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目前,骨质疏松(OP)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西欧、日本有7 500万人,而中国目前OP患者已超过9 000万,即每14人中有1人患不同程度OP。其中50—60岁发病率为2l%,60—70岁发
目前,骨质疏松(OP)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西欧、日本有7 500万人,而中国目前OP患者已超过9 000万,即每14人中有1人患不同程度OP。其中50—60岁发病率为2l%,60—7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几乎为100%,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全世界用于OP及其并发症治疗的费用约250亿美元,其中美国超过100亿。今后50年,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全世界OP患者将增加3~4倍,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在过去的30年中,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当前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中医
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做一综述。
1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其生化特点为:骨骼的化学成分正常,单位体积中骨矿含量减少;形态学特点为:骨密度下降;组织学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皮质变薄,海绵骨的骨小梁数量和体积均减低,髓腔增宽,骨骼承受力的负荷能力下降,除临床上发生疼痛外,四肢和脊柱因承重而继发畸形甚至骨折。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状态的其他疾患或紊乱;继发性骨质疏松,多由于内分泌腺功能紊乱引起。
骨质疏松病因为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由多种原因造成骨代谢障碍而形成。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激素因素①雌激素:人工或自然原因绝经的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使骨代谢失去激素的支持,破骨和成骨耦联调节遭到破坏。同时还抑制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抑制肝和肾脏对维生素D的羟化功能,使体内1,25一(OH),D,合成减少,导致多方面骨代谢紊乱。②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所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是具有调节体液钙离子浓度,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相对平衡并保障其功能耦联的激素。甲状旁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其它激素的调节,更重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
营养因素钙磷代谢紊乱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其他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素也影响钙的代谢。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的众多因素中均发挥作用,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般均合并有维生素D降低的情况。
运动因素已经证实,缺乏运动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缺乏运动,将严重影响到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储备。生命中、后期尽管不能增加骨密度,但至少能保持已有的骨密度并增加骨矿含量,即便是生命的晚期,轻微的运动也有利于保持骨密度和骨矿含量。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对骨重建是通过调节成骨和破骨细胞数量和机能分化以及功能活化程度而实现的。同时体液调节也参与这一过程。目前治疗OP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抑制骨吸引,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异丙氧黄酮、钙剂;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主要有活性维生素D、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旁素;此二者的目的都是中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使骨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中医药作为OP的第三类治疗药物其以中医“肾主骨”的理论立论,通过补肾疗法可以纠正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一垂体一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的沉积,同期具有抑制骨吸收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致可以增加骨量。
2中药复方防治
2.1 实验研究安胜军等用地塞米松(DXM)造成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根据传统医学肾主骨、主生殖功能理论,运用补肾方药抗骨松冲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淫羊藿等)观察卵巢功能的变化,通过中药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轴的调节,提高大鼠生长激素(GH)、黄体生成素(LH)、卵胞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泌乳素(PRL)的水平,使子宫、卵巢重量增加,组织形态改善。说明补肾中药对DXM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沈霖等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了补肾古方青娥丸加味对大鼠切除卵巢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影响,并与抗骨质疏松药尼尔雌醇及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中药组及尼尔雌醇组骨小梁密度显著高于盐水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低于盐水组(P均
0.05)。该结果充分说明补肾中药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并且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少的特点。蒋淑媛对4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300例,给予骨疏康冲剂,对照组100例给予维生素D加钙片,两组服药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其中显效率76.3%,而对照组有效率
20%,显效率8%;治疗组对肾虚兼气血不足证有效率为79.6%,对照组为25%;此外,治疗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用药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丁桂芝等采用补肾健骨胶囊(中药)和钙剂分别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17例,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症状缓解改善率达到92.9%,而钙剂组仅为40.4%;中药组腰椎骨密度平均升高1.6%(P<0.05),而钙剂组下降0.5%,两组差异显著(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