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研究发现:肉苁蓉具神经保护功能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通常与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离子等密切相关。新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研究发现,肉苁蓉总苷(GCs)可调节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采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通常与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离子等密切相关。新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研究发现,肉苁蓉总苷(GCs)可调节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采用插线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fMCAO)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GGs大、小剂量对大鼠局灶性缺血的作用。采用NBT染色测定脑梗死范围,用“重量求面积法”计算梗死组织占对侧大脑质量的百分比作为对梗死范围的判定,行为指标评分采用11分评分制,并测定缺血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GCs 125,250毫克/千克可明显缩小脑梗死范围,改善神经症状,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GC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此作用可能与 SOD、GSH-Px活性水平的升高有关。
研究人员介绍,脑卒中患者以局部脑缺血为多见,而人类缺血性脑卒中的好发部位多在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故本实验采用插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造成脑缺血损伤模型,研究GCs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手术后12、24小时所有大鼠均出现了神经症状,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缺血 24小时时尤为明显,说明模型制备成功。
氧自由基在脑缺血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机体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脑缺血时,防御系统受损,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攻击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被破坏,生成毒性中间产物(如脂氢过氧化物)及终末产物丙二醛等。丙二醛可交联蛋白质和磷脂上的氨基,降低膜流动性,致细胞变形,功能受损。GCs经证实有抗氧化作用,包括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本实验测定了大鼠脑缺血状态下SOD、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24小时时,脑组织SOD的活性明显降低,GSH-Px变化不大,MDA含量显著升高。而GCs能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症状,缩小脑梗死范围,提高SOD、GSH-Px活性,并降低MDA含量。表明G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的损伤来完成的。GCs的这种抗氧化作用可能与其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