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摘要:通过对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整理,综述了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在指出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摘要:通过对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整理,综述了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在指出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有着几千年与恶性肿瘤作斗争的历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动物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整理近年来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综述了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1.理论探讨
对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机理,多从“以毒攻毒”和“虫蚁通络”两方面论述。刘琳等认为应用于恶性肿瘤临床的以毒攻毒动物药能攻坚蚀疮,破瘀散结,祛毒除癌,有诱导调亡、分化的作用。虫蚁通络法始于张仲景,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积聚》指出“仲景有缓攻通络方法可宗,”“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叶氏首倡“久病入络”理论,认为积聚日久,邪必入络,而络脉部位特殊,“散之不解”,“攻之不驱”,“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所谓“蠕动之物”,即动物药,具有蠕动走窜,搜剔络脉,松动病根之功,正对肿瘤病根深藏、药难透达的特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积聚》亦认为:“积聚由渐而去,治必由渐而去,故缓攻通络,勿峻用吐下,致伤胃气,而损真元也”。今人治肿瘤,常择虫蚁药参伍相应方中,皆利用其走窜善行之特点,搜剔血络,且虫蚁灵动之物,血肉有情之品,攻遂这中尚有滋补强壮之效,功非草木之品可比拟。
2.实验研究
凌笑梅等研究鳖甲提取物对小鼠腹水肉瘤细胞Sl80、小鼠肝癌细胞H22和小鼠肺癌细胞 Lewis DNA合成的影响,发现其对三者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张建等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CPS)对人外周血单个的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一 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 (1L一2)的影响,发现CPS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a(P<0.05);在0. 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lL- 2R(P
0.05)。
魏道智等分析了蝼蛄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发现与其他抗癌中药相比,蝼蛄中的微量元素Fe、 Zn、Cu、Mn、Se、Sr等含量较高,认为可能与其抗肿瘤的功效密切相关。
李航森等用鹅血灌胃治疗S180荷瘤小鼠,抑瘤率达57%。
李文琪等观察海马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影响,发现海马可显著抑制肿瘤形成,延长肿瘤潜伏时间,提高肿瘤抑制率,并使荷瘤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认为海马具有抗肿瘤作用,且与其促进免疫功能有关。唐龙英等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 NCTDIμg/ml即对3AO和AO细胞有轻微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20μg/ml和 10μg/ml,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赫牲等用乌贼墨致敏小鼠后采取血清,体外实验发现,乌贼墨致敏血清对L929细胞有杀伤作用,致敏血清粗提液,经局部和静脉注射荷Meth瘤鼠体内,24h后见肿瘤组织有出血、坏死、细胞核溶解等现象,认为乌贼墨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是其诱发了肿瘤坏死因子。何先保等应用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人源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发现其对传代细胞珠(Novikoff及Hep一2)的抑制作用随蛇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剂量为5μg/ml时,蝮蛇毒对Novikoff及Hep一2的抑制率分别为50.3%和 47.5%,混合毒分别为48.8%和44.7%;剂量为 10μg/ml时,蝮蛇毒对原代肝癌细胞和直肠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0.2%和92.4%,混合毒分别为 88.6%和91.3%,说明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刘凤安等通过体外药敏实验测定了蚕蛹虫草对人喉癌细胞的作用,首次证明了蚕蛹虫草有抗喉癌作用。
3.临床应用张晓雪等以补肾消癌汤合斑蝥酒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15例,5例肾透明细胞癌中,l例存活 10年以上,1例存活5年以上,3例存活1年以上:10例膀胱癌中,2例存活10年以上,4例存活5年以上,3例存活1年以上,1例死亡。陈友芝等以活蟾蜍人药,治疗多种晚期肿瘤100例,显效10例,有效56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达66%。周爱国等以蚁蚣丸加味治疗胃癌1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76.9%。邬剑华等分析了29例应用鲨鱼软骨制剂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发现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6个月,而对照组仅为8.5个月。焦中华喜用蜈蚣治疗肿瘤,配全蝎治疗恶性肿瘤伴有疼痛,配土贝母治疗恶性淋巴瘤,配僵蚕治疗脑瘤,配莪术治疗慢性白血病肝脾肿大。魏东等选90例晚期肿瘤化疗后引起血液学Ⅱ~Ⅳ度毒性反应,外周血血小板(PLT)低于 50×109/L的患者,试验组30例:口服大剂量阿胶;对照组1,30例:口服复方阿胶口服液;对照组 2,30例:静脉输注成份血小板5~10单位。试验组外周血PLT在治疗5天后均有明显增多,10天后基本恢复正常100×109/L;对照组1:5天后 PLT略有增加但不明显,10天后PLT未恢复正常,15天后PLT仍低于正常;对照组2:5天后查 PLT正常,10天后PLT轻微减少,15天后PLT明显下降,大多低于正常,认为阿胶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症中有明显的刺激PLT再生的功能,且尤以大剂量阿胶作用为强。刘伟胜善用全蝎、蜈蚣治疗恶性肿瘤,临证灵活辨证。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常用穿山甲,取其走窜之性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窦奇志等以蟾蜍注射液为验证组治疗恶性肿瘤20例,并与岩舒注射液治疗20例作对照,21天后,验证组控制癌性疼痛有效率91.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4.存在问题在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探索和应用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动物抗癌剂剂型单调;第二,课题设计存在缺陷,样本量较少,代表性不够;第三,基础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模型和动物模型与临床的真实情况相距太远;第四,中医过于灵活的思辨,缺少规律性的东西,普遍性较差,难以重复。
5.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对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从文献中吸取精华;第二,充实和发展辨证论治。探求动物药治癌的新方法;第三,充分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第四,重视证型的标准化,在形成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大样本的随机临床协作、验证、总结;第五,改变既往在药物临床疗效尚不肯定时即进行机理研究的倾向,吸取动物药治疗恶性肿瘤基础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既要有显著的中医特色,又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六,注重筛选和研制新药。
摘自《现代中医药》文/任晓娟 张少华 图雅 李彦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