RR间期及呼吸时RR间期及呼吸差的变化,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变化的即时最大调节效果及随呼吸动作而发生的RR间期动态变化。其优点在于可以反映最大即时调节幅度和动态变化。临床上以深呼吸心电图测试糖尿病病人,分析其RR间期变化,RR间期呼吸差变化,可作为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并提供病情、病程的参考指标,还可作为糖尿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1.3蹲踞试验
近年来,有人报道[引,应用蹲踞试验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进行了研究。其方法为受试者先站立3分钟,此后迅速下蹲并维持蹲位达1分钟,然后于吸气时迅速站立,保持立位达1分钟。在各时相均进行了心电图描记,记录R—R间期。当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发生病变,迷走神经反射能力下降,则由立位下蹲引起的R—R间期延长程度相应减弱,以致立位时SqTV值较正常人增高。而发生交感神经受损时,交感神经反射能力下降,因此由蹲位引起的R—R间期缩短程度相应减弱,造成SqTs值较正常人降低。蹲踞试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可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检查的一种新方法在临床上试用。
1.4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
近年来采用的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对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特异性较强的、非创伤性的手段(引。糖尿病患者立位状态LF:I-IF比值较正常人降低,提示交感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此试验对交感神经的受累较之迷走神经功能的受损更为敏感。
2中医药治疗
2.1分证的研究
胡东鹏等根据林兰教授辨治糖尿病的经验,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分为心气虚亏、心血不足、心肾阴虚三型。(1)心气虚亏证见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胸闷心烦,气短自汗,坐立不安,多梦易醒,纳食不香,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薄,脉濡细或结代。治宜益心气,养心阴。方以珍珠母丸加味。药用珍珠母、龙齿各20g,当归10g,人参12g,茯神15g,酸枣仁、熟地黄各12g,黄芪20g,柏子仁12g。(2)心血不足证见心悸不安,心中空虚,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虚细或细数。治以补心宁神。方以归脾汤加味。药用人参10g,黄芪20g,白术、炙甘草各10g,茯神15g,远志10g,杏仁、龙眼肉各12g,当归10g,木香6g。(3)心肾阴虚证见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腰酸耳鸣,五心烦热,惊恐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或结代。治宜养心益肾。方以补心丹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黄12g,玄参、当归、五味子、人参各10g,茯苓12g,天门冬10g,柏子仁、酸枣仁各12g,丹参15g。近来又有学者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0j,其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平均心率、NN间期标准差等,发现平均心率在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分别为654.82±12.65,738.62±54.16,632.17±15.63,P值均小于0.05。因此证实心率变异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在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型之间有明显差异。因不同的辨证分型代表了本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心率变异性也可作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辨证分型的依据。孙腾等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56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29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方,方药选黄芪50g,山药20g,葛根15g,丹参20g,麦门冬、贝母、川芎各15g加减,1日l剂,1日2次,治疗6周,运用蹲踞试验测定治疗前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发现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29.6%;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治疗前后迷走、交感神经功能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迷走、交感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益气养阴活血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代谢、血液循环,调节免疫以及对自主神经的直接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管猝死的发生率。
2.2针刺治疗
刘氏对2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60例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观察,平均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刺组选内关、心俞、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采用以心率变化为基础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试验7项指标,针刺组治疗前静心率、呼吸差、乏氏指数分别为81.83±8.48,8.35±5.67,1.14±O.16,治疗后三项指标分别为77.83±7.55,14.33±7.82,1.2l±0.17,对照组治疗前三项指标分别为82.13±10.11,8.69±3.25,1.12±O.18,治疗后分别为Z0.92±12.11,9.54±4.62,1.15±O.21,针刺组治疗前后P值均小于O.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大于0.05,表明针刺确有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陈友梅等对2型糖尿病伴心脏植物神经病变40例患者行针刺内关穴治疗,分别观察针刺20,40、60分钟组对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20分钟组RMSSD、SD、LV、INDEX、LOW、HIGH、TOTAL治疗前后比较7项指标P值均小于0.05,同样,对40分钟及60分钟组观察这7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其两组P值也均小于0.05,表明针刺20、40,60分钟皆能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3组不同针刺时间的组间疗效,3组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针刺疗效不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提高。邵雷等研究也表明,对17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患者针刺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心俞、足三里、内关、太溪穴,并与西药组19例对照,西药组深呼吸心率差、乏氏指数、立卧位心率差、30/15R—R间期比值、立卧位血压差、卧位心率治疗前分别为10.5,1.O,ll,1.0,4,83.5,治疗后六项指标分别为10.0,0.9,12,1.0,6,84.0,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六项指标治疗前分别为14.O,1.0,9,1.0,6,79,治疗后六项指标分别为15.0,1.1,16,1.1,6,79,治疗前后乏氏指数、立卧位心率差、30/15R—R间期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控制血糖同时行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
2.3中成药治疗
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神经活动平衡被打乱,使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因此,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会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李氏等对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口服心可宁进行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变化的观察,将28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心可宁0.8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各组HRV分析结果时域指标显示,心可宁使治疗组AVGR—R增加10%,SONN增加81.6%,rMSSD增加76.7%,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频域指标显示:心可宁使治疗组入睡HF增加42%,立卧LF/HF改变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频域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心可宁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效。林氏等研究了雅达新达康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将59例 DAN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20例,两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降糖药物及饮食控制,并给予VitBl及vitB6口服,治疗组同时给予心达康1次10mg,1日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RV、m指数变化,发现心达康HRV变化指数SDNN治疗前为76.8±21.5,治疗后为101.1±22.7,三角指数治疗前为19.9±7.9,治疗后为28.2±6.2,RMSSD治疗前后分别为20.2±14.1,23.9±9.1,PNDI治疗前后分别为1.3±1.8,4.1±2.1,SDANN治疗前后分别为69.2±17.2,110.4±19.8,治疗前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尸>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心达康组F'BG下降不明显(P>0.05),因FINS下降明显,
故l/(FINS×FGB)显著上升,而对照组上升不明显,两组比较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