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及保护研究通过鉴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日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黄璐琦研究员完成的一项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此项研究揭示,我国中药资源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亟待保护。 目
日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黄璐琦研究员完成的一项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此项研究揭示,我国中药资源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亟待保护。
目前我国中药资源保护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足,无序、过度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中药资源再生能力的弱化,使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由于物种的特性,其内在的致危因素没有完全为人类所认识,所以不能有针对性地通过最有效的途径来保护这些珍稀资源。
针对上述局面,黄璐琦带领课题组分析了与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工作存在濒危中药资源底数不清、《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亟待完善等关键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黄璐琦还针对濒危中药资源自身特点,对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初步制定了中药资源濒危等级量化评价标准,为中药资源濒危程度的评价提供了可供操作的体系。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杜仲和肉苁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珍稀濒危中药材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明确了两者濒危的原因,重点从保护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保护的措施,探索出适合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其他濒危中药材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肖培根、蒋有绪院士等专家认为,该项研究首次探讨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的评价标准,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通过对全国八省一市杜仲产地的实地调查和采样,首次进行了杜仲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杜仲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遗传变异在居群间分布较高的特点。
另外,本研究还明确了荒漠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生存环境和群落组成的显菩差异性,首次指出荒漠肉苁蓉更能适应沙漠生态的生存环境,管花肉苁蓉遗传多样性已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其受威胁的程度大于荒漠肉苁蓉。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荒漠肉苁蓉种子发芽实验首次获得成功。通过形态学、DNA以及化学成分三个水平的研究,发现了荒漠肉苁蓉中存在“油苁蓉”这一特殊类型。最终根据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杜仲和肉苁蓉保护措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