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张 梅苏筱琳 雨 田 彭 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10075)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性刚烈迅捷,走而不守,通上达下,行表彻里,补火助阳,温通诸经,乃治阳虚诸证及寒凝痛证之要药,尤能救治亡阳重证。拯生命
张 梅
苏筱琳 雨 田 彭 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10075)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性刚烈迅捷,走而不守,通上达下,行表彻里,补火助阳,温通诸经,乃治阳虚诸证及寒凝痛证之要药,尤能救治亡阳重证。拯生命于垂危。但因其毒性甚大,临床上常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附子走而不守,行而不止,过于燥烈发散即其“毒性”.配伍“止”、“收”之品,相畏相制,可减其辛烈之偏及毒性。常配伍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以降低毒性,确保安全用药。
芍药性微寒、味苦酸,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能。白芍配伍附子的方剂自古以来常用于妇科寒症的治疗,具有温阳化气,化瘀止痛,活血调经的作用。
人参性甘、微苦、微温,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附子配伍人参以增强药力,延长药效.即如古人所谓“甘与辛合而生阳”、“助阳须先益气”之义。
干姜性辛、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张仲景用附子回阳、散寒、镇痛,大都与干姜配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两药并用者达10方之多.其中凡用生附子者,每与干姜同用,古曰:“附子无干姜不热。”
甘草性甘平,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常配伍有毒中药以缓和毒性,其中,附子与甘草的配伍.临床最为常见。《伤寒论》中含附子的方剂共17首;其中配伍甘草的有9方.用于降低与缓和附子的毒性,且甘草用量皆较大。
大黄性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之功。附子与大黄配伍应用,早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有记载:“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与附子合用为典型的寒热配伍,二药合用,可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同时还可以制约附子中乌头碱的毒性。
为阐明附子减毒增效配伍的可行性和规律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本文以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了上述常用附子配伍中药与附子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一、仪器与试药
1.仪器
Agilentll00高效液相色谱仪;TSK-GEL ODS—IOOS柱(150x4.6mm);BPl21S型Sartorius电子天平;DL-360超声清洗仪(宁波市石浦海天电子仪器厂);SENCO R-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药材
白芍为毛茛科Paeonia lactifl ora Pall.的干燥根;人参为Panaxgi nseng C.A.Mey.的干燥根;干姜为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甘草为Gly—cv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茎;大黄为Rheumpalmatum L的干燥根茎:附子为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川乌为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草乌叶为Aconh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叶。各炮制品为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制川乌、制草乌。
3.对照品
芍药苷(批号110736-200422);人参皂苷Re(批号110754-200218);人参皂苷Rgl(批号110703—200322);辣椒素(批号0839-200102);大黄素(批号110756-200110).以上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甘草酸单铵盐(自制,纯度98.8%)。
4.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
二、方法与结果
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丁SK-GEL ODS-100S,150mmx4.6mm。
流动相:白芍: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一醋酸一异丙醇(67:173:4:4)检测波长230nm。
人参:乙腈-0.05%磷酸溶液(99:400);检测波长203nm。
干姜:乙腈一稀盐酸(1:1000)一甲醇(55:44:1);检测波长282nm。
甘草: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一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250nm。
大黄: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nm。
2.标准曲线
(1)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人参皂苷Rgl及Re、辣椒素、甘草酸单铵盐、大黄素各对照品适量,置于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芍药苷:0.50mg/mL;人参皂苷Rgl:0.48mg/mlRe:0.39mg/mL;辣椒素:0.25mg/mL;甘草酸单铵盐:0.20mg/ml
大黄素40μg/mL)。
(2)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吸取各对照品溶液不同体积,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其线性方程式分别为:
芍药苷标准曲线:y=3861.455x-409.67,r=0.988。 人参皂苷Rgl标准曲线:y=38.600+313.094x,r=0.999.人参皂苷Re标准曲线:y=48.780+247.859x,r=0.998。
辣椒素标准曲线:y=14.1+511720x,r=0.9999。甘草酸单铵盐标准曲线:y=15.125+467172x,r=0.999大黄素标准曲线:y=5000000x-0.5,r=1。
3.样品制备
(1)5种单味中药材溶液的制备:分别取白芍1g、人参2g干姜1g甘草1g、大黄2g,精密称定,以10倍量水煎煮2h,离心,取上层清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摇匀,用微孔滤膜(O.451~m)滤过,即得。
(2)与附子配伍后提取物的制备:称取附子各炮制品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适量,精密称定。将附子用10倍量的水浸泡0.5h后,煎煮0.5h。分别加入5种配伍药材,用10倍量水煎煮2h,离心,取上清液水浴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4.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三、讨 论
1.附子与常用配伍中药配伍后对附子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的影响研究有较多文献报道,但对其配伍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对附子常用配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结果为阐明附子减毒增效配伍的可行性和规律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结果表明,附子各炮制品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配伍后,配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上述中药与附子配伍在降低附子毒性的同时,也造成了配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损失,但对导致该结果的原因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