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长期带瘤生存就是治疗有效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如果不幸罹患晚期肿瘤,该首选化疗、手术还是中医?像罗女士一样,大多数已经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晚期癌症病人,到底该不该交给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晚期癌症有哪些优势?当西医手段不再有效时,中医可否保命延年?记者为此
    如果不幸罹患晚期肿瘤,该首选化疗、手术还是中医?像罗女士一样,大多数已经被医生“宣判死刑”的晚期癌症病人,到底该不该交给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晚期癌症有哪些优势?当西医手段不再有效时,中医可否保命延年?记者为此走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 中医药是晚期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近年来关于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效果,因学科特色和评价标准不同而争论不断。但在中国只有极少的癌症患者只使用现代医学的疗法,大多数病人顺应本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多选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药治疗。周岱翰教授指出:“并不是说中医有特殊疗法,而是中医的学术特色决定其在癌症晚期治疗中有所作为。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根据局部与整体、正气与邪气辨证地确定治疗方案,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循证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他强调,不是所有肿瘤中医治疗效果都好,但是对于一些晚期肿瘤患者,当介入、放化疗等方法已无法进行时,中医往往可以在改善症状、延长生存上发挥功效。这是因为西医的手术、放化疗着眼点直接针对瘤灶,与现代科技结合,针对性强,起效较快。但肿瘤的特点 是会“跑”(转移),所以必须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对早期、中期癌症病人而言,西医是主流手段,当癌症已到III、IV期,特别是Iv期发生远处转移时,病人的身体已经受到影响甚至有内脏功能损坏,这时中医讲求整体治疗和着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维持人体带瘤生存后机体免疫和肿瘤的对抗平衡,而这种改善看似“慢”,却更符合晚期肿 瘤病人的实际情况。对于罗女士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周岱翰不主张针对肿瘤直接刺激.而是采用中药加免疫治疗。 偏方不可尽言 灵芝并非抗癌“灵丹” 罗女士患病后,不少好心人给她抄来了各种中医治癌偏方,面对五花八门的药方,罗女士的家人感到无所适从:到底该用哪个好呢?偏方真的能信吗? 周岱翰认为,目前中医专业队伍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各种偏方疗效良莠难分.而中医肿瘤又是临床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存在很多治疗不规范的现状,卫生部已发文要整理肿瘤专科医生的队伍.让其持证上岗。近年来民间有不少江湖术士打着专治肿瘤的专家旗号,冒出很多专门治肿瘤的“中医专家”,正是他们贻误病情而引起了大众对中医治癌疗效的怀疑。偏方疗效难考证,如果试不好,病人就会受害,所以不能轻易试用民间偏方,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听说灵芝能治癌,罗女士的家人还准备四处托人购买。“此举大可不必!”周教授指出,灵芝确实有安神补肾宁心之效。但它只能作为抗癌治疗的辅助物,现在很多药厂、药商的医疗广告,可能还有医托的炒作,过度夸大了它的抗癌作用,误导病人将有辅助调节的灵芝 类制剂等当成主要治疗药长期服用,浪费大量金钱,贻误治疗时机。 人瘤长期共存就是治疗有效 周岱翰认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吃药,这是带病生存,中医治疗癌症的整体观念是患者能“带瘤生存”。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过程,治疗时必须权衡机体与肿瘤“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早期病症病人,虽有肿块但沿未转移,此时“正盛邪实”,宜“攻毒祛邪”为主;中期癌症病人,肿瘤逐渐增大,邪正处于相持阶段,治疗上宜“攻补兼施”,或“攻多补少”;晚期癌症病人,肿瘤多已出现远处转移,邪毒得势嚣张,正气虚衰不支,这时如果一味攻伐,反而会加速病人的死亡,如果扶正培本,脾肾兼顾,“寓攻于补”,常能减轻症状,维持生机,使病人长期“带瘤生存”。 一个月前.周教授应邀去世界最权威的治癌机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讲学,介绍中医治疗癌症的特色和优势。癌症的分子靶相治疗,就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个蛋白质,其临床有效评价并非瘤完全消失,而是肿瘤细胞凋亡、停止生长或增长缓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