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中医药信息 作者:马伯艳 符林春 陈谐捷 蔡卫平 胡英杰 谭行华 时间:2007-07-14 15:23:26
  • 核心提示: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可谓是迄今为止全人类面临的最灾难性的疾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AIDS的病因。在与HIV病(从HIV感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可谓是迄今为止全人类面临的最灾难性的疾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IDS的病因。在与HIV(HIV感染到AIDS发病整个过程称为HIV)抗争的20余年间,无论是被称之为主流医学的西医学(发明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ul TherapyHAART),还是各种民族医学,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在世界上首例AIDS患者被确诊后就开始了对AIDS防治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其作用越来越被国际医学界所认可和重视。本文仅就目前中药及复方制剂在抗HIV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以综述。

    1  中药复方的研究

        中医学理论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中药复方治疗是主要具体的治疗方式,在对抗HIV病的过程中,中药复方发挥了应用的作用,同时也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1987~1991年期间,我国相继派出三批专家赴坦桑尼亚对当地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吕维柏等人应用801(茯苓多糖制剂)802(冬虫夏草制剂)803(赤芍制剂)809(甘草甜素制剂)810(人参、白术、当归等)及生脉饮等9种中药制剂对当地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这是我国中医工作者在此领域中较早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吕维柏教授应用以甘草为主的克艾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制剂具有改善症状、体征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

        中医研究院专家根据辨证论治组定方剂中研Ⅰ、Ⅱ号,其中中研Ⅰ号是主要以黄芪、甘草、金银花、黄芩、紫草、紫花地丁为主的扶正祛邪方,能够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综合情况;可提高SIVTB细胞增殖。中研Ⅱ号由当归、黄芪、麦冬、甘草等中药组成,临床观察具有抑制HIV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具有抑制SIV猴血浆病毒血症和保护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该制剂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中研Ⅱ号抑制感染早期异常的免疫细胞活化,促进晚期抑制状态的免疫细胞活化,对不同感染时期的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提高模型动物CD4+T细胞百分比,并降低动物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含量,其调节猴艾滋病T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CD4共刺激T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所致。

        小柴胡汤是临床疗效肯定的中医名方,在对该方治疗艾滋病方面日本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证实小柴胡汤中的黄芩成分黄芩黄素和黄芩苷抑制HIV—RT活性的作用最强,其类黄酮化合物也是较强的抑制物质;其提取液对淋巴细胞有调节作用,并与低浓度AZT有相乘的抗HIV活性作用;对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能提高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我国学者结合中西医理论,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组成灭艾灵汤剂,对河南上蔡县早中期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发热、乏力、腹泻等症状及全身状况有明显改善,细胞免疫有所提高。

        卢耀增等根据筛选的抗SIV有效的中药、AIDS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组成中药1号方,从病毒学、血清学、血液流变学和病理学观察该制剂对感染SIV13个月猴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药1号方具有某些防治猴艾滋病病变的发展和促进淋巴组织修复的作用。

        张奉学等以SIV猴和相应的CEM×174细胞系为模型,观察以清热解毒药物紫花地丁、夏枯草、黄芩等组成的艾可清对SI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艾可清体外具有明显抑制SIV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在lO年的研究基础上研制出由太子参、黄芪、青蒿、鳖甲等中药组成的艾达康颗粒,对SIV慢性感染猴虽无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但对免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作用。

        刘刚等采用成都恩威制药公司纯中药乾坤宁”对60HIV感染者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乾坤宁可使患者CD4细胞维持一定水平,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并可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而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徐立然依据中医理论,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建中补脾兼以祛邪的治疗原则,拟定益爱康胶囊(红参、炒白术、防风、白薇、黄芩等),该制剂在症状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有显著作用,但对病毒抑制作用不明显。

        昆明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的复方三黄散胶囊(黄芪、菟丝子、白术、柴胡等中药组成),经前期临床实验证明能增加重症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数目和降低病毒载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外抗HIV-1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制剂对HIV-1ⅢB(x4型病毒)有一定抑制活性作用,而对HIV-1Adr M(R5型病毒)有微弱抑制活性作用。该药在人体外能有效抑制艾滋病毒整合酶,从而达到阻碍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复制的目的,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目前全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中医药报)

        此外郭会军等的爱康1(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川芎、当归、生地、桂枝、柴胡、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等)、新世纪康保(主要成分为含硒海藻多糖和甘草酸)、双黄连粉针剂、艾通、艾泰定、再生丹、金生宝胶囊、XQ-9302、金龙胶囊等制剂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好作用。

    2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的药源很广,传统中药为主要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石类,其中植物类中药是最为常用的。在抗HIV中药的研究中,植物类中药也是研究最广、最深的一类。研究初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有效中药的筛选,如观察14种中草药及复方体外对HIV感染的MOLT-4融合细胞的抑制作用,其排序为黄芪、丹参、人参、黄连、半夏、党参、黄柏、甘草、枸杞、灵芝、当归、小柴胡汤、甘草甜素、柴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HIV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集中在中药抗HIV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抗HIVAIDS的研究进行较早也较为深入。甘草中甘草甜素(GL)可明显抑制HIV增殖,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艾滋病作用,有望成为抗艾滋病的新药。日本学者从甘草鞣质活性成分研究中获得酚性成分(包括黄酮类成分),加强了HIVATL-IK(来源于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株)的拮抗作用,其中2种新甘草查尔酮低浓度时显示出对HIV增殖的抑制作用;从甘草残渣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中性水溶性多糖-甘草多糖(GPS),对BIV(牛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PS还被证实具有多种免疫增强功能,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诱导人体IgMIgG产生,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增强机体的杀伤细胞活性。以甘草或甘草中成分为主的制剂应用于临床也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如前面提到的801、新世纪康保等制剂。

        天花粉蛋白在体外可选择性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赵巧云等将HIV-l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运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检测P24抗原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天花粉蛋白在培养细胞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HIV-1。安群星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天花粉蛋白并进行纯化,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具有抗HIV活性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赵晶等人深入研究黄芩中糖的种类对HI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芩甙及黄芩甙元均抑制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RT)及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l;黄芩甙及黄芩甙元的6位羟基被遮蔽则丧失抑制HIV-1RT活性,说明6-羟基为抑制HIV-RT活性所必需;黄芩甙元抑制HIV-1活性及细胞毒性均强于黄芩甙,两种化合物治疗指数相近。

        在对金丝桃属植物的鲜花提取物金丝桃素的研究中,赵晶等人发现这种物质可抗HIV,在细胞培养中有抗逆转录病毒复制的作用,这种作用通过阻断病毒的脱壳、出芽或装配而干扰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菊花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基正丁醇具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HIV复制的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经PVP层析得到的4种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为抗HIV的新活性成分。   

        王丽英等对大黄的研究显示,大黄对艾滋病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比治疗艾滋病的AZTTP(AZT的三磷酸化合物)还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鞣质分子直接参与阻止HIV-gpl20结合位点、抑制HIV基转录酶、阻止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以及药物的抗病毒活性与收敛性有关。

        苦瓜的提取物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表面活性、选择性杀死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科学家从苦瓜果实和种子中提纯出一种新蛋白质MAP30,它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美国的许多艾滋病患者接受了苦瓜提取液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

        此外,灵芝中的三萜烯对促进病毒增殖的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姜黄中的姜黄素有抗HIV作用,虎杖水提取物的抗HIV-1作用是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桑白皮中的黄酮、民间中药羊开口中的Y-1Y-1-AY-AY-9Y-11、大蒜提取物GO889等都显示了抑制HIV的作用。随着研究的进行,还有更多的中药被证明对HIV有抑制作用或是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如当归、黄精、漏芦、红花、芦荟、升麻、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连翘、五味子、菟丝子、百合、天冬、熟地黄、白术、茯苓、刺五加、红枣、茵陈等常用药物。大致归纳目前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结果,多糖类及蛋白质类具有免疫调节或增强作用及抑制HIV作用,而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皂类具有抑制HIV作用。

    3存在问题及展望

        HIVAIDS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报告的新发传染病,但其传播速度之快、病死率之高,已对全球人民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迄今为止已经导致全球65000000人感染HIV,其中大约25000000人死亡。而在我国,依据2006125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截止到2005年年底,我国现有HIV感染人数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75万,并且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蔓延趋势,其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现行抑制HIV复制最有效的HAART治疗方案,因其治疗费用昂贵、毒副作用多而限制了其在艾滋病高发区的发展中国家及经济不发达地区中的应用,而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并由此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各种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的现今,中医药在原有理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在新的领域中不断探索、研究出新的成果。同时中医药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价格适宜,因此在二十几年与艾滋病抗争的实践和探索中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系统、完善及发展,充分挖掘蕴藏在中医药宝库中的潜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我国已经对超过800种的中药进行了抗HIV的体外筛选,其中100余种具有较为明确的抗HIV的作用,并且已有20余种中药作为科研用药进行过临床观察。但其中仍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体内对HIV病毒的作用方面。如中药复方虽然在调节和稳定免疫功能、治疗某些机会性感染、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确有疗效,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并无明显作用,这与中药尤其是复方成分复杂、作用靶点甚多相关。而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抑制HIV的作用的单味药、活性成分及单体,其作用仍无法与HAART比拟,或者将具有显著抑制HIV-1增殖作用的某些植物提取的粗提物(如老鼠拖瓜蛋白、大叶木鳖子根蛋白等)进一步纯化分离,得到的组分却失去了原有的活性。

        针对目前抗艾滋病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要在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参考我国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特征,开展有效抗艾滋病中药复方的临床观察,进而开展相应复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探讨研究方案的组方疗效变化规律,为抗艾滋病复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并完善适合抗HIV中药体外筛选的模型,研究抗HIV中药的特点和规律,从体外实验筛选出的具有抗HIV作用的中药中进行抗HIV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筛选,从中发现结构新颖、作用机制明确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和结构优化。目前HAART仍为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关中医药联合HAART治疗中,中医药减毒(降低HAART的毒副作用)、增效(增加西药作用强度、改善患者依从性)方面,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同时,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中药新药,包括具有抗HIV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一些对症治疗药物等,不仅造福我国的患者,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运用传统医学防治艾滋病,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必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