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李兴斌,高燕飞,李吉良(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医药信息 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mis Maxim)的干燥鳞茎,又名平贝,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常用中草药,也是我
李兴斌,高燕飞,李吉良(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医药信息 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mis Maxim)的干燥鳞茎,又名平贝,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常用中草药,也是我国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特产药材之一。《神农本草经》将贝母列为中品。平贝母在临床上与川贝、浙贝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即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胸闷等症。因其无性繁殖系数高于其它贝母,在全国贝母栽培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东北地区常用其代替川贝、浙贝。近代对平贝母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l平贝母的化学成分
平贝母主产东北,多以其代替川贝母,但对平贝母化学成分研究较少。我国学者朱子清从1932年开始研究贝母属生物碱骨架结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沟通了贝母属生物碱和藜芦属生物碱的关系,确定了贝母生物碱的骨架。现已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130多个化合物,其中异甾体生物碱约占86%t3J。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贝母中异甾体生物碱不仅具有显著的止咳作用,而且有其它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平贝母的主要有效成分类型为甾体生物碱,目前已知的有20种单体生物碱。徐东铭等从平贝母中分离和鉴定出6个化合物,即西贝素(imperialine)、贝母辛(peimissine)、平贝碱甲(pingoeimin A)、平贝碱乙(pingoeimin B)、西贝素苷(imperialine—e~p~D—dIICO。side)和平贝碱苷(petilinine glucoside)。许氏[5]等从平贝母花中分得3种生物碱,分别确定为平贝碱甲、贝母辛、贝母甲素。从平贝母茎叶中分得贝母辛、平贝碱甲和贝母甲素(peimine),平贝定苷(pi jngbeidinoside);平贝碱乙,平贝碱丙(pingoeimin C)和平贝宁苷(ping.beinoside);腺嘌呤核苷、半乳糖醇和琥珀酸(sueeinieacid)。陈泽乃等从平贝母的水溶性活性部位中分得胸苷和腺苷等成分。试验表明腺苷为抑制血 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提示核苷类可能是贝母中除生物碱外的另一类活性成分。
从平贝母中还分离出科迪林(cordiline)、科西德氮氧化物(korside N—oxide)、平贝宁(pinglMinine)、乌苏里宁(ussuriennioe)和塞科利啶(sevcoridinine)等[x0302平贝母的药理作用
2.1镇咳作用
平贝母为常用的止咳化痰药。中医传统认为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川贝母润肺止咳。李萍等对市场上常用11种商品贝母进行镇咳药理作用筛选,发现11种贝母的总生物碱部分对小鼠氨水引咳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镇咳作用,其乙醇提取物亦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通过对几种生物总碱作进一步的分离提取得到西贝素,经小鼠氨水引咳和豚鼠枸椽酸引咳实验证实这种单体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且有用量小、毒性低的优点,是很有开发前途的天然高效止咳药。汪丽燕等对贝母镇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贝母抑制咳嗽中枢而不抑制呼吸中枢,这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咳嗽者更为有利。
2.2祛痰作用
粘稠的痰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继发感染,并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因此祛痰药的基本功用之一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实验证明,贝母可增加支气管腺体组织分泌,使痰液粘度下降而达到祛痰作用,加之对平滑肌的松驰作用也有利于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徐东铭从平贝母药材中分得平贝碱甲、平贝碱苷2种单体化合物,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和降压作用。平贝母茎叶总生物碱也具有祛痰、降压作用,并已研制成新药用于临床。李萍等发现贝母的总皂苷部分能使小鼠呼吸道中酚红排泌量非常显著地增加,说明贝母总皂苷部分也可能是祛痰的有效成分。汪丽燕等将大鼠迷走神经切断后采用毛细管排痰实验法,发现给药后排痰量显著增加,证实了贝母为非恶心性祛痰药。
2.3平喘作用
哮喘是由于过敏原或其它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而导致广泛、可逆的气道狭窄。随着研究进入,人们发现川贝、平贝、湖北贝母等都具有明显的平喘功效。贝母的平喘机制一般认为与其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管、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状况有关。此外,熊玮等发现贝母醇提物能明显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即能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量,这对哮喘病人也是有利的。
2.4抗溃疡作用
平贝总碱对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消炎痛型溃疡及应激性溃疡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引。局部溃疡的形成是胃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因而平贝总碱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可能是其抗溃疡作用机制之一。
2.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陈泽乃等根据4种贝母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U)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有效部位筛选结果,从平贝母的水溶性活性部位中分得胸苷和腺苷等成分。实验表明腺苷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由于PAF具有Ca2’载体作用,能刺激和引起Ca2’流的产生,而腺苷却能兴奋腺苷环化酶,刺激cAMP形成,从而降低血小板内苷的含量,起到抑制聚集的作用。最近报道腺苷尚能活化白细胞上的A2受体,有效地阻止PAF的诱导的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粘附而参与抗炎过程,提示贝母可能有抗炎作用。
2.6对心血管作用
西贝素对麻醉狗有降压作用,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贝母碱及贝母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可使血压下降。平贝碱甲也可使血压下降。
2.7对平滑肌作用
西贝素对离体豚鼠回肠、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整体狗小肠有明显松驰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并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的平滑肌痉挛作用。其解痉作用类似于罂粟碱。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三者密切相关并互为因果。从以上研究证明,平贝母确有镇咳、祛痰、平喘之功效,其耐缺氧作用对哮喘病人非常有利,其消炎抗菌作用能协同治疗呼吸道感染。近来,由贝母提取的总生物碱、总皂苷和单体生物碱作用更为确切,可见贝母是很有开发前途的纯天然高效药物。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贝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药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大量的化学工作比较,显得不够深入。今后对平贝母的研究工作既要进一步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还应对分离得到的被证明有显著活性的单体成分进行动物体内代谢研究。这是阐明平贝母的作用机制所必需的,也是开发新制剂,实现中药材现代化研究所必需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