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材料
1.1材料
黄连碎末,牡丹皮粉末,赤芍药粉末,大黄粉末,栀子粉末,含药血清,空白血清。
1.2供试液制备
黄连:称取黄连
牡丹皮:粉末
赤芍药:粉末0.
大黄:粉末0.
栀子:粉末lg,加75%乙醇lOmL,置温水浴中浸2h,滤过,用滤液做供试液。测栀子时取样品少许蒸干,加75%乙醇适量,用温水浴2h,滤过,滤液点样。
含药血清:除表明外,均用甲醇溶解处理。
空白血清:处理方法同含药血清。
2方法与结果
黄连:将复方样品液、黄连样品液与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处理后,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异丙醇一水(6:3:1.5:1.5:O.3)为展开剂,置氨气饱和层析缸内,展开,置紫外灯下观察。阳性对照药材,复方供试液在相同位置有黄色荧光斑点,复方稍暗,但血清中无。
牡丹皮:将复方供试液少许与乙醚混匀后静置,萃取至醚层无色挥干乙醚,残渣加丙酮少量溶解,做供试液。动物血清以同法处理,点于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3:1)展开,酸性5%FeCk乙醇液显色。复方及阳性药材在相同位置有褐色斑点,而血清则在阳性与复方褐色斑点的上方有一蓝色光斑点。此外,将复方提取液的上清部分与阳性对照药材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3:1)展开,复方及阳性药材在相同位置仍有相同斑点。
赤芍药:将复方供试液、阳性药供试液、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40:5:10:O.2)为展开剂,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一浓硫酸显色。结果:赤芍供试液显灰褐色斑点,复方供试液由上至下分别呈粉色斑点及淡褐色、粉色荧光,血清在阳性药材相近位置有淡灰色斑点,推测赤芍中含有的成份可能人血。
大黄:将大黄供试液、复方供试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一乙酸乙酯一甲酸(15:5:1)展开,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在R0.81处有棕色斑点。将复方供试液、大黄供试液、血清乙醚提取液、空白血清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结果血清在与复方、大黄供试液相同R,处没有荧光斑点。
栀子:将栀子提取液与复方供试液点在硅胶G板上,结果在R0.24处有棕褐色荧光,说明复方供试液。中有栀子成分。将血清乙醚提取液同样点于薄层板上,在相同位置上也有很淡荧光,血清中可能有栀子成分。
通过对牛黄复方制剂、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及部分阳性药作对照和分析,结果如下:复方样品液、含药血清、阳性对照药、空白血清经TCL法,以药典上的展开剂展开,则只有赤芍药、栀子的阳性药及样品液、含药血清在薄层板上有相近的R,值。因此,推测这几种成分可能人血。在层析过程中,样品液除有与阳性药材相同R,的斑点外,仍有其他斑点。对于血清中没有黄连成分的现象,一般认为与小檗碱不易被吸收有关。但也有报道,人口服黄连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黄连素容易吸收且达到一定浓度,CMAx=394.7μg/L。小鼠口服黄连素容易吸收,狗口服不容易吸收的报道也有。本实验中TCL法中没有发现黄连素、蒽醌类,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黄连素可能与没有被发现的其他成分如蒽醌类等发生了反应;二是可能由于种的问题小鼠体内吸收与人有差别,小鼠吸收可能没有或很少,TCL法没有检测到。此外以中药材作为阳性对照品有如下缺点:提取过程以药典规定的某一成分为指标,势必应起其他成分浸出的减少或无法提出,导致有些成分可能是有效成分在与复方浸提液或含药血清比较时,没有出现应有的斑点结果。
3讨论
牛黄复方制剂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咽炎),效果显著。该制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牛黄(人工)、黄连、黄芩、大黄、栀子、牡丹皮、赤芍药、郁金、冰片等,其功效为泻火解毒,清热化痰,活血止痛,消肿利咽,适用于邪热传里,肺胃热盛所致的风热喉痹。
为了研究全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笔者将复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化学研究,与单味药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对照比较,观察复方中化学成分及变化。结果为赤芍药、栀子成分可能入血,血清中没有黄连成分,没有发现黄连素、蒽醌类。
通过本研究,确定牛黄复方制剂进入动物血清的成分,探讨牛黄复方制剂中有效部位(成分),为新药研究做准备。为了使中医药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应从药理的角度解释其作用,而化学成分的研究则是以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来阐明,挖掘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发现药效物质基础,从而达到优化处方、制定科学的制剂工艺,以提高制剂的水平。而以化学成分含量评价中药复方质量这一方法,仍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