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引起的心脏病。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缺氧、x线或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扩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症。按其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引起的心脏病。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缺氧、x线或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扩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症。按其临床表现“肺心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痰饮”、“咳嗽”等病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病情重、死亡率高,多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药临床治疗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l辨证分型治疗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病因辨证相结合。刘氏分为 5型:①痰瘀阻肺型:法以调达肺气,涤痰祛瘀,方用泻肺汤、葶苈散、葶苈大枣泻肺汤。②肺壅腑实型:治以泻肺通腑,方用己椒苈黄丸、宣白承气汤等。③痰迷心窍型:治以化痰开窍,方用导痰汤合苏合香丸。④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利水,化痰除饮,方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⑤气阴两伤,痰饮内停型,治以益气养阴,化痰除饮。方用猪苓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黄氏等根据多年经验辨证分3型治疗:①寒饮射肺型,治宜外散寒邪,内逐水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②痰热壅肺型,治宜清热解毒,化痰平喘:药用半夏、枳实、胆南星、杏仁、桃仁、黄芩、桑白皮、瓜蒌、丹参、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大黄、黄芪。③阳虚邪恋型,治宜温补脾肾,化痰清热平喘;药用黄芩、瓜蒌、桑白皮、淫羊霍、巴戟天、白术、补骨脂、桃仁、丹参、茯苓、金银花、附子、葶苈子。临床辨治收到显著疗效。赵氏将洪广祥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分为:①肺肾阳虚,痰瘀伏肺证,治以温阳益气,涤痰祛瘀法,常用药物:生黄芪、熟附子、葶苈子、牡荆子、槟榔、青皮、陈皮、生大黄。②脾肾阳虚,水气攻心证,治以温肾健脾,利水宁心,佐以涤痰祛瘀,方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③气阴两虚,痰瘀胶结证,治以益气养阴,涤散痰瘀,方用生脉散加味。④痰浊蔽窍证,治以涤痰开窍,方用菖蒲郁金汤合涤痰汤加减;若有阳气暴脱者,宜回阳救逆,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经临床对45例肺心病发作期患者疗效统计,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1.1%。沈氏认为本病多因痰浊热毒,留伏于肺,根据脉证,分为4型:①痰热内蕴,壅塞肺气型:治以清热涤痰,肃肺平喘,自拟泻肺涤痰汤: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白前、贝母等。②寒痰留伏、窒塞肺气型:治以温肺散寒,化痰降逆,方用温肺涤痰汤(自拟)。③肾阳虚弱,水邪上泛型:治以温肾阳、化水饮、宁心神,方用加减肾气丸(自拟)。④气虚欲脱,痰瘀壅滞型:治以益气固脱,涤痰行瘀,方用二参苏结饮(自拟)。
2临床辨病治疗
董氏、季氏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53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总有效率为 96.4%。马氏、高氏等将55例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2例,在抗感染、化痰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以脉络宁20rIll静脉滴注,对照组加入酚妥拉明 10mg静脉滴注,疗程10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4%,明显高于对照组。李氏用黄芪芍药汤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56例,加用复方丹参静滴;对照组46例均用氨茶碱并口服舒喘灵、吸氧等,20日后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0.5%(P (O.05)。詹氏用经验方黄芪生脉苇茎三子汤(黄芪、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芦根、桃仁、冬瓜仁等)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一肺肾气阴两衰,痰热水瘀互结证52例,取得满意疗效,4周后统计结果,显效4l例,有效 10例,总有效率98.07%。
3治则治法应用
3.1活血化瘀法
瘀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环节,贯穿于肺心病的始终,它既是肺心病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又是加重肺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成为广大医家的共识。尚氏根据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粘、浓、聚”的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不论病人有无血瘀见证,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其分型治疗为:①肺肾气虚外感型:偏热者用麻杏石甘汤;偏寒者用小青龙汤。②心脾肾阳虚水泛型:方用真武汤。③痰浊蒙窍型:方用涤痰汤。以上各型均加用四物汤加减。辨治60例,临床缓解46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宋氏用活血化瘀法将本病分为4型:①热毒瘀滞型,药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黄芪、竹茹、瓜篓、桃仁、红花、赤芍、大黄等;②痰结瘀滞型,药用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瓜篓、川贝、桃仁、红花、赤芍、大黄、枳壳、厚朴;③正虚瘀滞属气虚者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属阴血虚者用沙参麦门冬汤合四物汤加减;④瘀血阻窍型用凉隔散、涤痰汤加四物汤加减。观察了 22例,结果治愈l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9%。黄氏认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具有高凝和血瘀表现,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临证具体应用有如下之分:①祛瘀化痰;②调理气血;③温阳化瘀;④清热化瘀。薛氏认为活血化瘀之品,具有改善心肺功能,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防止心衰,控制心衰作用,并对临床上活血化瘀法的具体应用作了统计:①清热化痰,活血平喘;②益气健脾,活血平喘;③温阳利水,活血益气平喘;④活血化瘀,利水平喘。
3.2泻下通腑法
谷氏、马氏等自拟“通腑泄浊定喘汤”,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31例,取得满意效果。药有:大黄、槟榔、葶苈子、桑白皮、陈皮、生姜、虎杖、川贝、水蛭。寒痰加细辛、附子;热痰加鱼腥草。1个疗程(7天)后统计: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显效ll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9%,两组有明显差异。孙氏以“泻肺定喘,强心逐饮”为法,自拟苈黄汤(药有葶苈子、大黄(后煎)、枳实、防己、桑白皮、红枣)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35例中,于服药4h内,临床症状缓解者4例,占11.5%;25h内,临床症状缓解14例,占40%;48h内,临床症状缓解13例,占37%;无效者4例,占11.5%,总有效率88.5%。
3.3清热解毒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因外感六淫及温热毒邪而诱发或加重本病,邪强正弱,病邪易人里化热,加重病情,形成各种兼证或变证,胸片、血常规等理化检查常提示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急发、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清热药独特的功效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辨证论治及合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清热药,既可发挥抗生素较强抑杀细菌的作用,又可发挥清热药增强免疫、清除内毒素等作用,达到菌毒并治、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4中药制剂的物化吸入
雾化吸人治疗由于简单、方便、易操作、疗效好、临床副作用较少,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陶氏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菖蒲雾化合剂(石菖蒲、丹参、金银花、甘草、黄芩等)雾化吸人治疗慢性肺心病呼衰失代偿期56例,并与丹参针雾化吸人组28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9例、5例,有效31例、15例,总有效率89.3%、71.5%。徐氏用双黄连针雾化吸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10例,亦取得满意效果。
5针灸治疗
张氏在对照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肺心病急性期60例,选取大椎、肺俞(双)、孔最 (双)、丰隆(双),将三棱针和欲刺部位常规消毒,押手按压欲刺穴位两旁,使其皮肤绷紧,用腕力迅速、平稳、准确地点刺穴位,深度约1-2分,随即迅速退出,押手同时放松,然后拔罐lOmin,使血充分流出。2疗程后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 66.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6小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心等脏,病因与外感六淫、温热毒邪、痰浊、水饮、瘀血有密切联系。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发为肺病,肺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必衰,进而脾、肾、心等脏俱虚。此时,更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引动伏痰,反复发病。目前我国肺心病的患病率约为O.4%一O.47%,≥ 15岁人群约占7%,占住院心脏病的46%~ 38.5%,危害巨大。该病急性发作期多属标实本虚,根据不同证型以解表散寒、温化痰饮、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温阳利水、除痰开窍等法祛邪为主,佐以扶正。目前中医药对本病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亦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伴有心衰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肺心病的抢救效果,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望取得更大成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